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辛格:當今世界很糟糕 特朗普或無意中終結一個時代

基辛格:當今世界很糟糕 特朗普或無意中終結一個時代

曾在美外交政策發揮中心作用的美國前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始終關注當今國際局勢的變化。

在美、俄總統會面後第二天,基辛格與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共進午餐,介紹他對當前世界的看法,並將當前時代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做了對比。

美國外交政策機構認為,美俄兩國元首會面成為美國外交的一個低點。不過在20日的報道中,基辛格評價說,兩國元首在赫爾辛基的會面並非不可取,但應該以不同方式進行,「這是一次必須舉行的會議,我已經倡導好幾年了,但它被美國的國內問題淹沒了。」

基辛格曾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磋商,也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至少會面17次。

基辛格指出,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地位十分不穩,特別容易受不穩定因素影響。「看看敘利亞和烏克蘭。世界上幾乎任何地方的動蕩都會影響俄羅斯,俄會認為是針對自己。就算告訴它在某些地方是機會,俄也仍然認為是威脅。眼下這些動蕩會繼續,我擔心會加速。」

基辛格表示,自己在研究俄羅斯對西方制裁的容忍度,為何至今依然存活。

他發現,在俄羅斯「吞併」烏克蘭之前,西方曾錯誤地認為俄羅斯將採用基於西方規則的秩序。北約方面沒有注意俄羅斯根深蒂固對尊重的渴望。「北約誤認為在整個歐亞大陸會順利推行西方國家的理念,但實際上並沒有,在俄羅斯遇到了強烈的阻礙。對俄羅斯來說,推行西方理念是對其身份的挑戰。」

「您的意思是我們挑戰了普京?」《金融時報》記者旋即問到。

「我認為普京並非希特勒這樣的角色,他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響。」基辛格回答說。

基辛格與特朗普

基辛格認為,當今世界秩序的確出現混亂,甚至動蕩。對於特朗普,基辛格暗示,外界對其有些低估,「我認為特朗普可能會成為結束時代、強力推進脫下舊日偽裝的人物之一。當然,這未見得表明特朗普是有意為之,或已在考慮(在終結這一切後)有什麼備選項。恐怕這只是一場意外。」

記者追問能否將特朗普與歷史上的某一人物進行比較。基辛格沒有回答,他只是轉而談到自己的歐洲外交之旅。

他說除了法國總統馬克龍之外,還找不到令自己興奮的領袖。「我還不能說他行之有效,因為他剛剛開始,但我喜歡他的做事風格,」基辛格說,「在歐洲其他政治家裡,我很喜歡德國總統默克爾,也很尊重她,但她並非一個超然的人物。」

《金融時報》的記者並不甘心,又把話題再度繞回特朗普身上。「如果特朗普把美國趕出北約,德國會變成什麼樣?」

對於這個問題,基辛格很感興趣,但拒絕討論可能性有多大。他只是說:「上世紀40年代,歐洲領導人是有明確方向感的,但現在他們只想避免麻煩。一位地位顯赫的德國人最近告訴我,他之前總把跟美國人之間的緊張關係視為一種疏遠美國的方式,但現在發現一個沒有美國的世界對他而言才更可怕。

特朗普曾多次質疑當今的世界秩序,揚言威脅退出北約。對此,《金融時報》記者追問:「如果其餘西方國家都自力更生,不再依賴美國了,特朗普會不會很震驚?」

「那就很諷刺了,如果是發生在特朗普時代的話。但這並非不可能,」基辛格回答說。

「您認為特朗普是否會推翻現在的規則,要求重新制定秩序?」

「我認為現在的世界非常非常糟糕,沒有領導人願意探討創建和維護當今的世界秩序。」基辛格說,「今天沒有辯論,但這卻是我們需要的。」

基辛格補充說,如果發生另一幕,前景並不會更好。

在他看來,當西方國家都不再依賴美國,分裂的大西洋將把歐洲變成「歐亞大陸的附屬物」。隨之而來,這些國家將會受恢復了歷史地位、成為「全人類主要顧問」的中國「擺布」。

與此同時,位於兩洋之間的美國將成為一個地緣政治孤島。屆時,美國將不得不模仿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此外,由於美國沒有維護秩序的規則,沒有那種對外保持分而治之的習慣,因此美國和西方國家之間變得像英國與歐洲大陸一樣。

這位現年95歲的老人還提到,他最近寫了一篇關於前總統尼克松的文章,考慮將其作為短篇小說出版。不過他擔心文章發表後,外界會將水門事件與對特朗普爭議和通俄門調查進行比較。

在與記者共進午餐時,基辛格還提到了人工智慧,此前他專門撰寫過文章。基辛格表示,對人工智慧應該更為謹慎。他對自主戰爭的未知結果感到不安,因為這要求機器作出道德判斷。

延伸閱讀


關稅戰背後一盤棋 川普經濟政策已部署到位

在今年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上,一個知名人士就美國稅改告訴法新社:「幾年後,我們可能會說,川普絕對是個天才。」

