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董元醇在奏摺中首先提出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主張?真的假的?

董元醇在奏摺中首先提出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主張?真的假的?

原標題:董元醇在奏摺中首先提出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主張?真的假的?



王開璽,男,1949年10月10日生,漢族,河北省辛集市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晚清政治史。主要著作有《南國風煙》,《隔膜、衝突與趨同──清代外交禮儀之爭透析》,《清通鑒 道光卷》。


人們大多認為是董元醇在這一奏摺中首先明確提出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主張。例如,稻葉君山的《清朝全史》寫道,「八月十日(日期有誤,應為9月10日),御史董元醇上疏言,皇上沖齡,未能親政,天步方艱,軍國重事,暫請皇太后垂簾聽政。」


筆者認為,這一認識也有失片面。董元醇奏摺的第一點,雖然文字不多,要求由兩宮太后權理朝政的意圖也十分明顯。然而,在兩宮太后是否可以公開垂簾聽政這一關係祖制家法的關鍵問題上,卻可謂是文字頗為講求,幾乎可以說是字斟句酌。其「雖我朝向無太后垂簾之儀,而審時度勢,不得不為此通權達變之舉」一句,寫得如同游龍一般,見頭不見尾,文詞游移閃爍,決不授人以把柄,力圖能夠左右逢源,可退可進。但於虛無飄渺之中,卻又影影綽綽,依稀可見,甚至可以明確感覺、意會。所謂可以退,即是說,後宮不得干政,乃是大清的祖制家法,是任何人都不能輕易改變的。


對於清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當初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後,孝庄曾以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身份,先後養育輔助順治、康熙兩代幼帝。但是,無論她對當時的朝局有著如何重大的影響,卻自始至終只能在內廷予以操控,不願,甚或是不敢通過垂簾的形式直接出面聽政、理政,朝政仍是或由攝政王多爾袞,或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顧命輔臣出面予以維持運作。


緣此,無論董元醇是否確有周祖培的授意(依筆者看來,奕?決不可能授意於他),他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此變改祖制之難。相對於清廷之祖制,董元醇可以強調此句話的前半句,即本人仍堅持「我朝向無太后垂簾之儀」的根本祖制,而由兩宮太后暫時權理朝政,只不過是在清帝沖齡年幼這一特定條件下,「審時度勢」的「通權達變之舉」。



所謂的兩宮太后權理朝政,系沿襲前朝孝庄太后不居垂簾之名,而收於內宮權理朝政之實的故事,決無公開變改祖制之意。所謂可以進,在於其可以強調此句話的後半句,即儘管我朝向無太后垂簾之儀,但是,「審時度勢,不得不為此通權達變之舉」,因此還是可以通權達變地採用太后垂簾之舉的。這樣,既申明了祖制,卻又暗寓可行「太后垂簾」之意。究應如何理解與實行,完全可由最高當權者乾綱獨斷,視情況如何而後決定進止。其「雖我朝向無太后垂簾之儀」一句,既不用「太后垂簾之制」,又不用「太后垂簾之典」,其中一個「儀」字,頗有妙用之處。「儀」者,儀式,形式之謂也。這樣,表面上並未觸及「儀」的內在實質──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制,但又足以表明其需由兩宮太后「權理朝政」,簡在帝心的主旨。其後,慈禧太后即是藉此大做文章,從而開創太后垂簾干政朝局的。董元醇其人不敢,其他清廷朝臣同樣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提出變改祖制的要求。儘管當時在京的某些「當國者」,如戶部尚書周祖培等人,的確存在籲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想法,但事實正如時人所說:「竊謂垂簾之事,國家所戒。」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周文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璽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科舉入仕,不稂不莠的董元醇

TAG:璽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