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歷史中過度產品-Ethereum
前幾天,有一個電商平台找我們合作區塊鏈項目,但很快就黃了。
事情的原委大致是這樣的:
這個電商平台想用區塊鏈為自己的商業信用背書。因為他們的推廣商不信任平台的推廣記錄,擔心平台以數據作弊的方式來坑推廣商。
運用區塊鏈技術,確實是可以對口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找我們做,真是找對人了。
可為什麼黃了呢?
因為以太坊(Ethereum)的Gas費用太高。至少,人家電商覺得是個無底洞。
大家都知道,以太坊的交易是需要Gas的。在以太坊上跑的業務,不問出身,統統上交人頭稅。
因此,我們在給電商報價的時候,自然耿直地把這筆剛需給報了。
電商一看——乖乖,每一筆業務都要收這個錢?不打折,沒套餐,抹個零頭都不行。
站在電商的立場,這種感覺真不好。
於是,黃了。
這個真實故事,迫使我重新去審視以太坊設置Gas的利弊。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曾把區塊鏈比喻成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是應該收費的。前期基建成本和後期維護成本都得靠收費來應對。這是合理且必要的。
但高速公路的收費政策可不是一刀切,哪些車,哪些路段,哪些時候可以不收費,人家高管局是有靈活機動的規定和辦法的。
以太坊這條新路,管得還太死板。
或許有人會說:那是為了公平。
但公平不是民粹。
《金融時報》去年有篇文章,說比特幣是民粹主義時代一種基於信仰的金融資產。
何止是比特幣,整個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稍不留神,都可能把「公平」、「去中心化」的理念操作成民粹政策。
我們似乎應該多具備一些現代的政治經濟學知識。
為什麼我要強調「現代」?因為目前的區塊鏈共識,正如我上周六在沙龍里說的,還處於原始社會。原始社會是真公平,因為窮嘛,不產生分配的業務。
現代社會不一樣。一切都有剩餘,一切都有高低優劣。
我們回不去了。
公平,是區塊鏈的特點之一。但區塊鏈,並不是為了公平而生的。
用政治眼光來看,區塊鏈的迷人之處在於限制了超級權利。這就讓大家都有了平等的機會。
這種平等的機會,不是公平,而是公正。
公正,就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
有了公正,才能讓一個系統有效率地運行下去。
以太坊採用了POW機制,的確做到了公平,但是它卻為了公平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效率。
完全的公平就意味著極低的效率,極低的效率就容易出現內卷化,如同中國古代社會,自己把自己鎖死了,縱然千秋萬代,也無法向前發展。
因此,我在這裡妄加推斷一下,凡是採用POW的鏈,是無法適用於商業級別的應用的。
以太坊,註定是區塊鏈歷史進程中的一個知名過度產品。
我從一開始在設計播客鏈的時候,就採用了DPOS的方式。
DPOS沒那麼公平,但它可以相對公正一些。
目前來看,DPOS是最能讓公鏈落地的共識機制。
未來已來,只是分布不均。
我們只有不斷試錯,才能設計出一條更加符合人性和社會性的公鏈。
到那個時候,我們再致敬前輩以太坊。


TAG:區什麼塊什麼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