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挖出西周一形狀怪異文物,難倒了專家和郭沫若,至今為迷

挖出西周一形狀怪異文物,難倒了專家和郭沫若,至今為迷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我國著名的現代文學家,新詩詞的奠基人之一,但郭沫若也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大家,歷史學家。可以說,在二十世紀中,考古發掘的墓地都有過郭沫若實地考察的身影。他的崇高學術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貢獻決定的。像他這樣在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器物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學者,有沒有不知道的文物呢?

在1959年3月,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皖南屯溪市西郊發掘兩座西周晚期墓葬。當時該地正在修建飛機場,挖掘到兩處相鄰近的大土堆,露出了一些文物,考古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陶瓷器以及少量的玉石件和漆皮殘跡等,共計102件。

本應該是一件令考古學家高興的是,卻為何讓大家都犯了難?在這些出土的文物當中,有件青銅器構造分為上下兩個部分,最大的特點是有五根柱,座底滿飾雲紋,形狀獨特,可謂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連名字都叫不出來,更別說用途了。

為了弄清楚著神秘文物的真面目,滿足大家的好奇心,便請來了當時最權威的考古大家郭沫若來鑒定,但結果不盡人意。無奈之下,考古人員根據此文物的特點,取名叫「雲紋五柱器」收藏於安徽博物館。

對於這件「雲紋銅五柱器」,考古學家斷代為西周,器上有五根圓柱,分列於長方形的脊基上,距離互等;下為空腔方座,四角刓圓無棱隅,四壁微鼓(腦補一下,這形狀和家裡的路由器很像有沒有)。在安徽博物院官網介紹顯示,該文物「不見於諸家著錄,用途待考」。

沒有歷史文獻的記載,「雲紋五柱器」的用途成了大家紛紛猜測的對象。還屢屢出現過「諸家著錄未見,用途不明,實為不知名器」類似標題的標書論文。對此,有人認為是打擊樂器中的一部分,但當時考古人員對其進行了「試敲測音」,結果五柱發音的效果各不相同,在不同部位敲擊發出的音也各不相同,可能與音律和校正音高有密切關係。但是由於發掘時沒有見到附近有管樂器的腐朽殘跡為之作證,因此也不能肯定這是一件樂器。「要解決它的用途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出土至今已經六十多年了,這件文物還沒有正式被命名。安徽省博物院副院長說「早年有人認為是樂器,但隨著音樂考古的興起,很快被否定。後有人認為是某種器物的底座,但亦屬於語焉不詳。近期有人認為是古人祭祀祖先時插先祖牌位的底座,這種觀點也有待於學術界論證,大家可以期待。」

關於此文物,網友調侃其為「西周的路由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稱「娛樂一下未嘗不可,不必較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殘夢殤流年 的精彩文章:

一句話嚇得武則天母親臉色蒼白,他一生究竟有何種神通
蘇東坡出一上聯欲為難一和尚,和尚冷冷吐出5個字令蘇軾顏面掃地

TAG:殘夢殤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