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手環衰落 小米成為智能手錶的追隨者

手環衰落 小米成為智能手錶的追隨者

伴隨科技發展和消費升級,全球消費者將更關注新的生活方式,個人身體健康以及情感偏好帶來的新圈子連接。

米家石英錶

在小米手環和 Apple Watch 誕生之前,Fitbit 曾是可穿戴設備市場上毫無爭議的第一,可謂佔盡先機,輝煌無比。

然而市場競爭意味著一家企業不可能保持永遠領先。憑藉出色的口碑和性價比,2017年第一季度,小米手環成功超越 Fitbit,一時成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設備廠商,隨後,Apple Watch 奮起直追,最終Fitbit落下了神壇。

一方面FItbit 受到來自蘋果和小米的雙重市場擠壓,尷尬中持續走向衰落;另一方面,由於手環功能單一,缺乏用戶粘性,面積決定感測器的品質和數量,在技術迅速迭代的今天,智能手環越來越難滿足用戶的需求,被定位為過渡性產品,勢必走向衰落。

未能給行業持續帶來價值落地的企業,無論資本、技術積累有多雄厚,也會在迷惘中退出市場。

智能手錶的追隨者

7月13日,小米生態鏈在@米家MI JIA官方微博正式發布米家石英錶。

這款產品在外觀上,完美傳承了傳統手錶的工藝美學,兩針半的設計在功能實現和設計工藝間取得平衡。內置運動感測器,支持自動對時、計步、世界時間、間隔提醒、來電提醒、鬧鐘這樣的智能功能。

米家石英錶,是小米推出的首款智能手錶。

自此,小米正式成為智能手錶大家庭的一員,成為智能手錶的追隨者。

魅族MIX

其實,石英智能表在小米之前也有眾多發布者。

2016年,魅族發布了MIX,為了契合潮流一族的喜好,魅族MIX輕智能石英錶融合了科技與經典設計,完美呈現混搭范,致敬傳統石英手錶。

魅族MIX採用包含瑞士齒輪箱的智能機芯模組,通過高精度感測器監測用戶的健康和行為數據,如計步,卡路里消耗,查找手機,日程提醒,來電提醒等多種人性化智能話的豐富功能,為佩戴者帶來了全新的用戶體驗。

小米和魅族的紛紛成為智能手錶行業的追隨者,或將為傳統手錶行業指明新的行業機遇與方向。

Apple Watch在2017年第四季度售賣出了整個瑞士鐘錶銷量的總和。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t發布的數據顯示,Apple Watch 在2017年的銷量達到了1800萬部,比2016年增加了54%。

魅族MIX

傳統手錶行業,安穩了幾十年,完全沉迷於自己的世界,不知變了天。

中國最大的鐘錶集團,冠城鐘錶2017年中報凈利4426.30萬港元同比減少67.27%,發出盈利警告,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傳統手錶銷量也在下滑,瑞士手錶銷量已經連續14個月下滑。

傳統手錶終場氣息漸濃,畢竟沒有人會願意同時戴兩支手錶。

所以,留給傳統手錶的選擇和時間顯然並不多。

傳統手錶企業的出路無非兩條:一是專心成為各大智能腕帶巨頭的加工廠,完成零配件的生產組裝;二是立即轉型,在革命爆發前夕加入戰場,搶佔一席之地。

下一個人體數據終端

伴隨著科技發展和消費升級,全球消費者將更關注新的生活方式,個人身體健康以及情感偏好帶來的新圈子連接。

而人類社會的發展,經歷了硬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三個不同時代,手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迭代,可智能穿戴同樣如此。

但是隨著技術的爆炸式增長,用戶對硬體產生了更多需求,智能可穿戴產品憑藉單一的硬體,將很難在市場中獲得競爭。

智芯負責人在採訪中表示,未來將會進入硬體、個人數據和場景交互、後台AI智能和區塊鏈管理的新商業時代,可穿戴產品將由原來面向企業、組織等渠道向細分應用場景轉變,這是產品思維的極大轉變。

通過實現用戶端、硬體端、軟體交互端、後台數據端更高級、無縫的交互和連接,從而構建一個基於智能腕帶產品的全新系統生態,便於更多行業的更多產品在更多場景接入數據,讓數據不再成為孤島。

智能手錶搭配智能手機,也將會給用戶帶來全新的應用場景。

紐約時報時尚編輯和評論家范妮莎·弗瑞德曼(Vanessa Friedman)在接受時代雜誌專訪對目前智能手錶市場作了精闢的總結。她認為,智能手錶這種可穿戴設備應該設計成這樣:它既不是手錶,也不是技術設備,而是融合實用性和時尚潮流於一體的一種商品。它應該能夠同時吸引技術迷、時尚人士以及普通消費者的關注,它不需要太多的功能,在通用場景和細分場景,人們可以長期佩戴,保持時尚,不增加用戶使用成本和負擔就夠了。

抓住行業機會成為獨角獸

研究手機行業,就不能脫離其源頭技術晶元商高通。

預知智能手錶行業的方向,也應該先了解行業源頭技術服務商的方向。

全球的機芯公司屈指可數,日本兩大巨獸西鐵城和精工分庭抗禮;

中國智芯初露鋒芒,首次構建大數據為個人服務的PMPD系統,提出多套完整智能機芯的一體化交鑰匙服務方案;

瑞士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獨佔鰲頭,MMT緊跟其後。除了Swatch Group未正式推出智能機芯,其餘均推出了自己的機芯系列和價值理念。

Swatch Group CEO Nick Hayek在專訪中表示2018年會推出智能操作系統,由此看來,所有的機芯源頭技術商實現全面智能化也只是時間問題。

智能手錶行業的源技術日趨成熟,市場規模逐年放量,將迎來新一輪的井噴式增長。

風暴將來,智能腕帶設備廠商應迅速專註於細分領域和專業場景,為用戶帶來清晰的使用價值,在規模總量驚人但市場空白明顯的細分領域,抓住機會成為獨角獸。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驅動網 的精彩文章:

麒麟970+64G+22W快充,GT技術加持跌至1999元,性價比巔峰!
ofo沒黃!五大權威機構數據顯示ofo穩居行業第一

TAG:驅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