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隨談:「業因果報」

學佛隨談:「業因果報」

佛告訴我們,我們到這世間來,這是輪迴,沒有法子,離不開六道輪迴。到這地方來得人身是引業,過去生中有這一份善業。人天是善道,引導我們到這地方來投胎得人身。在這一生當中的生活際遇,屬於滿業。換句話說,過去今生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才是真正的因素。心地善良,斷惡修善,這人有福,有福祿在其中,祿就是物質享受,自然在其中,不是競爭得來的。

佛法教我們種因,我們種瓜一定有瓜的收成,種豆一定有豆的收穫,不種你想得到,哪裡能得到?不可能,你一定要修因,才能夠得到果實;不肯修因,奪取別人的,這是造罪業。你能夠奪到還是你命裡頭有的,但是你的手段方法錯誤,你的福報就打折扣。本來你命裡頭,譬如說現在以金錢為單位,你命裡頭有一百萬的財富,你今天用不正常的手段去奪取別人的,你這一生的財富可能只有五十萬、只有四十萬,為什麼?你的福報折損了。那個人有財富的,被你奪去,甚至於你把他殺死,你把他全部的財物都搶得來、霸佔來,他命裡頭的財富還在,決不是你奪去他就沒有,他命里還有。你把他殺掉,他投胎又來了,如果投到你家裡面來,你一生所得,不管是正當不正當手段賺來的錢,到後來遺產都還給他,是他的。

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我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決定不敢用不正常的手段去侵佔別人的,為什麼?侵佔別人對自己的損失太大太大了。福報從哪裡修的?佛在大小乘一切經論裡頭常常提示我們,財的果報是財布施得來的,所以我們要想自己生生世世財用不缺乏,要懂得修財布施,我們有多餘的要歡歡喜喜幫助別人,我們得到的就自自然然,不會受一些辛苦。決定不能有念頭侵佔別人的財物,尤其不能有念頭侵佔公共的財物,為什麼?公共的財物,折福折得太大太大了。

我們看到古今中外都有,貪官污吏侵佔國家的財物,他用他的地位、權勢侵佔了很多很多。他命不錯,他一生享受榮華富貴,他沒有什麼果報。這是我們肉眼凡夫所見的,我們見不到來世。有天眼的人就看出來了,他原來的福報是要享十幾代、幾十代的,福報太大了,但是他在今天一世就把它糟蹋掉了。造作這樣的罪業,他自己命裡頭的福報百分之九十折掉了,他還有百分之十,他那個百分之十,他這一生受用都不缺乏。他如果用正當的手段,不採取不正當的手段,他的福報可以享十輩子、享二十輩子,這是我們凡夫看不到的,他的福報太大了。

像古時候帝王的福報,建立一個政權,那真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能夠傳十幾代、二十幾代,在中國歷史上看到的,他能夠享福享幾百年。今天的人無知,他有那麼大的福報,一生就完了,底下一代就沒有了。所以你要真正懂得因果的事實,我們看了才點頭,沒錯。我們一般人過去生中修的福修得很少,一點點,這一生勉強可以度過。如果造作惡業,晚年就困苦了;換句話說,一世都保不住,晚年就困苦了。我們也看到不少人,四十、五十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做很大的官,真是一呼百應,威風凜凜,到晚年一退休,家裡頭連個傭人都請不起,逼不得已自己提個小籃子上街買菜,凄涼!想到他有權有勢的時候,家裡傭人多少,幾十個傭人,晚年過那樣凄慘的日子。是什麼原因?福折掉了,得志的時候不知道修福,不曉得幫助人,所以福享盡了。你不幫助人,人家也不幫助你,你不肯施捨,人家也不會供養你,道理在此。

聰明智慧是果報,人人都想求,都想自己有智慧聰明,法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這佛教給我們的。你要想得財富、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你種因,你種善因才能得這三種善果。存心欺騙別人,損人利己,只有折自己的福。我們學佛之後,讀經聽老師的教誨,才明白道理。沒有學佛之前,我們生活很艱難,所以非常吝嗇,雖然沒有占別人便宜的念頭,這念頭我確實是沒有,但是自己非常吝嗇,人家有苦難,我們見到是一毛不拔,不懂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念頭轉過來,肯幫助別人,能夠捨己為人,果然沒錯,果報一年比一年殊勝。

佛法僧三寶是真的寶,他能解決我們生生世世的問題,他能解決我們生死的問題,讓我們了脫六道的生死輪迴,真正得到永生,真正得到不生不滅,這才叫寶。第一個「佛寶」,佛是我們的老師。佛之所以稱寶,他為我們演說正法,演是他表演給我們看。人生於世,純正的思想、純正的言論、純正的行為,他做出來給我們看。思想、言論、行為純正,帶給我們這一生當中真正的幸福,我們的心是安全的。理明白了,心安理得,理得心就安,心安身安,這是真正的幸福。

我們回頭再看現在社會上許許多多人,縱然是大富大貴,他身心不安,整日生活在憂疑恐懼之中,這是現前的果報。為什麼?心行不善,來生決定在三途,業障深重,他沒有機會聞到正法,聞到正法就有回頭的機緣,回頭是岸。他沒有機緣接觸正法,他所接觸的都是邪知邪見,都是妖魔外道,這是業障使然。我們仔細觀察都明白了,跟佛在經教上所說的一對照,我們不能不服佛陀的教誨,對佛菩薩他們的心行教訓,自自然然五體投地。

——取材於凈空法師相關講座



學佛隨談:「業因果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獨處閑靜常勤精進,以善方便調伏其身——《志樂經》學記(15)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