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珠寶行業師徒制對碰當代法理,如何解局?

珠寶行業師徒制對碰當代法理,如何解局?

薈萃中國玉雕藝術

作品首發/獨家視角/名家推薦

藝術美學/市場觀察/原創雕刻

導語

中華民族手工技藝源遠流長。在距今一萬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生產生活中,促成石頭的打制石器形成,後經不斷改進,又形成了非常適用的磨製石器。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認識、使用、淘汰……逐漸過渡到精美的磨製石器產生,也與此同時,那些有一定顏色,硬度較好的石頭被挑選出來,成為婦女們心愛的飾品,在這個過程中,玉的概念便出現了,並且同時,一代代技藝薪火相傳的工匠出現了,而在這悠久而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的一種獨具民族文化的師徒傳承、拜師學藝的文化現像,在我國有史相記的競達幾千年之久,成為中華民族技藝傳承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當我們讚美春秋戰國那些繁複圖案、精美的玉器時,許多擁有現代雕刻設備和技藝的大師們都望洋興嘆,自愧不及。的確,在中國玉文化史上,曾經出現許多精妙絕倫的作品,而當我們研究這些作品時,卻怎麼也找不到是誰製作的相關記錄,本文不討論玉雕作品,而只涉及中國手工技藝中一個很重要的議式是——師徒傳承,傳承什麼?怎樣將這種形式更好地利用到今天新時代的手工技藝傳承中,成為一種新時期的師徒新模式。

源遠流長的師徒傳承模式

當一件石器經某一位勞動者加以改進而創造出來時,總有人要加以模仿。在科學不發達、文字不能完整表達的時代,學習者向已掌握技術者學習的活動就開始了,而師者願不願傳授,傳授給誰就出現了師徒關係的建立初型。這種非固定模式的傳承,經過上千年的演化,即成為了中華文化中傳承文化的內容。一直到現在,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和規範的傳承模式,但拜師學藝的模式還是一直在進行著。

中國人是很重視文化、技藝傳承的,人們尊重先師。如:將孔子尊為至聖先師;遵魯班為泥木工的祖師、尊邱處機為制玉先師,在舊時的家中神龕上,就有天、地、國、君、親、師的神位。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拜師學藝是一種獲得技術真傳重要的手段,所謂師出名門就在技藝界、藝術界廣為流傳。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有志之士很熱心研究雕刻技藝而找不到突破口,而那些經過多年研究掌握了雕刻技藝中某些絕竅的大師又因種種原因沒有能將技藝傳諸後代。要知道,許多技藝並不是幾句話或幾個動作能解決的,「沒有名師親指點,撿到天書也枉然。」因此,筆者認為,中華玉雕文化、玉雕技藝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它是無數先驅者多年研究、琢磨、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我們應該尊重、應該學習、應該努力探討採取何種方式將其傳承下去。

傳承什麼?

傳承是必須的,傳承應該包括三個方面:

1 、中國幾千年玉文化在具象表現上的選擇性傳承;

中國玉雕的民族文化特徵很強,這是在幾千年的民族大融合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學習、借鑒、總結,不斷發展變化而成,其內容包括了天、地、人、神、鬼各界中的具象表現,市場中最受人歡迎的觀音、羅漢掛件就是在千百種崇拜中脫穎而出的造象,玉雕圖案約有500多種,許多圖像隨著歷史社會發展而消失或者有新的圖像替代。因此,在繼承傳統上,要有選擇地把那些對現實生活有積極向上、引導人們向善、向美髮展的圖像,讓真、善、美在繼承上有所表現,這才是繼承的唯一可行之道。

2 、傳承中國獨有的玉雕技藝;

中國玉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上大師利用玉雕中的圓雕、透雕、深淺浮雕、減地托底雕、穿牆雕等表現形式,創造出了許多精緻作品,這些手法一代代相傳,極大限度地保留了下來並且得到了發揚光大,從而因各地表現各有各自特點而形成北京工、蘇州工、福建工、廣東工、雲南工等等,極大限度地滿足了人們不同的審美需求,隨著玉雕工匠的流動,現在很難從一件件作品上判斷出是什麼工?許多收藏家都建議,盡量保存有地域特徵愛好的收藏品味。

機械化的生產雖然解決了速度和經濟核算的低價問題,對於一般玉料和日常需求禮品(即低檔玉製品)是可取的。對好料和有特殊需求人士和收藏價值來說,人工的設計和雕刻技藝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品。

3、建立適應現代文明的新型傳承模式;

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技藝的繼承必須尋找出一條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路子。技藝傳承是非物資文化傳承,只有採取手傳口授的一對一、或最多一對三的方式才能使師傅得心應手地將自己的技藝傳給徒弟。所以探索一條可行的師徒傳藝之路是使玉雕手藝傳承並發展的必由之路。

對新時代師徒傳玉模式的設想

拜師求藝是自古留傳的形式,任何知識的取得都是許多老師多年心血的積累,將此經驗教化於徒,免徒弟在從藝道路上少走彎路,能快速成長。因此,拜師這種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但又不必像過去那樣學三年,孝敬師傅三年,方可外出另立門戶的規矩。筆者認為:是否可採取以下多種形式達到拜師學藝的目的呢?

