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越野滑雪跨界跨項成果初顯 2022「彎道超車」可期

越野滑雪跨界跨項成果初顯 2022「彎道超車」可期

  體壇+記者宮珂報道

    2017年6月,越野滑雪的跨界跨項首期訓練營在北京體育大學正式啟動,最早一批入圍的選手已經訓練了整整一年。目前跨界跨項組共有41名運動員,其中年齡最小的是14歲,最大的也不過20歲,是一支不折不扣的「生力軍」。

    「我們用一年的時間練了別人十年的內容。」跨界跨項組教練組組長孟慶軍肯定了這段時間隊員們取得的成績,「不難看出身體素質其實決定了很多東西,所以跨界跨項選材對越野滑雪項目來說也是很好的『擴面』途徑。」

    在運動員通過選拔測試入隊後,首先要找「雪感」——雪上滑行時的適應能力與協調能力。「越野滑雪是一個全身性的體能類間歇項目,但它的重點還是腳下功夫。」在孟慶軍的訓練計劃中,雪上練習是重中之重,在沒有雪的時候則要專攻體能、進行戶外力量課並進行滑輪模擬練習。

    平昌冬奧會期間,一篇揭秘挪威越野滑雪女王比約根「13600小時養成」的文章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孟慶軍教練為跨界跨項隊員們設計的訓練計劃也頗有些致敬「13600小時」的意味。隊員們每天要進行7個小時的訓練,除了必備的滑雪課之外,每天的力量課和體能訓練也必不可少。「我們改變了以往的訓練模式,運動員們要在力量課後再滑雪,或是滑雪訓練後再進行跑步體能訓練。」孟慶軍介紹道,「這樣交叉訓練的效果非常好,運動員體能提高和力量增長很明顯。」

    每天隊員們跑步和滑雪的累積距離超過50公里,身體訓練之餘,孟慶軍還會組織「頭腦訓練」。隊員們在一天的訓練結束後還要回看訓練錄像和研究冬奧會頂尖選手的比賽錄像。「這樣大家才會發現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也節省了很多時間。」

    儘管越野滑雪跨界跨項組成立一年間已取得不小進步,但在北京冬奧會上實現自我超越依舊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畢竟國家集訓隊的頂尖選手與世界高手們差距明顯,想要讓跨界跨項的隊員加速追趕,更是前路艱難。

    在孟慶軍教練看來,除了選拔出身體素質好的選手並幫助他們儘快培養起雪感外,還需要充分藉助科技的力量,同時為運動員創造更多參加國際賽事的機會,從而積累更加豐富的比賽經驗。如此全面發力、多措並舉,定能幫助跨界跨項組快速提高運動成績,實現「彎道超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加 的精彩文章:

費德勒溫網熱身目的已達 球迷可佛系看待哈雷表現
納達爾力爭法網第11冠 首進決賽蒂姆能否創歷史?

TAG:體壇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