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大暑 腐草為螢

今日大暑 腐草為螢

赤日幾時過,

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

瓜李漫浮沉。

--《大暑》曾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熱也,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西疆雜述》:「試將麵餅貼之磚壁,少頃烙熟,烈日可畏。」

《大暑賦》:「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無纖雲,下無微風。」

GIF

大暑,夏末,太陽黃經120度,北鬥鬥柄指未,六月中,炎熱致極。東漢劉熙的《釋名》中有,暑分字為「日」「土」「日」,火氣在下,驕陽在上,雙日上下蒸煮,高溫如酷吏,人如置蒸籠中炙烤。時至大暑,白晝酷熱蒸風,夜晚流螢四野,大雨滂沱來去,郊外樹深影重,輕衫薄衣,納涼甚好。

大暑三候為——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大暑即日腐草為螢,丹良、丹鳥、夜光、宵燭、耀夜,皆螢之別名,幼蟲喜棲於腐草,故古人浪漫的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此物為幽陰之蟲,而大暑明陽之極,幽陰至微亦化為明,熠耀宵行。螢火蟲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在夏末夜晚為納涼者徒增許多樂趣,輕羅小扇撲流螢,幾點流螢小,螢火蟲星明閃爍,秋季就不遠了。

溽為濕,土氣潤,故濕氣濃重,蒸郁難耐,現今稱之桑拿天。

濕氣積聚成氣候而招致大雨滂沱,此驟雨狂風可退暑氣,為秋季的預兆。

大暑習俗與小暑類似,皆以納涼為主,只是因更熱而增加了伏隱之意。在古代除了屋內盛冰、頭枕瓷玉、輕搖紙扇、冰酪雪酥、歇息靜坐等傳統納涼日常,還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送大暑船等儀式,自古就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民間智慧,大暑日常茶飲材料皆為姜,也許因姜能去濕氣。宋朝食譜《膳夫錄》中載,伏日吃綠荷包子,不知是何物,大約是用荷葉調的皮蓮藕做的餡,再或者可能直接用荷葉包裹著時新清爽餡料蒸煮。再有多部經典古代小說都有描寫,在盛夏酷暑夫人小姐們皆飲「香薷飲」,此為中醫方劑,葯僅3味:香薷、炒扁豆、姜,煎成茶飲放涼,可加冰糖冰塊,夏月乘涼飲用,想來應是很養人的。

大暑風物

#螢火耀夜#

雖緣草成質,不借月為光。

裊裊的,神秘的,有著童話般的色彩。

GIF

#草木狂歡#

草木多喜盛夏,在這最後的濕熱里生長,是它們至情至性的時刻。

#狂風驟雨#

午後,不知在哪個時刻,大雨傾盆,擾人清夢。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暑 的精彩文章:

大暑觀荷聽蟬,人倦日長閑夢好
時在天長,正當大暑

TAG:大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