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請不要以自己以為的道德標準來綁架別人

請不要以自己以為的道德標準來綁架別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於生者

故不為苟得也

——《魚我所欲也》

給道德一個「好」的解釋

「你們有錢人怎麼不把錢捐出來一些做慈善啊!「

——反正他自己是窮逼一個。

「人家大媽跳廣場舞怎麼了,老年人難得有點娛樂活動嘛。」

——反正高音喇叭也不是擺在他家門口吵鬧的。

「小孩子不懂事,你一個成年人計較什麼啊。」

——反正被熊孩子騷擾到也不是他的。

今天小不點為大家講解一下什麼叫道德,什麼又是道德綁架。

如果可以,請大家不要以自己的道德標準來綁架別人的做法。

1

道德

道德的定義

2018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在當時道與德是兩個概念,並無道德一詞。「道德」二字連用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錢穆先生的註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見,「道」是人關於世界的看法,應屬於世界觀的範疇。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

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麵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行動規範的總和。

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係。

2

綁架

什麼是道德綁架

2018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小不點身邊出現了很多關於道德綁架的話題,也在這件身邊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小不點就在這樣跟大家一起說說看——道德綁架是怎麼一回事。

前不久,小不點的一個親戚來小不點這裡借住幾天,還帶了一個朋友,這也都不是什麼大事,小不點在她們來的時候就跟她們說了鑰匙是不能給到她們的,畢竟也是有一點點顧略的,小不點認為這很這樣做並沒有得罪人的地方吧。到了第二天,小不點的家人問小不點,為什麼同意給那個親戚住了怎麼不給鑰匙了,這小不點有點懵,小不點覺得吧,借住可以,但鑰匙不給也是可以的,為什麼一定要給呢?小不點雖有不開心,但也不想把這事弄大,就晚上下班的時候去問房東那多了一條鑰匙給那位親戚了,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然而並沒有的。

在兩天後,小不點的媽媽給小不點打電話,聽語氣是哭過的,問怎麼了,才知道家裡的七姑八婆們在因為小不點沒有第一時間把鑰匙給到那位親戚手裡而在說小不點的媽媽對小不點太寵了,都寵壞了,還說小不點沒家教什麼之類的,反正當時小不點的媽媽是真的很難過傷心的。原本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到最後弄得人盡皆知,天翻地覆的感覺,這樣一點意思都沒有。

小不點認為自己從頭到尾都沒有做錯什麼,但還是被那些自以為高尚的人從頭到尾批判了一遍。

這大概就是親情道德的綁架吧,在她們的認知裡面來說,小不點不給鑰匙借住的親戚就是不道德的,就是不對的,就是虐待了她的感覺。

但小不點認為,能幫了都幫了,為什麼還有因為這種小事而搞得家裡的人都知道呢?還有就是在沒有了解事情真相的時候,那些親戚就已經代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批判一個明明沒有錯的人,用自己所謂的道德標準去審視別人所做的事情,這樣真的好嗎?

3

綁架

關於道德綁架

2018

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貢,是一個很有錢的商人。他周遊列國時,從其他國家贖回了很多魯國人。回到魯國後,國家想給子貢賠償和獎勵。但子貢拒絕了,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需要這筆錢,況且做善事怎麼能求回報呢?魯國人聽說後紛紛稱讚他重情重義,但孔子聽說後,卻大罵子貢不止,說子貢此舉傷天害理,禍害了無數落難的魯國同胞。

孔子說: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而已。子貢的所作所為,固然讓他為自己贏得了更高的讚揚,但是同時也拔高了大家對「義」的要求。往後那些贖人之後去向國家要錢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稱讚,甚至可能會被國人嘲笑,責問他們為什麼不能像子貢一樣為國分憂。

聖人說,子貢此舉是把「義」和「利」對立起來,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為可惡的惡行。自子貢之後,很多人就會對落難的同胞裝做看不見了。因為他們不像子貢那麼有錢,而且如果他們求國家給一點點補償的話反而被人唾罵,很多魯國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大家都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也樂於看到舍利益而取道德的行為。從局部的視角來看,這確實應該值得鼓勵;但是從系統的視角來看,又會造成意想不到的負面結果。

同時道德綁架是弱勢群體的慣性思維。

有一本書叫《中國人的氣質》,作者是晚清時期到中國居住的一個學者,忘了名字。這本書很具體的再現了那個時期中國人的精神狀態。

文中提到,有個村莊里有個老太婆,因為沒有子嗣,過得很可憐。於是老太婆就天天去別人家要吃的,如果不給,就跑到河裡站著,說要淹死自己。村裡人沒辦法,只好救濟她。直到有一次,她不小心真的淹死了。

請不要用自己的道德意識去綁架別人要做的事情

道德是中國人的傳統,雖然道德框住了人,但是聰明的中國人也很快學會應用了道德武器。比如中國人重孝道,所以我們罵人不罵本人,就罵他爹娘。中國人尊禮儀,所以我們就耍潑,讓他難堪。

道德綁架自古就有,也是弱勢群體最喜歡用的手段,因為道德武器不用花錢,不用找關係,而且效果奇佳。這並非是人性問題,是社會制度下長期的積累的本能反應。

我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我們知道拿道德綁架是不對的。如果受過教育還道德綁架,這就是流氓,是強盜,你可以跟他爭論,辯駁,甚至罵他。但是對一無所知的人,你心裡素質好,可以裝聾作啞。心理素質不好,也不要去耿耿於懷。

如果你也是不安分的小孩兒

請擁抱我

小不點在等你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格小巫女 的精彩文章:

TAG:格格小巫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