1、專業大專院校拜師模式

專業大專院校拜師活動宜於畢業前開始,此時學生已基本掌握玉雕理論的基本知識,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動手能力。專業思想在此時更容易表現出來。教師通過兩至三年的考核,對學生技藝能力有較全面了解,可採取在自願的原則下,一位老師收一到三或最多五名學生,通過拜師儀式確立師徒關係,師傅可在學生在校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內進行輔導,指點和傳授師傅在某項技藝中的獨門絕技。拜師活動可採取小型活動舉行,師傅與學徒可言表拜師收徒的相關言詞,並不一定要下跪拜禮,行鞠躬禮方可。是否採取合同形式將師徒關係作進一步肯定或者確立相互間的權利義務,待討論?也可採取學校企業合作形式,但此做法必須有相關部門的支持方可行。

2 、企業、工廠的拜師學藝模式

我國玉雕行業種類多,分布廣,對從藝人員要求歷來有地區和行業的不同要求和模式。筆者認為,只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廠企的相關政策,倡導拜師學藝是玉雕業後繼有人,師傅授業解惑,發展此行的根本之道,在模式上也不強求千篇一律。但完全按照舊時拜師學藝(學三年,孝敬師傅三年,方可外出另立門戶的規矩)並不可取,社會在發展,必須有符合現代中國文化特點,又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的替代方式、方法,方有利益於此行業的發展。

3 、其它相關行業的拜師學藝模式

我國玉玉石加工相關的行業很多,從玉石的識別、開採、加工、銷售、玉石毛料的識別評估(即賭石的識別),每個環節都人才輩出,有許多經多年從事某一項活動而有一定心得,掌握一定絕竅的人員,都有相關的人員去討教、去拜師。這裡面的情況就相當複雜,想學的人自然多,肯教的師傅並不一定多,這就要看有無成為師徒的緣分。

本人從事相玉多年,見過多少獨具慧眼、火眼精睛的相玉高手,他們的絕技多數不傳別人,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在緬甸,給賭石擦口子是一門只在家庭成員中世代相傳,這種以家庭為中心的秘訣是否能通過拜師而學到,筆者無從告之。

拜師學藝是直接得到師傅幾十年探索總結起來的經驗,徒弟自然也可熬幾十年而成就自己,但終究時不我待。中國玉器行業需要世代相傳,年輕人一定要尊師重教,接下師傅衣缽,並發揚光大,讓中國玉雕事業蒸蒸日上,在傳承中華玉文化中發揚光大。

本文作者

肖永福,著名珠寶研究、鑒定、評估、收藏專家,高級工程師,GAC 珠寶鑒定師。曾任雲南省地質博物館第一任館長,雲南省寶協第一、第二屆秘書長、副會長。長期從事珠寶玉石研究、知識傳播和普及工作。

在翡翠的評價、鑒賞、評估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多次到美國、歐洲、印度考察,在內地和香港、澳門講學,培養了大量的學生和翡翠愛好者。發表珠寶方面論文 300 余篇,出版了《翡翠鑒賞與投資》《翡翠精品鑒賞》《賭石秘訣》《彩色寶石》《翡翠大辭典》等多部珠寶方面的著作,為雲南珠寶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註:本文原標題《繼承中華傳統玉文化 開創新時代珠寶行業師徒模式》

小界君語

傳統的玉雕行業以師徒制進行傳承,隨著時代及年輕人的觀念的改變,傳統的師徒關係,如今演變成了現代化的博弈,忠誠和道德被異化,約束力和普適性上便有了局限。如傳統的師徒教學中出現了現代企業的合同制度,面對時下的矛盾。

如何構建一個良好的師徒關係,或者有好的模式或者看法,看完肖老的文章,你對此怎麼看?歡迎潛伏的各位老鐵說說你的想法。

分享APP得分享獎勵金

溫馨提示:除分享獎金,進入APP分享翡翠王朝直播,還可參與活動拿禮物,共設一至五等獎,每周排名前五十可獲翡翠王朝送出的精美精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詩風詞韻 小兒垂釣
詩風詞韻 飲湖上初晴後雨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