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胸悶、心慌就是心臟病?

胸悶、心慌就是心臟病?

總覺得自己胸悶心慌,以為得了心臟病,結果卻被醫生告知,沒有病。那是什麼情況?醫生的解釋是,跟壓力有關,是壓力導致的軀體化癥狀。還有這種事情?沒錯,有這種情況的人還不少,更年期女性較多見。醫生表示,平時可通過運動、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減壓。

1

55歲大媽一直以為自己得了心臟病

日前,溫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曉曙接診了一名55歲的女性患者。根據該患者描述,她有胸悶、心慌、失眠、頭暈、胃口不佳等情況,不舒服的地方特別多。陳曉曙看了她之前的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並無器質性疾病,但該患者堅稱自己得了心臟病。根據經驗,陳曉曙判斷事情並不簡單,於是他支走了家屬,開門見山地問患者,最近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沒開口說話,該患者已淚流滿面。原來,之前她把自己全部積蓄都借給了一個朋友,可現在這個朋友卻杳無音信,她擔心自己的錢要不回來了,也不敢跟家裡人講,壓力非常大,然後出現了胸悶、心慌等癥狀。陳曉曙解釋,這是典型的壓力導致軀體化癥狀的例子。事實上,這類型的人很多,可能出現在神經內科、消化內科等,在心血管內科比較多見。從臨床來看,他的門診里有1/3是屬於這類型的。

陳曉曙表示,像前面講的這名患者,本身沒器質性疾病,如果能夠將壓力釋放,還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太大傷害。但是本身就有基礎疾病,再加之壓力,就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他之前碰到一名女性患者,身體不好,需要血透治療,一直靠丈夫照顧。沒成想,丈夫後來也病倒了,20來萬的治療費用讓該女性患者倍感壓力,她每天憂心忡忡,結果引發了應激性心肌病。

2

看「心臟」的同時也要看「心理」

日前,溫州市心身醫學分會成立了「雙心」學組,作為全省首個「雙心」學組,擔任組長的陳曉曙坦言壓力有點大。他表示,在臨床中,他發現不少患者都伴隨著心理壓力等問題,但在就診時,醫生只關注其病情,往往忽視了其心理層面。成立「雙心」學組的初衷就是能讓醫生多關注患者的心理問題,同時也提高大眾的自我認知意識。陳曉曙說,其實,國外比較早就已經開始做「患者心理」這塊的研究了,但在國內還是個空白,現在才剛剛起步。學組成立後,他先會給心內科醫生和全科醫生進行培訓,同時對大眾進行科普宣教。目前,培訓已經開展了幾場,很受醫生的歡迎,特別是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他們稱這樣的課很及時,看來,醫生們對這塊的學習還是有需求的。

提及怎麼會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陳曉曙笑著說,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這種痛苦。陳曉曙之前做過甲狀腺手術,沒想到,術後,嚴重的併發症讓他無法開口說話,他甚至都做好離開他最愛的醫生工作的準備了。但是,他又不想就這麼輕易放棄,於是開始每天上景山跟老人們在一起排遣,還把以前想做卻沒時間做的事情都做了,像看書、旅遊等。整整3個月,他竟然能開口說話了,那一刻,他的內心百感交集。因為感同身受,所以從那個時候起,他明白了醫生不能只看患者身體的病,更要關心他們心理的病。

3

「聊天」是個技術活兒

32歲的李先生又掛了陳曉曙的「雙心」特需門診,這已經是他第6次來找陳曉曙了,他說,「陳醫生,我跟你聊個5分鐘就行。」李先生是名高血壓患者,抽煙、喝酒、打遊戲,不良嗜好很多,血壓一直控制得不好。陳曉曙跟他「聊」了幾次,他慢慢戒煙戒酒戒遊戲,血壓也穩定了。現在,他把陳曉曙當成了朋友,壓力大時就過來找陳曉曙「聊聊」。

「聊天」也是需要技巧的。「人生病就已經很苦了」,這是陳曉曙經常對患者說的一句話,跟患者交流時,他會與患者目光交流,並且會有意去挽患者的手。「這些做法都會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有親切感,更信賴醫生,也會跟醫生傾訴。」陳曉曙表示,從臨床來看,這類型的患者沒有特定的職業、年齡、性別,不過更年期女性會多一些。醫生的幫助是一方面,更多還需要患者自己正確的認知。另外,建議大家通過適當運動、轉移注意力、發展興趣愛好等來釋放自己的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病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羅晉的嘴唇是烏紫色的?難道真的有心臟病嗎?聽了他的回答網友都驚呆了
趙麗穎因患心臟病、腦血栓上了熱搜,這造謠有點過了!

TAG:心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