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名普通的維和哨兵:我站在這,代表的就是中國軍人!

一名普通的維和哨兵:我站在這,代表的就是中國軍人!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馬玉軍、梅雪峰

我是一名來自維和步兵營的哨兵,從進入任務區到現在,我執行過最多的任務就是站崗執勤,從UN house西北線轉戰東南線,從南蘇丹的旱季堅持到雨季,我面對著車輛不息的耶伊路,望著平淡無奇的朱巴山,守衛著人口密集的難民營。

我的舞台是區區幾平方米的集裝箱,任務是每天8小時準確上報處置情況。

哨位,作為維和步兵營出勤率最高的戰位,它在很多人的眼中是那樣的平凡甚至不起眼。但是,對於維和步兵營這個集體來說,它卻是看得最遠的眼睛;對於外國人來講,烈日下挺拔的英姿就是中國軍隊最直觀的形象;對於這個小小的UN house來講,在風口浪尖上,哨兵是直面戰火的第一人,是隔絕硝煙的第一道屏障。

我見到過數十人的不明武裝人員進入武器禁區持槍向天空射擊示威,巡邏分隊前出處置交涉,其餘官兵的實彈已經上膛。千鈞一髮之際,我們堅守崗位,據理力爭,寸步不讓。

我見到過夜空中划過的信號彈,聽到過來自朱巴山方向的陣陣槍響,它們在靜謐的夜裡顯得那麼驚悚,緊張的心情讓我感到那槍炮聲彷彿在耳邊炸響。我集中精神,警惕觀察,報告情況。

我見到過遊行示威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從哨位下走過,聽過「China good」的讚揚,當然也有過被丟擲石塊的萬難場景,聽過粗魯的惡語挑釁,但是中國軍人的形象依然像哨位上的那面紅旗一樣屹立不動,迎風飄揚。

在我的觀察範圍內,有一片居民區,他們用廢棄的鐵皮和帆布勉強支撐起幾座房子,聚集在聯合國營地周圍,尋求庇護。

也許是雨季的到來給與了這片東非熱土孕育生命的可能,慢慢的,荒蕪許久的土地已經有人開始耕種,翻墾過的泥土漸漸長出了綠色,那一刻,我彷彿看到了屬於這個國家最美的「春意」。

有個叫Tony的「老鄉」種了一片紅薯,他經常在除草的時候和我打招呼。他開心地說:「因為你們中國軍人在這裡站崗,附近搶劫的少了,也少有武裝人員闖進來,我不用像以前一樣膽戰心驚,連地都不敢種……」

我還看到過每晚的5號哨位熱鬧非凡,沒有損壞的兩盞路燈是一群孩子們理想的夜讀場所,孜孜不倦地學習可以從夜晚八九點一直持續到凌晨,有時我都快要下哨了。

不遠處,一座廢棄的房屋被改造成小學,每當學校的鐘聲響起,武器禁區內就是一陣稚嫩的讀書聲。有書讀的孩子在這個戰亂的國家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最喜歡孩子們放學後,他們會路過哨位向我們招手,看著他們的笑容,我更能感受到我站在這裡的意義。

所謂捍衛和平,其實就是帶給這裡的人民堅持下去的勇氣,給予生存的希望,守護他們日夜期盼的安寧。

這一切都在無時無刻告訴我,我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哨兵,但我的位置卻是如此重要。

我的價值不可以簡單地用時間的長短、天氣的炎熱、裝具的沉重來衡量。我的一言一行都能決定事態的發展,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平民甚至戰友的生命安全,我站在這裡,代表的就是中國軍人!

無論是一名哨兵,還是炊事員、修理工、通信兵、衛生員,700個人的維和步兵營的每一個崗位都是平凡的,但是正是每一個人的堅守與付出讓這支隊伍擁有了最強大的力量,才有實力來證明自己是統帥意志的踐行者,才有底氣來證明自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環節,才有能力去維護核心,實現新時代的強軍目標。

小小的哨位,方寸之間的地方,在你眼裡,它可能只是一個普通的哨位,但是在我心中,它卻是萬里之外支撐起大國形象的脊樑。

不要覺得我們渺小,更不要覺得我們平凡,在強軍征程的浪潮里,我們的事業終將通向星辰大海,我們將用忠誠和熱血,堅持與無畏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捍衛和平的決心與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老兵回憶50年前那場閱兵訓練:實在太苦了!
麥田裡的守望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