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引熱議,抗癌藥降價保供箭在弦上!

《我不是葯神》引熱議,抗癌藥降價保供箭在弦上!

文/孫敏(本刊記者)

導語

近期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葯神》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實現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影片通過展現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在高葯價巨壓下的艱難求生路,讓越來越多的大眾開始主動關注起重病患者們的「天價葯」保命困局。

「我吃了三年正版葯,房子吃沒了,家也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葯,可你們非說這是「假藥」。不吃藥,我們就只能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影片中的台詞句句扎心,現實中患者面對的情況卻遠比電影更加殘酷。

除了格列衛,還有很多「保命葯」價格昂貴,明明是為了救命而研製,卻硬生生用幾位數字剿滅了很多人活下去的希望,縱有「葯神」悲天憫人,也救不了所有人。

為什麼中國買不到便宜的保命葯?

隨著《我不是葯神》熱度不斷攀升,大家開始思考,為什麼國內抗癌藥的價格居高不下?同樣能夠保命,印度的仿製葯和瑞士的原版葯,為何價差如此懸殊?其實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1

原研葯價高,源自研發成本

國外原研葯之所以價格高,並非沒有原因。例如格列衛這類能有效控制白血病的葯,通常需要葯企前期投入巨大的研發成本,經歷漫長的時間,同時還需要承擔失敗風險。

為了保持持續研發新葯的能力,葯企在專利期內賣出高價賺取利潤。畢竟根據相關法規規定,一旦專利過期仿製葯就可以合法生產,必將對原研葯銷售造成威脅。

因此,專利期內的原研葯,價格自然居高不下。更不要說經過多重渠道加價,想「便宜」,根本沒可能。

2

國內仿製葯市場信心不足

照理說,專利過期,市場上有了仿製葯,應該會出現競爭情況,原研葯價格也會下降。但很可惜,在中國,並沒有出現這樣的專利斷崖。

因為患者對國內仿製葯能否達到和原研葯一樣的治療效果,信心依舊不足。這也使得很多原研葯雖然專利到期,但仍然在中國市場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品,壟斷地位未被衝擊,價格就會保持堅挺。

轉眼看向「世界藥房」印度,仿製葯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很多患者會選擇鋌而走險,去印度購買仿製葯,這些仿製葯因為未得到國家葯監部門的審批,從理論上說就是「假藥」,卻真能保命。

3

「保命葯」不在醫保目錄,自費壓力大

目前還有很多有效的抗癌藥品仍然沒有被納入醫保目錄,高昂的費用必須患者自行承擔,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患有重疾,就可能拖垮整個家庭。

「把抗癌藥都納入醫保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

問題遠遠沒有那麼簡單。此舉必將會觸及到多方利益。目前存在的困局在於,有效的,專利「保命葯」進不來醫保,某些「雞肋」葯和價格虛高的過期專利葯卻空耗著寶貴的醫保資金。

顯然,將全部的壓力丟給醫保,並不現實。清掃障礙,為真正的「保命葯」騰出位置,切實減輕患者醫療負擔,才是關鍵。

高價重疾藥品,降價保供箭在弦上

影片中,主人公程勇接受法庭審判時,說了這樣一段話:「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的,希望這一天,能早點到吧。」

而他的期待,正在一點點成為現實。早在電影熱映前,政府就一直在為了推動高價重疾藥品降價做著多方努力。

(圖片來自中國政府網)

今年4月和6月,國務院召開了兩次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葯進口,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葯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葯供應保障。

自今年5月1日起,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政府從稅負入手,打通了降價的第一環。

「急群眾所急」,醫保局這邊,同樣有好消息傳來,抗癌藥新規逐步落地,各有關部門正積極落實抗癌藥降稅的後續措施,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

下一步將對2017年醫保藥品目錄准入談判中已被納入醫保目錄的療效確切但價格較為昂貴癌症治療藥品開展專項招標採購,在充分考慮降稅影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價格下降。

而對於醫保目錄外的抗癌藥,醫保局未來將開展准入談判,與企業協商確定合理的價格後納入目錄範圍,有效平衡患者臨床需求、企業合理利潤和基金承受能力。

與此同時,面對我國仿製藥行業大而不強,「多小散亂差」的現狀,國務院辦公廳日前也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葯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通過完善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仿製葯研發、提升質量療效。啟動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對於國內市場進行洗牌,及時淘汰部分落後的仿製葯生產企業,提升國內仿製葯的市場競爭力。

(圖片來自中國政府網)

此外,原研葯的降價談判,也是重點努力方向。經過醫保談判,藥品集中採購談判,近日跨國葯企紛紛調價。6月29日,湖北省藥品採購平台發布公告:輝瑞申請將其15個品種採購價下調;7月2日,甘肅省葯采平台發布公告:輝瑞下調6款產品價格,西安楊森下調其產品(達珂)價格,降幅高達51.6%。巨頭先行,未來期待更多的葯企能有所行動。

就在前天(7月18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一個更加令人振奮的信息!總理近日就電影《我不是葯神》引發輿論熱議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

「癌症等重病患者關於進口『救命葯』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突出反映了推進解決藥品降價保供問題的緊迫性。」在批示中總理指出,「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相關措施要抓緊落實,能加快的要儘可能加快。」

降價,保供,箭已上弦。

結語

這個夏天,《我不是葯神》的出現之所以顯得難能可貴,是因為它為大家帶來的不僅是感動的淚水,更引發了大家對於現實的討論和思考。

就像很多人所稱讚的那樣,「它讓我們感到驕傲,我們終於出了一部可以撼動現實的電影 。」

但這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電影的熱度會隨著時間消散,多方博弈卻並未停止,解決「用藥難」問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未來,將需要更多的關注與努力。

責編:孫敏

本文為《醫師在線》雜誌原創發布,微信公眾號jcyy2013,未經授權,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轉載、鏡像、摘錄及改編,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溫馨提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抗癌 的精彩文章:

42歲健身女教練肝癌纏身,如今已成功抗癌7年!
它是天然的抗癌之物,卻因為太難吃,成為黑暗料理,幾乎沒有人敢吃!

TAG:抗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