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安門上的華表是有什麼用的?

天安門上的華表是有什麼用的?

原標題:天安門上的華表是有什麼用的?



作者:我方團隊子繇


華表是中華文化的標誌之一,它的歷史淵源極深,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含義和作用。華表最初是代表先民溝通天地的「圖騰柱」,後來用作帝王納諫的「誹謗木」,還曾用於指點迷津的「指路標」,它既是用來觀測時日的「交午木」,也是立於宮殿陵寢之前的「裝飾柱」。


而隨著歷史的演進,華表曾經的各種歷史功用開始趨於統一。正如 1935年聶耳面對日本記者出的「各國國歌歌各國」時,對出的「中華華表表中華」妙聯,恰說明今日之華表,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巍巍雄姿。


一、天安門華表


來到首都北京,我們可以看到天安門的前後,各矗立著一對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華表。天安門華表,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距今已有 500 多年的歷史了。華表最上端是承露盤,盤上蹲坐著一隻石犼(hǒu),盤下橫插兩塊石板,上有祥雲浮雕,柱身盤附著蟠龍流雲紋,柱底還有一個須彌座,整個華表通高9.57米,直入霄漢,氣勢雄偉。


關於華表上的石犼,一直流傳著一個民間說法。犼被視為神獸,傳說它總是密切關注著帝王的行蹤,並時時加以勸誡。安門後面那對華表上的石犼叫做「望君出」,意在提醒久居深宮的帝王要出宮體察民情;天安門前面那對華表上的石犼叫做「望君歸」,它們是為了提醒外出巡察的國君不要沉迷遊樂趕緊回宮處理政務。



而要說到華表的作用,就得從頭開始說起。

二、圖騰柱


原始先民都有圖騰崇拜的文化,天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最高的嚮往。為了與天交通,先民們設立起了「通天柱」,希望上達天聽接受神明的指示。此後,對於天的崇拜又漸漸轉移到通天柱上。各部落又將各自信仰的圖騰雕刻在柱子上,成為圖騰柱。


三、誹謗木


《淮南子·主術訓》中說:「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誹謗」一詞最初指的是議論是非、指責過失。相傳在上古時代,堯舜為了防止自己制定的政策出現偏頗,就在路口立一木柱,上面釘一塊木板,讓百姓們把意見刻在上面,稱之為「誹謗之木」。實際上誹謗木的作用也是由圖騰柱轉化而來,它寄予著上傳天意和下達民情的寓意。


四、指路標


到了後世君主專制加強,誹謗木的納諫作用也已經不復存在了。到了漢代,仍有華表木,卻不再用於納諫,而是樹立在交通要道,作為人們識別路徑的標誌,大致相當於現在的路標。


五、交午木


另有一種觀點認為,華表是古代一種觀測日影的儀錶。古人在很早之前就發明了立木為桿、以地面為表,通過日影變化來測定方位時辰的方法。同樣的方法還可以用來觀測恆星,計算恆星的周期。

六、裝飾木


經過千年的演變,華表逐漸從木質變為石質,功用也從圖騰變為了一種殿前裝飾。後世的華表常常被立於宮殿、廟壇、陵寢等重要建筑前,正如天安門的華表。



但華表絕不僅僅只是一種裝飾物,它歷經千年變遷所具備的深厚文化底蘊,使它成為了皇權與勢力的象徵,代表著雄偉與莊嚴。而如今,天安門的華表已然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與標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器,揭開了秦國統一天下的終極秘密
戰國時期,周天子為何不效仿各諸侯國,壯大自己參與爭霸?

TAG:我們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