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鑒科技「賣身」AI初創公司併購潮來臨?

深鑒科技「賣身」AI初創公司併購潮來臨?

作者:全天候科技-張少華

國內AI晶元初創公司深鑒科技對外宣布了一條重磅消息,公司將被全球晶元巨頭賽靈思(Xilinx)收購。

過去兩年,深鑒科技是國內AI晶元領域冉冉升起的一顆明星。這家2016年3月成立的初創公司目前已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金沙江創投、螞蟻金服、三星風投、賽靈思、聯發科等知名機構和公司。據媒體報道,其估值一度超過10億美金。公司的主創團隊也十分搶眼,4位創始人均有清華大學教育背景,聯合創始人汪玉和CEO姚頌還是師徒關係。

回顧深鑒科技的發展歷程,其與晶元行業巨頭賽靈思一直有密切的關係,不僅接受過賽靈思的投資,公司產品在技術層面也「依附」賽靈思;深鑒科技推出的兩款DPU都是基於賽靈思的FPGA器件。FPGA被稱為可編程的「萬能晶元」,它可以通過軟體手段更改、配置器件內部連接結構和邏輯單元,它對AI晶元行業影響巨大;而賽靈思是FPGA的發明者。由此來看,兩家公司此次合二為一,先前就曾埋有伏筆。

從行業視角來看,深鑒科技是國內第一家被收購的AI晶元公司,其選擇「賣身」行業巨頭,一方面反映出國內AI晶元行業創投火熱之後存在的成長隱憂,一方面也預示著國內AI晶元行業或將進入優勝劣汰的洗牌期。

深鑒和賽靈思互相看中什麼?

深鑒科技和賽靈思都未公布此次收購交易的價格。新智元援引業內人士的消息稱,預計本次收購價為3億美金,這要比深鑒科技傳聞的10億美元估值低很多,難道深鑒科技被賤賣?

國內一家AI晶元企業的高管告訴全天候科技,對於深鑒科技這樣一個成立兩年多的初創公司,被收購不失為好的結果。在他看來,在AI晶元行業,戰略投資是非常稀缺的資源。「比如在FPGA領域,全世界只有賽靈思、Altera等幾家頭部公司。行業巨頭對晶元初創公司除了財務上的幫助,還可以在產品、技術、戰略方面進行合作,可以迅速推動初創企業的研發進程,幫助產品落地。」他說,「在一個新行業,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唯快不破,誰先落地,誰就可以搶先一步,卡位關鍵客戶與商業資源。」

深鑒科技投入賽靈思的懷抱,不僅獲得了可貴的戰略資源,還可以幫助公司跨過成長道路上的障礙。

有分析認為,深鑒科技若是獨自戰鬥,未來將面臨諸多挑戰。首先,目前AI成熟的應用場景太少,安防領域晶元的市場空間有限,備受矚目的無人駕駛汽車距離真正落地還有很長時間;其次,在AI晶元行業,深鑒科技不僅要面對英特爾、英偉達等超級巨頭的壓制,在國內還要和寒武紀、地平線等公司競爭。

再者,AI晶元的研發、商業化落地需要很長的周期,姚頌今年4月接受全天候科技採訪時坦言:「因為公司早期的研發投入非常高,預計大概還需要兩、三年左右才能實現營收平衡。」

由此來看,深鑒科技融入到賽靈思這種平台級公司,獲得體系內強大的生態、場景支撐,不失為一種確保穩健發展的合理選擇。

對於賽靈思來說,收購深鑒科技的意義又是什麼?

作為發明了FPGA、硬體可編程SoC及ACAP的自適應和智能計算全球領導企業,賽靈思方面指出,深鑒科技的加入能「進一步增強賽靈思全球領先的工程技術研發力量」。雷鋒網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此次收購之後,深鑒科技的核心團隊要鎖四年,也就是說,深鑒科技的核心人才將很長時間內為賽靈思服務,可見賽靈思很看重深鑒科技的研發團隊和技術積累。

除了技術方面的互補,國科嘉和基金執行合伙人陳洪武認為,賽靈思選擇收購深鑒科技,也是開拓中國市場的重要舉措,目前中國國內AI晶元公司群雄四起,比如寒武紀目前估值已超過25億美金,面對龐大的中國AI晶元市場需求和潛在的激烈競爭,賽靈思此次收購,必然也是考慮到了在中國本土化的戰略。

國內AI晶元業繁榮背後的隱憂

晶元開發是國內AI領域最熱門的賽道之一,最近幾年,一大批國內AI晶元公司嶄露頭角。業內的一份統計顯示,目前國內從事AI晶元研發生產的公司已超過40家。這其中,既有寒武紀、深鑒科技這類初創公司,也有華為、比特大陸、海康威視等從其他行業半途切入AI晶元領域的公司。

圖片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整體來看,目前國內AI晶元領域的企業不缺資金,業內的初創公司過去兩年被資本熱捧,估值極速提升,而華為、比特大陸等企業本身資金實力就非常雄厚。

