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金行業動蕩,商業銀行逆勢大反攻

互金行業動蕩,商業銀行逆勢大反攻

時值盛夏,互聯網金融行業卻早早入冬,局勢動蕩,人心惶惶。

更確切地說,過去多年來野蠻生長的P2P們,以及其他非持牌的互聯網金融主體,受到來自監管規制與市場規律的雙重清算。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持牌的金融機構依然在積極向新金融進擊,在轉型升級的路上大步向前。

草根軍團收縮和蟄伏,正規軍尤其國家隊高歌猛進,這是當下新金融行業的真實寫照。

7月12日,浦發銀行正式推出業內首個API Bank無界開放銀行,目的是通過API架構驅動,將場景金融融入互聯網生態,圍繞客戶需求和體驗,形成即想即用的跨界服務,重構全新的銀行業務模式和經營理念。

7月17日,農業銀行宣布,該行重慶分行在銀行業界首創無感支付應用場景,在重慶市渝北區一大型社區的一家超市試點運行「無感支付體驗點」。

而在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銀行推出中銀慧投,正式進軍智能投顧市場,引起廣泛關注。

當智能投顧領域的創業公司紛紛偃旗息鼓或改旗易幟的時候,這家百年大行掀起了一場逆勢大反攻。

就像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所說的那樣:「金融科技不應是獨角獸企業的專利品,傳統銀行一定會在科技領域打一個翻身仗。」

1

互聯網金融告別野蠻生長

如果以餘額寶的誕生作為標誌,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剛剛走過五周年。

遺憾的是,互聯網金融迎來了灰暗時刻。

繼去年末現金貸行業遭受監管暴擊之後,P2P行業在近期陷入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問題平台數量激增,包括一些排名靠前的知名平台。

過去幾年裡,P2P行業的爆雷潮並不少見,由於缺乏監管,泥沙俱下,至今超過七成的平台都消失了。

與此前的爆雷潮不同的是,這一次引發的恐慌是全局性的,無論合規、不合規的平台,無論頭部平台還是中小平台,都不同程度受到了衝擊。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最終可以活下來並通過監管備案的平台,不會超過現有平台數量的10%,也就是不到200家。

與此同時,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巨頭們紛紛確立了「不做金融」的定位,更多強調開放與合作,放低姿態與傳統金融機構攜手共進。

曾經被視為「鯰魚」的新金融巨頭們,終於不再以顛覆者、攪局者示人。

概言之,新興的、非持牌的互聯網金融主體,進入了階段性的發展低潮。

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結束了。

2

銀行與科技公司合作漸入佳境

互聯網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並非科技公司或創業公司的專利。

在強監管周期下,一切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都要持牌經營,新金融事實上進入牌照時代。

對於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來說,一方面,資質差、不合規的玩家不斷被掃蕩出局,行業環境變得更加乾淨;另一方面,隨著互金行業頭部機構將重心轉向科技服務,金融機構可以借力實現轉型升級。

2017年以來,多家銀行巨頭與科技巨頭聯姻,諸如中國銀行就相繼與騰訊、京東展開了戰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銀行與科技公司的戰略合作,往往停留在相對務虛的層面,但是這一次,可以明顯發現,雙方都在動真格。

去年6月,「中國銀行——騰訊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雙方將重點基於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雲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

在此基礎上,去年12月3日,中行與騰訊合作的「新一代網路金融事中風控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基於中行互聯網金融整體風控體系,全面引入騰訊在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方面的領先能力,以事中監控為核心,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且實時高效的反欺詐服務。

此外,中行與騰訊還在全球跨境服務、數字化銀行轉型、客戶體驗提升、大數據應用等方面推進全面合作。

在2017年年報中,中國銀行提出:高度重視科技引領,把科技元素注入業務全流程,通過業務、技術、數據的深度融合,打通線上線下業務,實現關鍵業務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大踏步地邁向手機銀行、智能銀行和互聯網銀行。

3

中行攜中銀慧投強勢出擊

2018年以來,隨著監管整治的推進與宏觀環境的變化,互聯網金融加速洗牌,商業銀行則加快了在新金融領域的進軍步伐。

在3月底舉行的中行2017年業績發布會上,該行董事長陳四清表示,「我們現在把科技引領擺在戰略發展的首位,目標是三年見成效,五年形成勢,將中行打造成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不應是獨角獸企業的專利品,傳統銀行一定會在科技領域打一個翻身仗。」

話音剛落,4月19日,中國銀行在全國範圍內對客發布智能投資顧問產品——「中銀慧投」,宣告正式進軍智能投顧市場。

在此之前,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曾推出過智能投顧產品。近年來還出現過一些專註於智能投顧的創業公司,但是受制於監管等多方面因素,一直發展滯緩。

據介紹,與其他機構的同類產品相比,中銀慧投具備三大明顯特色:

第一,人工智慧和專家智慧的緊密結合。中銀慧投採用人機結合的模式,整合了中行龐大的投資顧問專家團隊,針對人工智慧模型開展市場和產品的檢驗,也就是加入線下的人工干預,動態修正系統可能的偏差,兩相印證,實現了從選市場、到選產品、再到形成個性化組合全流程的「雙保險」。

第二,線上線下的緊密融合。中銀慧投打通了線上和線下兩個服務入口,線上由系統智能推薦標準化產品組合,並對客戶存量資產進行健康診斷;線下還有理財經理隨時承接諮詢,針對客戶進一步的需求提出個性化的資產配置和優化方案,使客戶的服務體驗鏈條更加完整。

第三,全球化視野。依託中行國際化、多元化優勢,中銀慧投將覆蓋全幣種、全市場的投資標的,為客戶把握全市場的投資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中銀慧投採取了自主研發為主的研發模式,是基於中行近萬名科技研發人員,並通過業務端與科技端共同協作的一項成果。

據新金融琅琊榜了解,上線三個月來,中銀慧的投資產管理規模迅速放量,正在接近行業里更早推出的同類產品。

據在線統計數據門戶Statista研究顯示,預計到2022年,中國智能投顧管理資產總額將超6600億美元,覆蓋人群將達到1.03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金融琅琊榜 的精彩文章:

TAG:新金融琅琊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