川普的減稅法案在質疑聲中通過,但美國經濟隨後進入的快增長已證明他是對的;在貿易戰喧囂中,川普的關稅政策再次被譏諷,但或再次被證實是對的。

《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評論家Greg Ip周五(7月20日)發表文章指,從通過關稅重振鋼鐵製造業到否決中國企業技術投資,川普總統正將美國經濟政策導向一個全新的方向。

無論是重新界定產業保護政策,還是呼籲美國製造迴流、以及收緊對外資併購的審查,外界認為,川普的經濟策略已在貿易戰中部署到位。


外界認為,川普在重新界定產業保護政策,用關稅等非常規方式撬動對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經濟學家和貿易歷史學家歐文(Douglas Irwin)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通過《關貿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在全球範圍內領導貿易壁壘削減。

「但是各國的產業政策仍然存在,因為許多國家試圖通過國有化或補貼來促進或支持其冠軍企業。」他說。

在實踐中,國家產業政策通常有兩個方向:一是支撐成熟產業,另一個是讓新興產業免於外國競爭。

但從結果來看,各國在第一個方向——對扭轉衰退產業、改善產能過剩的成績都不太好;而在第二個方向——支持新產業方面的保護就更加突出,尤其是大幅競爭補貼初創研究。

從理論上講,在贏者通吃的行業或寡頭市場,建立成功的技術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形成規模後、增加新客戶的邊際成本則幾乎為零。

換句話說,初創企業能否贏得前期投資至關重要。既如此,各國政府也都在補貼產業,那何來好壞之分?

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6月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包括美國在內的每個國家都在追求產業政策。

「但重要的是,你要能區分哪些是掠奪性的保護主義、重商主義的產業政策,而哪些是在可接受範圍內的產業政策。」

不妨以日本為例。20世紀80年代,日本為發展科技、保護國內企業,規避外國競爭,曾迫使美國公司,如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和施樂公司有許可證後才能進入日本市場。

但到了90年代,由於日本經濟衰退,美國公司在互聯網、軟體和社交媒體領域佔據領先地位,日本的產業政策也逐漸淡去。


接下來的關鍵一步是如何重塑美國經濟、甚至全球經濟格局。

美國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主席阿特金森(Rob Atkinson)表示,科技公司依賴於專業供應商、客戶和工人構成的生態系統,一旦該生態系統遷移到國外,就可能永遠不會回歸。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長期關注高科技公司的技術轉移以及貿易行為,是美國排名第一的科技智庫。

川普在2016年競選期間就提出「美國製造」的口號,上任後也一直嘗試讓美國企業迴流,以及讓外資企業在美國設廠,其中台灣企業鴻海集團(富士康)在美設廠是一個例子。

鴻海集團計劃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在威斯康辛州建廠,預計在當地創造1.3萬個就業機會,平均工人年薪5.4萬美元。

當地政府估計,鴻海新廠建成後將帶來直接和間接就業約2萬個,鴻海有望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製造業工廠之一。

川普在出席鴻海新廠動土儀式時說,這一切才剛剛開始。美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同日表示,川普政府了解重建消費者電子商品製造業的重要性,雖然美國仍引領高科技產品的創新,但也必須在消費電子產品中「重新站穩腳跟」。

郭台銘曾在赴美設廠前表示,現在富士康的最大挑戰不是勞工,而是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將影響全球供應鏈格局。

郭台銘在本年度的富士康股東大會上表示:「貿易戰不僅僅是貿易,而是技術戰、製造業之戰。」


今年3月,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阻止了當時總部在新加坡的博通(Broadcom)公司惡意收購美國的高通公司(Qualcomm),理由是高通對新的5G無線通信未來發展至關重要。CFIUS設在財政部下面,負責篩選外國投資對美國的安全審查。

美國國會日前有望完成十年來對CFIUS的首次重大改革。據悉,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已最終敲定一項法案,將賦予CFIUS更大許可權,加強對外國在美投資,尤其是在美國先進技術領域的併購交易。

該法案已確認併入兩院的國防支出議案,預計最早在本月投票通過,國防收支議案是每年都一定會通過的法案。

負責監管CFIUS的財政部官員塔伯特(Health Tarbert)今年1月曾告訴國會:「保持公開投資環境以及維護國家安全不是共和黨或民主黨哪一黨的問題。」「改革會有成本,但我們必須考慮不作為的代價:美國技術和軍事優勢的潛在損失」。

當然,保護也會有不利的一面,甚至可能造成意外傷害。此外,川普政府還準備改變反壟斷方面的監管措施,為大企業進一步鬆綁。過去,美國科技公司、專利持有人容易遭受競爭對手的反壟斷訴訟,被控抑制競爭和創新。一旦在反壟斷監管方面鬆綁,高科技企業有望比以前更堅挺。

「從多年的經驗中我學到,不要對賭美國經濟,」在今年達沃斯論壇時,瑞信首席執行官塞姆(Tidjane Thiam)說了這麼一句話,「那不是一個取勝的策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Media 的精彩文章:

驚艷了!手機也能拍出如此美照——年度iPhone 攝影大賽獲獎作品賞析
泰國洞穴救援:四名男孩被救出!泰旅遊局擬將山洞打造成旅遊景點,引發爭議!

TAG:1M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