從技術實力來看,隨著海內外大量的科技人才加入AI晶元研發隊伍,國產AI晶元技術突飛猛進,一些方面的技術水平甚至已經超越了海外競爭對手。

今年5月,寒武紀發布的新一代雲端AI晶元MLU100在運算能力、功耗方面表現尤為亮眼,作為該晶元客戶的科大訊飛曾披露過測試結果,寒武紀的MLU100晶元在語音智能處理的能耗效率領先國際競爭對手的雲端GPU方案5倍以上。深鑒科技在FPGA技術研發方面也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在晶元領域頂級會議FPGA 2017大會上,深鑒科技關於ESE語音識別引擎的論文被評為唯一的最佳論文。

陳洪武對國產AI晶元今後幾年的發展前景總體感到樂觀,他表示,國產AI晶元過去幾年技術進步很快,「目前我們在底層技術方面並不遜色於國外同行」,未來藉助於國內豐富的AI應用場景,晶元技術進步會保持高速。

但他同時指出行業存在的不足,認為國產AI晶元來說,工程化打磨、細節性優化仍然與國外有差距,「這需要時間,國外公司畢竟有更多年的開發、生產經驗…就好比我們現在房子主體框架已經建好了,接下來還是要做好裝修才能入住。」陳洪武說。

磐谷創投互聯網事業部執行合伙人李志超認為,現在國內做AI晶元離應用場景還是比較遠的,AI晶元要很好地「契合」應用場景並非易事,不同的場景靠不同的終端驅動,對應的客戶、商業模型都是有區別的,這是國內AI晶元公司將來要面對的難題。

他以FPGA晶元為例,稱「FPGA本來就是個中間級的產品,要形成商業模型的閉環,可能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周期。」

AI領域將迎來「併購潮」、「倒閉潮」?

新興行業在發展初期往往會受到資本市場追捧,人工智慧行業也是如此。

2017年,人工智慧領域的融資堪稱瘋狂,投資者的盛情甚至讓創業者成了「甲方」。人工智慧獨角獸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去年1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大牌投資者排隊想進,現在的苦惱在於如何取捨、拒絕一些投資機構。」另一家以機器視覺為核心的人工智慧獨角獸曠視科技在完成C輪4.6億美元融資後,其CEO印奇也曾表示,「其實不需要那麼多錢」。

但到了今年,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融資環境已經出現了變化——行業頭部公司融資依然彪悍,但小公司卻變得無人問津。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許與大環境有關:一級市場遭遇寒冬,VC/PE募資驟降。投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規模同比下降7成,募集數量同比下降超過5成,達到了近一年來的最低值。

對於國內AI晶元的初創公司而言,2018年可能是生死大考之年。如果說前兩年這些公司的主要工作是集中在建團隊、融資、研發等「調兵譴將」的部署階段,如今,則是到了「上刺刀出擊」,看產品商業化、量產的時候。

去年12月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姚頌曾對媒體表示,「人工智慧行業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大家對於新技術的熱度會逐漸降低,對產品在實際應用的落地會更加關注。」

在一級市場「缺錢」的情況下,外界不禁質疑,AI行業燒錢的模式還能持續嗎?此次深鑒科技被收購,是不是預示著行業更大規模的「併購潮」即將到來?

實際上,從全球範圍來看,AI領域大魚吃小魚的故事一直在上演,行業內的併購案逐年增多,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Alphabet(谷歌母公司)在AI領域進行了多達14筆收購,蘋果進行了13筆收購,Facebook完成了6筆收購,英特爾、亞馬遜、英特爾、微軟各完成了5筆收購。

對於國內AI領域未來的發展,地平線資本運營與戰略副總裁潘楊家一認為,行業整合併購潮是大勢所趨。他以AI晶元行業舉例稱,「資本市場的風向瞬息萬變,私募募資今年面臨挑戰,市場存量資金有向頭部企業彙集的趨勢。我國涉足AI晶元的初創公司上百家,而造晶元難度高、投入大、周期長,行業洗牌是大勢所趨。成功的企業必須要在長時間內耐得住寂寞,持續專註地迭代技術與落實商業化,以不變應萬變,構造技術高地,而非跟隨資本風口。」

他進一步指出,不只是晶元,做演算法、應用的AI公司也需要考慮技術的差異化和商業化的護城河。對很多初創公司來說,併購不失為一條好的路徑,但這根本上取決於公司有沒有被併購的價值。創業公司需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技術、產品和落地的優勢與差異化到底是什麼。

還有業內人士給出更悲觀的看法,一位曾投資過多家AI企業的基金合伙人表示,過去一年,創投圈對AI領域預期值過高,造就了一些估值泡沫,實際上,目前AI領域內大量公司難以產生商業價值,也缺乏技術積累。因此,他認為在潮水褪去後,行業可能迎來的是比「併購潮」更慘烈的「倒閉潮」,今後會有不少AI企業融資困難、商業化進展不順利,最終被淘汰。

但好公司的價值也會進一步凸顯,該合伙人表示,AI行業經過一番優勝劣汰之後,真正在技術積累、商業化應用方面做得好的公司,未來估值會有很大的提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邦動力網 的精彩文章:

阿里巴巴今日頭條盤點
三星被美國陪審團裁定侵犯韓國一大學專利

TAG:億邦動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