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工智慧如何走到了今天?

人工智慧如何走到了今天?

#十分鐘的深度閱讀,洞悉全球經濟新格局#

在過去五年中,人工智慧(AI)從長久以來霧裡看花的狀態一躍成為科技行業最閃亮的希望。電腦已經學會識別面孔和物體、理解語音,還能翻譯幾十種語言。那些世界最大的公司——Alphabet、亞馬遜(Amazon. com)、蘋果(Apple)、Facebook和微軟(Microsoft)都在很大程度上將未來押在了AI上,爭相製造更智能的機器。很多人由此認為,AI是突然之間發展起來的,比如特斯拉(Tesla)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有能跟小朋友聊天的人工智慧助手Alexa。

但這絕非一蹴而就,也不是某個矽谷創業者憑一己之力想出來的。

神經網路和機器學習這些現代AI概念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階段。當時,學者們開始打造能像人類大腦一樣存儲和處理信息的計算系統。幾十年來,這項科技經歷過不少曲折起伏,但基本上未能引起計算機科學家的注意,直到2012年前後才有所改觀,而這多虧了一小群頑強的研究人員不怕被外界當傻瓜。他們一直深信,神經網路會點亮世界,改變人類的命運。

這些先行者分散在全球各地,然而加拿大卻剛好聚集了一大群神經網路愛好者。這也不全然是運氣所致:早在神經網路研究流行之前,政府支持的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ifar)就資助了這方面的研究,從而吸引了一小群學術人才。Cifar支持了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傑弗里·亨頓(Geoffrey Hinton)和揚·勒丘恩(Yann LeCun)、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的約書亞·本吉奧(Yoshua Bengio)以及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理查德·薩頓(Richard Sutton)等計算機科學家,鼓勵他們交流想法並堅持信念。他們提出了不少推動AI革命的概念,如今已被世人奉為AI之父。本文採訪了這些科學家,得以了解神經網路為何經歷這麼漫長的時間才得以發揮作用、這些科學家是如何團結一致,以及加拿大因何成為AI興起之地。

[並非所有人都認同加拿大的首要地位。看看你能否在下文中找到德國研究人員于爾根·施米德胡貝(Jürgen Schmidhuber)的說法,並從前面的文章內容中了解他為什麼這麼火大。]……

……

……

……

……

商業周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周刊/中文版》新媒體最新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商周深度閱讀365》將為讀者每天更新一篇由編輯 精選的商業類深度閱讀文章,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十分鐘的深度報道,幫您觀察世界經濟新格局#。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如何找到商周知識商店主頁?

點擊這裡,或在本公眾號底部找到>>全視角>>商周知識商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無懼貿易摩擦烏雲,這個城市的老式店鋪逆風飛揚
特朗普政府對美國大學招生放「大招」,他們都躺槍了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