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程萬軍:1858年,英總督「神算」中日兩國命運

程萬軍:1858年,英總督「神算」中日兩國命運

原標題:程萬軍:1858年,英總督「神算」中日兩國命運


1858年,英屬香港第四任總督寧寶為締結《英日通商條約》造訪日本。隨行人員奧弗利寫下了遊記《遣日使節錄》。遊記中對清日兩國人的「質量」從三方面做了對比。


1、工藝等產品的製造能力;


2、外語與科技的接受能力;


3、習慣與感知,及官吏行為規範。


對比的結果。清人全面處於下風。

奧弗利認為,日本的工藝等產品的製造水準比大清國高,早在明朝中後期,他們就不再進口中國產品了,清國製造在日本更無立錐之地。


自1840年中英戰爭開始,清人就被迫接觸英國人,但是十幾年下來,能與他們自始至終用英語流利對話的,一個也沒有。而接觸英國人的日本人則不同,他們非常主動地用英語與之對話,用外語與外國人打交道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學習英語之前,他們已經對荷蘭語非常諳習了。一個世紀前,蘭學就在日本如火如荼,蘭學的解剖學、還有火器,都為日本人痴迷,這些先進科技在大清被視為奇技淫巧,在日本傳播卻幾無阻力。


最後一項更是反差強烈。日本國民普遍具有團結、親和、乾淨、知恥的潔品,而大清臣民具有的卻是冷漠、邋遢、排外、卑賤的奴隸品質。表現在精英階層更為明顯,日本官吏大都有良好的行為規範,他們忠誠、好學、敬業,而清國官吏卻僵化、狡詐、貪婪。


三個方面比較下來,寧寶、奧弗利等英國人提前給東方兩國的前景下了斷言——


日本精英具有的,是一種進步的品質,前途光明。而清國上下層固化的品性,卻是退化。前景堪憂。

十年之後,東方兩個考察團一前一後的表現,果然讓英國人的話靈驗。


1871年12月,剛剛成立三年的日本明治政府剛向歐美派出了大型使團。使團共48人,幾乎囊括了明治政府所有要害部門實權人物,使團團長系右大臣岩倉具視,當時日本尚未產生首相,右大臣相當於古代中國的右丞相,系太正官(即後來內閣)三號人物,作為開創新政府的大功臣,岩倉具視就擔任此職,此次作為全權大使帶隊,故此這個使團又稱岩倉使團。


而就在日本使團出發時,近鄰大清國首個赴西使團已經歸國了。


查考史料,清國使團已被歷史遺忘,接踵而至的日本使團卻彪炳史冊,這是為什麼?


順著他們的考察路線很容易找到答案。

大清使團是在1868年初組建完畢、當年2月從上海虹口碼頭出發的。使團規模不大,只有三十人。清廷特聘美國人莆安臣為領隊,兩名中國從二品官員——記名道滿人志剛、禮部侍郎漢人孫家禮輔之。還有培養翻譯的同文館六學員同行,其餘就是些隨從人員。


中日兩國使團有一點相同,那就是原本使命。都是奉本國政府之命,修改西方列強強加的不平等舊約。然而,在國家國際地位沒有出現質變的情況下,顯然這是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兩個使團在西方都碰了釘子。他們表面上受到歐美政府熱情接待,但遞交國書,提出修改不平等條約要求後,卻遭致敷衍。幾個月毫無進展。


使命受阻,此路不通,怎麼辦?


大清使團首先改道,掉轉方向,鑽入兩個景色迷人之地。

這兩好地方,一是西洋舞場,二是沙灘浴場。


一路下來,的確讓這群大辮子男人大飽眼福。


深感刺激的志剛大人,回國後寫了觀後感。在他的《初使泰西記》一書「巴黎考察記」中,他重點記述了觀看西洋舞蹈的感受,多次讚歎之後,總結道:西洋舞蹈好是很好,但不符合中國國情。因為「中國之循理勝於情,泰西之適情重於理」,所以這些舞蹈只能在西方跳,不可引入國內。


在法國,志剛大人聽說男女群聚海濱浴場「洗海澡」的盛況,男性只穿條泳褲,女性加穿一條「背心」,「遙聞此事而艷之,惜忙,未得一往觀焉」。


志剛大人聽說的泳褲加「背心」的女性泳裝,就是後來法國人發明的比基尼。未嘗得見泳裝浴女,成為志剛大人此行最大憾事。


就這樣,清使團團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巡訪,回國後只寫了觀光日記,而沒有得出一份有政治學術價值的報告。如此使團,自然被歷史忽略健忘。 而日本這邊,使團受阻後也改道了,但是思路與行路卻與清國使團大相徑庭。 此時,日本人特有的認真求真之工匠精神開始發揮作用。 他們苦思冥想,求真求解: 為什麼西方表面對我們很友好,卻不肯對日本平等相待、修改不平等條約呢? 孜孜以求的日本人,到處向歐美大人物問道。 為此他們首先延長了歸期。把修約之旅變成尋路苦旅。最初定下的考察期限為半年,後來延伸到一年零十個月,使團前後考察了美、英、法、比、荷、德、俄、丹麥、瑞典、義大利、奧地利、瑞士等十二個主要西方國家。 考察中後期,每到一個國家,使團均穿過經濟層面,面向上層建築,參觀政府、法院、監獄、學府、圖書館,在這裡有了更深層發現—— 日本的落後已不僅是技術,而是政治,日本最該優先考慮的應是政治改革。 歸國後的岩倉使團,向天皇上交的唯一成功,就是考察報告。他們雖然沒有給國家帶來修約成功,但卻取到了西方強盛的真經。可以說,他們超額完成了任務,把一次外交之行,升華為尋找國家建設藍圖的環球之旅。 對於岩倉使節團的考察報告,明治天皇觸動非常,心領神會。不久,他就給使團長岩倉做了回信批複,指示:「我們旨在從盛行於開化國家的不同制度中選擇最適合日本現狀者,適用於革新和政俗的改善。」 如何走上近代化,至此日本已經很清楚了。


就這樣,同處東方,僅有一水之隔,都實行了數百年閉關鎖國,一個出洋考察白搭功夫,另一個卻窮本溯源、脫胎換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程萬軍:東林智囊之後徹悟中國千年禍源
「小日本、窮日本」:甲午戰前清人日本印象記

TAG:程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