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子宮肌瘤「變性」並不意味著一定是「惡變」

子宮肌瘤「變性」並不意味著一定是「惡變」

張女士今年46歲,前不久單位組織體檢時,張女士拿到了這樣一份婦科B超報告單:「子宮多發性肌瘤可能,最大直徑4厘米,緊貼宮腔,內部回聲欠均勻,變性。」張女士看到「子宮肌瘤」、「多發」時心裡非常緊張,再看到「變性」兩個字時更加擔心了。子宮肌瘤變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是子宮肌瘤「惡變」嗎?

子宮平滑肌瘤,簡稱子宮肌瘤,是很常見的婦科腫瘤。據統計,育齡婦女中大約有25%-33%患有此疾病,而且,「多發性」比「單發」肌瘤更為常見。其中超過半數的子宮肌瘤只是「靜悄悄」地生長,沒有明顯癥狀,只有1/3的患者會出現異常子宮出血等情況。另有部分患者肌瘤向子宮外壁突出,可引起周圍臟器的壓迫癥狀,患者表現為腹部膨隆、尿頻,甚至排尿或排便困難。

子宮肌瘤「變性」並不意味著一定是「惡變」

「變性」不一定就是「惡變」

子宮肌瘤持續生長過程中,會由於營養、血供的變化或肌瘤內部細胞的分化,而引起一系列外觀上的改變。改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水腫變性、鈣化、紅色變性、囊性變,這些是良性改變,最為常見;另外一種是有<1%的機會發生「肉瘤變」,那就是惡性腫瘤了。

超聲檢查時典型的子宮肌瘤表現為「低回聲團塊、形態規則,包膜清晰,內部回聲均勻、血流不豐富」,而一旦上述回聲信號發生改變,影像診斷就會提示「變性可能」。有時,磁共振檢查可以彌補超聲影像上的不足,進一步通過增強掃描對「變性」的程度加以判斷。

但是,通過以上這些影像學檢查,很難最終確認肌瘤到底是「良性改變」還是「惡性改變」。只有在手術摘除後,由病理科醫生通過製片、特殊染色後,在顯微鏡下得出的病理診斷,才是最終結論。因此,子宮肌瘤變性不一定是惡變。


手術應視肌瘤大小性質而定

子宮肌瘤的發病與雌激素有關,與遺傳、基因改變等都有關聯,但具體病因並不明確,因此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抑制肌瘤生長。小的(<5厘米)、無變性、無癥狀的子宮肌瘤並不需要積極處理,觀察、定期隨訪即可;大的子宮肌瘤如患者不願意手術,短期內可以採用抗雌激素藥物暫時阻斷月經,以限制其生長。但是,停葯3-6個月後往往肌瘤仍有生長,需再次面臨手術的可能。

子宮肌瘤是否選擇手術以及能否保留子宮,取決於肌瘤性質、部位、數目等因素,還需結合患者的年齡、生育意願等考慮。子宮肌瘤摘除術後需避孕一段時間,妊娠有子宮破裂的風險,需加強監測。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易曉芳)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健康提醒」7月:小暑大暑如火燒,防暑降溫最重要
按揉少府穴,告別夏日小情緒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