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被稱為「近代改革第一人」,但是,卻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他了

此人被稱為「近代改革第一人」,但是,卻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他了

都知道,中華民族走進近代歷史的路徑實在是令人不堪回首的,而且,在時過境遷之後因信史再難覓,所以,也確實難以真實地去追尋其歪斜的軌跡。儘管這樣,現今的我們還是能從部分秉筆直書的中外歷史學家筆端,看到一些真實得令人發顫的屈辱、慘烈的壯舉和蒙昧、昏聵的愚行。

說起林則徐,大家對他的印象都是「禁煙英雄」,在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的統治下,如果不是他敢為人先,在鴉片徹底毀了中國人之前進行虎門銷煙,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歷史讓我們時刻銘記這位民族英雄,不僅在大陸,台灣和香港也對林則徐有著很高的評價,林則徐的英勇事迹被列入教科書之中,林則徐的精神被代代傳唱。

甚至,從民國時起,人們為了紀念禁煙英雄林則徐,將每年的6月3日,林則徐開始銷煙的日子定為「禁煙節」,而銷煙結束的日子6月26日則是「國際禁毒日」。

林則徐在古今中外一直都享有很高的評價,除了禁煙這一偉大的事業外,他還支持西方文化、科技在中華大地上綻放別樣的光彩,這在當時腐朽的清政府統治下是很難得的一種眼界。可以說,也正是這種超前的思維,讓林則徐能儘早的認識到我們應該打開國門,走向世界。

並且,這一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偉大領袖就曾稱讚林則徐:「敢於對抗強敵,具有高瞻遠矚的開闊眼界,他對變革的態度正是新中國成立所需要的一個積極的影響。」甚至,中國人民在談到革命時,就把從林則徐開始的鬥爭也算在了革命範圍之內,百餘年間,我們經歷了從帝國主義革命到封建主義革命再到官僚主義革命三個階段,而林則徐則是革命的帶頭者。

很多偉人都推崇林則徐的包容精神,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詞,這八個字體現了林則徐對外界新事物的接納程度之廣,在對待新事物的發展上有足夠的耐心。正因如此,林則徐的遺物和墓地躲過了大動亂時期的沖刷,最終得以保存下來。

但是,我要說的是,我們確實放大了林則徐對近代中國的影響力。自近代以來,幾乎所有記載都認定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雖然,仍有「忠君」的思想在,但是,在那個時代能像林則徐這樣敢於反抗已經是不容易的了。在大家普遍認定林則徐對近代軍事有著深刻的影響之後,按照正常的步驟,林則徐理應在任職期間,進言道光咸豐兩位皇帝,請求開放國門,發展兵力、海防。

但是,我們翻遍史料,並沒有記載過林則徐有這方面的行動。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證明,林則徐還有很多思想沒有透露給世人,這樣不說也不做,對近代中國是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損失?蔣廷黻先生就曾認為:「林則徐的這個做法在道德上是說不過去的。」而茅海建先生也同樣認為我們誇大了林則徐的思想。到底是我們後人渲染過度,還是林則徐確有其名,其實,這點倒是不難判斷。

首先,林則徐生的那個時代就約束了他對外界的了解,雖然,他對外部世界有著印象,但是,卻沒有深入的了解過,這樣有限的認識也是他最終的思想不夠完善的原因。再加上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政策,林則徐就沒有形成過一個完整的世界體系和近代外交的觀念,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思想里還停留著封建的成分。

所以,歸根結底,林則徐也只是一個有進取精神的清朝官員,還是沒能跳出封建專制的圈子,他沒有意識到中國不僅僅是要改變那些外物,最需要改變的是政治本生,是推翻這個腐朽的封建制度。因此,那些給林則徐冠上具有改革精神的帽子的都只是後人的片面之詞。可以說,將他上升到「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確實有些誇大了他的功績。

現在,我們再看這些史料,其實,林則徐對外部世界認知還是有局限的,有些地方甚至是很荒謬的。林則徐在給道光帝的奏摺中說:「洋人的戎裝將腿腳都束縛住了,因此,洋人只能在海上作戰,上了陸地就必然要摔跤。」這樣的認知在現在看來甚至有點可笑。另一份奏摺中內容也很有趣,林則徐強調:「中國出口國外的商品對外國人來說是保命的食物,因為洋人主食以牛羊肉為主,如果,中國不再提供茶葉和大黃,洋人就會生病。」... ...

看了這些奏摺里還尚淺顯的認知,你還能說林則徐是「近代改革第一人嗎」?所以,我們也只能肯定他在某些方面的貢獻,卻不能全盤肯定他的思想。

其實,林則徐對近代中國軍事所做的貢獻也並非擔得起「第一」這個名頭,林則徐建議購買西方的火炮武器,其實,早在這之前,也有人提出過買洋槍炮儲備軍用,當時的虎門炮台上已經用上了洋炮。更早的時候,都可以追溯到明朝崇禎年間。袁崇煥也提出軍事武器改革,買過洋人的紅夷大炮,清初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顯神威的也正是這些洋槍炮... ...

所以說,林則徐在軍事改革方面其實也不算思想超前,說他思想進步其實也是誇大了。但是,林則徐在30多年的從政生涯中,胸懷強國富民大志,致力興修水利,墾荒屯田,造福當代,澤被後世;他銳意改革,興利除弊,伸張正義,清正廉明... ...這一切的一切也是我們所不能遺忘的。所以,在對歷史問題的研究中,有一個態度我們是必須要有的,那就是:理解之同情。

參考資料:

『《英雄人物林則徐》、《林則徐虎門銷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明朝滅亡很多人說是「天意」,這是真的嗎?看了這三件事自然明了
在北歐有一塊地方,一直插著中國人的國旗,至今中國仍有著使用權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