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大暑,懂得這些全家健康一整年

今日大暑,懂得這些全家健康一整年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後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由此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之中的第十二個節氣,為今年陽曆的7月23日,太陽位於黃經120°時,為大暑節氣。古語說:「大暑,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大暑。」大暑的熱與小暑相比,更顯得蒸郁,人的心情也容易鬱郁不舒。

GIF

大暑節氣

陽曆:7月23日

農曆:戊戌年六月十一日 周一

暑,熱也。——《說文》。

一寒一暑。——《易經·繫辭》

寒暑燥濕風火。——《素問·天玄紀大論》

冬日則寒凍,夏日則暑傷。——《韓非子》

此時,太陽運行至黃道120度(處在獅子座)

地支未(生肖羊)

對應《易經》坤卦方位

象承載征孕育萬物

所以大暑要儘可能把體內濕氣、毒素排出

以孕育秋冬的勃勃生機

十二消息卦中的遁卦(天山遁)

也對應大暑節氣。

遁卦,是山在天下隱藏的象。

古人言:應夏藏,閉門謝客。

大暑節氣雖然暑熱至極,但已是夏天的尾巴了。此時滿世界都是濃綠樹蔭和歡暢蟲鳴,還有午後帶來涼爽的雷陣雨。

大暑時節濕熱鬱蒸,人沒有精神,食慾也不好,切不可任性食冷,縱意當風,容易患胃腸疾病。飲食需溫軟,睡眠要充足。宜入山避暑,閉門靜宅,讀書養神。

所以暑最熱時,大家以各種方式乘涼避暑,竹海、森林、深山、瀑布之類,「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親近自然,宿在山野間,感受寧靜與涼意。

大暑三候

中國古代將大暑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侯腐草為螢,二侯土潤溽暑,三侯大雨時行。

一、腐草為螢

輕羅小扇撲流螢,螢,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皆螢之別名。離明之極,則幽陰至微之物亦化而為明也。

《毛詩》曰:熠耀宵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陸生兩種,大暑時,草叢中的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二、土潤溽暑

溽,濕也,土之氣潤,故蒸郁而為濕;暑,俗稱齷齪,熱是也。

大暑時節,天氣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天地猶如巨大的蒸籠。

三、大雨時行

前候濕暑之氣蒸郁,今候則大雨時行,以退暑也。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節氣民間習俗

1

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

2

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東、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

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3

燒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凍和燒仙草是廈門人常見的消暑涼品。

4

食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5

吃暑羊

入伏之時,麥收結束,是一個短暫的農閑。夏收初過,人已疲憊,休息休息,享受享受。於是,當地人在這一天,會把嫁出去的閨女接回來,吃新麥饃饃,喝羊肉湯。

營養學家稱,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必然全身大汗淋漓,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除體內毒素,有益健康。

大暑節氣,風水禁忌

今日大暑,節氣交換,天氣炎熱,睡前宜靜坐,調整身心。

今日有利喜慶之事,易得貴人相助,凡事所作易成。處事如能積極果斷,勇於擔當則大吉。利於謁見貴人,求取官職,經商求財,聚會交友等諸事。未月戌日,未戌相害,不宜遠行、搬遷之事。動用器械應謹慎,以防受傷。忌吃狗肉,以免陰邪作祟。

1

大暑節氣,不宜遠行

凡出行辦事,在時間的選擇上,有幾個時間段需要注意。

凌晨3點至5點:此時段為吉時,選擇此時行事多便利,易得貴人相助,有利於成功。

早晨7點至9點:此間行事,事多反覆,易遭遇爭鬥破敗,應盡量避開,如需在此時段行事一定要小心謹慎。

晚上19點至21點:在此時段行事易遇阻撓麻煩,事情多波折,不易成功。應盡量避開在此時段舉事。

2

用事方位

西北方位為今日吉方,選擇此方位用事吉。

3

今日特別注意的屬相

屬相為兔的行事吉,宜得貴人相助,宜籌劃或實施吉事,但需防範事多牽連,不得清靜。

屬相為龍的不利行事,不宜婚姻、修造、合作,出行等事,應謹防破財、官非口舌、凶傷疾病等事。

屬相為羊的不利行事,處事宜仁義寬厚,謹防口舌官非,刑傷,破敗之事。

屬相為雞的行事需謹慎,待人處事宜明辨是非,凡事理智,以免是非纏繞。

GIF

大暑節氣養生指南

古語說:「大暑,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陽氣達到鼎盛,天地之氣將由陽轉陰。此時易耗津傷陽,更要重視健運脾陽。

1

「冬病夏治」究竟是什麼?

