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鴉片戰爭清軍最怕的不是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炮!

鴉片戰爭清軍最怕的不是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炮!

有很多人認為,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軍隊武器落後,而英國和法國侵略軍則依靠著堅船利炮,以及先進的滑膛槍取得了勝利。實際上,在鴉片戰爭中,給蒙昧的清朝官員和軍隊極大震撼的不是英軍的艦炮和排槍,而是英軍的刺刀和火箭,很多清軍臨死前也沒搞明白為何拼刺刀耍冷兵器也打不過英軍,沒搞明白那種恐怖的火箭是何方神聖。

中國人早在宋代就發明了火箭武器,但中國古人的很多偉大發明只是名字挺好聽,實際效果要靠情懷。原始的火箭武器到了明代和清代時期,花樣翻出,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時,創製了飛刀箭、飛槍箭、飛劍箭等三種火箭,統稱「三飛箭」。在明軍的車炮營中,裝備了4700多支火箭,平均每人四支。其他還有「一窩蜂」、「火龍出水」等火箭武器,在《武備志》中都有詳細的記述。到了清代,也在京師設火器營,進行操練,後期更設火箭營。裝備火籠箭、九籠箭或一窩蜂,與明代火箭大同小異,沒有本質的進步。

到了17世紀,歐洲的軍事進步超過了東方,歐洲軍隊尤其是法國軍隊改良了炮兵作戰理論和戰術,標準化的炮兵作業開始面世,身管火炮得到大發展。到了18世紀末,歐洲人認識到採用集束髮射的火箭炮在戰場上能夠發揮巨大作用。

1799年,英軍在征服印度邁索爾的戰爭中,發現當地軍隊使用一種集束火箭具有很大射程和威力,將其作為戰利品帶回國內。1805年,英國武爾威治兵工廠皇家炮兵實驗室的康格里夫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對印度的邁索爾進行了改進,採用新型顆粒黑火藥作為推進劑,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的野戰火箭,被命名為康格里夫火箭。該火箭重15公斤,彈長1米,口徑100毫米,火箭彈後部裝了一根4.5米長的平衡桿,射程可達1800米,改進型射程可達3500米。

康格里夫火箭最初裝備給海軍,供海軍炮兵和陸戰隊從軍艦或專用的火箭舢板上發射,之後又裝備陸軍騎兵炮部隊,組成獨立的火箭炮連。1807年英國皇家海軍攻打哥本哈根,英軍的艦隊向哥本哈根發射了兩萬多枚康格里夫火箭,幾乎將哥本哈根港夷為平地。1812年來比錫戰役,英國火箭炮部隊用猛烈的火箭齊射打的法國軍隊毫無還手之力。康格里夫火箭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引發了歐洲各國製造火箭的高潮,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 凡爾納有一部名為《迎著三色旗》的小說也以威力巨大的火箭彈為主題。

在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每次重要戰鬥都使用康格里夫火箭,攻擊清軍的炮台和綠營步兵陣,焚毀沿海城市。1841年1月,英軍用康格里夫火箭攻陷了廣州沙角、大角炮台。1841年10月,英軍登陸部隊攻陷鎮海和寧波時,清軍曾記述「火箭齊發,飛騰如雨,處處延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大沽炮台和通州八里橋之戰,康格里夫火箭也大規模應用,打擊過蒙古八旗的馬隊。清朝洋務運動時曾經仿製過這種火箭武器。不過,隨著身管火炮技術的進步,原始的野戰火箭因為天氣影響,精度問題和戰術靈活性問題被淘汰了。

在兩次鴉片戰爭中,清軍也使用過傳統的中式火箭,不過在康格里夫火箭炮面前顯得原始又落後。清軍的火箭武器種類繁多,既有大號的單發「竄天猴」,也有火籠箭、九龍箭、一窩蜂等集束火箭,這些玩意兒都是清朝繼承前明的,其結構和使用方式和《武備志》所載的無異,至於效果嘛,就是大號竄天猴。火箭十發能有三五發落在期望目標周邊直徑幾百米的圓里。開玩笑的說:「清軍的火箭靠祭天和算卦來測彈道,所以只能大致預測是朝前發射還是朝後發射,至於發射後打哪去打多遠,則一切看天老爺和發射手的造化」。

直到二戰前的三十年代,德國蘇聯和美國等主要軍事強國開始研製現代化的火箭炮。現代意義的火箭炮面世時間比身管火炮晚的多。直到1939年,世界第一門具有實戰意義的現代火箭炮,蘇聯的BM-16-16型16聯裝喀秋莎火箭炮才開始裝備蘇聯紅軍。從此火箭炮在世界戰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很尷尬!俄羅斯唯一航母終於進廠大修,卻發現船塢比航母還小
一顆臭彈毀掉的青春!《高山下花環》小北京犧牲用的什麼武器?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