《黃帝內經?素問》 中所說的「春夏養陽」、「長夏勝冬」,即助長夏天的旺盛陽氣,來克制和驅散冬天陰寒之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來說,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大家在一年中最熱的季節里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因為冬季治療只能治標,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在夏季,疾病雖少有發作,但其宿根常存體內,由於影響其發病的氣候因素比較少,癥狀通常比較輕,有足夠的時間扶正固本,不僅從根本上治療病痛,還能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正是「未病先防」。

2

陽盛於外,不可貪涼

大暑時節,陽盛於外,身體腠理開泄,體表溫度高,身體內部反而虛弱。陽氣外散,內陽不足,特別是平時脾胃虛寒的人,更容易腹瀉。晚上睡覺應用毛毯蓋好臍、腿、足,日常飲食要多食生薑以溫里,不可貪食冷飲。如果想吃冰鎮的東西,可以冷藏薑汁撞奶,生薑大棗湯這類性溫的湯水。

此時也要切忌驟然冷水沖澡,要循序漸進防熱閉氣鬱。時飲熱茶,促進汗腺分泌,幫助身體散發熱量,降低體溫。

3

清熱解毒,可食苦味

對於濕熱、痰多的人來說,大暑養生重在「清」。

大暑炎熱,身體代謝旺盛,最適宜排熱毒。平素陰虛、濕熱、痰濕的人往往發熱心煩,口渴起痘。這時候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萵筍、油麥菜等。如果沒有食慾,多以醋佐餐,能生津、開胃、行氣,醋泡生薑、醋泡黑豆、白醋浸時蔬等等。

4

養護脾陽

艾灸溫陽,最適於養脾,可艾灸脾經太白穴。如果能在脾經當令時(上午9點~11點)內艾灸,效果更好。配合艾灸胃經足三里穴,以健脾養胃,化濕理氣。

要多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養護脾胃。如山藥、蓮藕、綠豆、薏仁等。

5

大汗排毒

雖然「汗泄」是一種最好的排毒方式,把累積的暑氣、寒氣、熱氣排出體外。流汗要適量,不要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運動後要注意不要受涼,否則就得不償失了。

要注意流汗後水分流失,會食欲不振,對肝臟和脾臟的健康會有影響。要記得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注意飲食清淡,減少身體負擔。

6

祛濕利脾

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濕邪重濁向下,容易傷害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濕邪為身體垃圾,脾功能強大才能有效運化水濕。

7

貪涼傷陽氣 護好腹背

天氣炎熱時人體出汗較多,毛孔處於開放狀態,此時機體最易受外邪侵襲。

不要做:汗後沖涼、貪涼飲冷、長時間使用空調、電扇等,尤其是暑熱天氣從室外回來後急著沖涼則會生病。

注意不要過於貪涼。晚上睡覺控制好空調溫度,室內外溫差盡量勿超過5℃。白天長期在空調環境下工作的人,要多起身走動,活動筋骨,下班後適當做做戶外活動,出出汗。夜眠時通宵達旦地使用風扇、空調時,一定要蓋薄被子,保護好腹部和背部。

在飲食上要注意節制生冷,尤其是小孩子脾胃虛弱更易受損,家長更是要注意,尤其避免孩子在大汗之後立即用水淋浴,尤其要避免日晒後馬上沖涼或沖洗手足、洗臉,應稍作休息後再沖洗。

8

防情緒中暑

「情緒中暑」對人們的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甚大,尤其是對於年老體弱者。因為夏氣通於心,暑氣易傷心,夏日的不良情緒更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加重。

養生方法:預防「情緒中暑」,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心平氣和、恬淡安寧,要學會情緒轉移,以達到「心靜自然涼」之效。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在暑天最好早休息,尤其是晚上11點到早上6點這段時間,盡量不要熬夜,讓情緒穩定。

GIF

獲取每日最新資訊

數易文化 大愛天下

傳承文化 分享智慧 利益眾生 功德無量

中國最大傳統文化 信息分享發布平台

Copyright ? 1413數易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暑 的精彩文章:

大暑至,夏正濃,伏天養生模式開啟啦!
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

TAG:大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