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古絕唱,牡丹亭

千古絕唱,牡丹亭

題記:大余(古稱南安)真乃歷史文化勝地,文化底蘊在贛南十八縣當居其首,由此延伸出去的文化氣息悠悠然飄蕩於神州大地。每次來大余都能有新發現新收穫,上次是梅關詩情,這次是牡丹亭文化,而「新城周屋」則只能留待下次了。

吃過中飯,我獨自一人前往大余中國牡丹亭文化園,天氣炎熱,遊客稀少,仍是應了去年暑期游梅關的那種寂寞心情。去梅關,心裡沒有準備,以為只是條古驛道,豈知路上蹦出一個個文人志士大放光彩,大添遊興,回來後經過幾周時間整理,才理清蘇東坡、湯顯祖、張九齡這些歷史巨人在梅嶺古道上踩踏的千年印記;來牡丹亭,渴望已久,湯公戲劇爛熟於心,今天只為了卻實地實景體驗之心愿。

一 東方愛神杜麗娘

踏入文化園,「東方愛神」四個字如四顆璀璨明珠般躍入眼帘,柔美之中帶出剛烈,讓人為之一顫,如此稱呼當是欲與西方朱麗葉媲美。中華文化習慣於以「神」來讚美心中頂禮膜拜的人和物,比如「葯神」、「山神」、「酒神」、「風神」等等,將杜麗娘稱為「東方愛神」無疑是賦予了她中華文化所能賦予的最聖潔、最崇高的榮譽。

她受制於父親管教,年已二八,身為太守千金,卻足不出閨室,終日繡房,竟不知府上有個後花園,以致偶爾遊園便觸景傷情,本能而痛切地感受到美好青春被禁錮、生命被扼殺的悲涼。

她囿困於封建禮教,因「遊園驚夢」而懷春,因「尋夢不得」而傷春。杜麗娘的少女心思,杜母心知肚明,卻無能為力,而父親杜寶固執認為「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對愛情渴望對現實絕望的杜麗娘只能自留丹青並以「他年傍得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絕筆寄託她對人世的最後一絲幻想,一點期盼。

當她終於敢大膽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之時已身處冥間。冥間判官雖外表猙獰,青面獠牙,卻甚解風情,將杜麗娘鬼魂放出枉死城,隨風遊盪,靈魂重回梅花觀,覓得夢中情人。

她為情而死是值得的,因為遇上了同樣願為情而死的書生柳夢梅。縱然會觸犯「開棺見屍,不分首從皆斬」的刑律,縱然內心也不相信死能復生、幽魂還陽之事,但志誠愛情戰勝了恐懼,冒死掘墓,麗娘也終於因愛死而復生。

愛情很美好,現實卻依然殘酷地受制於禮教,官至宰相的杜寶在柳夢梅高中狀元、結髮老妻攜女相見時仍認為是「妖鬼白日欺天」,最後御前對質,懸鏡鑒魂,杜麗娘和柳夢梅終於以至情的力量超越生死,贏得自由和團圓。

作欲飛天狀的杜麗娘雕像矗立在文化廣場中央。憂鬱眼神看得出這是遊園驚夢之後卻尋夢不得的麗娘,翩翩神韻看得出這是冥判之後重獲陰間自由充滿希望尋找愛情的麗娘,萬方儀態看得出這是因愛死而復生,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麗娘。

順著雕像的指引,我進入了後花園,「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且隨麗娘暢遊一番。花園正對面是「玉池精舍」,右拐進入「芍藥欄」,九曲迴轉,雖炎炎夏日,仍覺春色滿園,恁般景緻,不枉乎「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終於來到牡丹亭,檐角飛翹,勢若凌空,自己假作書生模樣,手持柳枝,緩步入亭,幻想著能艷遇繾睡於此隱几而眠的杜麗娘。

終於來到太湖石下梅根旁,繞梅三圈,幻想著能找到那個藏放麗娘自描丹青的紫檀匣,拾畫擁畫,喚得美人歸。

終於來到梅花觀,忍不住入觀尋席而卧,觀門虛掩,幻想著東方愛神飄然而入,將點點梅花散落於經台之上,道一聲「秀才萬福」。

牡丹亭,嬌恰恰;湖山石,羞答答;讀書窗,淅喇喇。

看似神話,卻讓人由衷相信。唯其虛構,更顯真實,更能真正體現出《牡丹亭》超浪漫主義的積極意義。於是,「東方愛神」如驚雷般響徹華夏大地,如春雨般沐浴著天下痴情男女。

二 戲劇宗師湯顯祖

游完後花園,卻隱隱覺得還沒有尋到牡丹亭文化根之所在,還沒有搔到最癢處;於是再進園,只是心裡仍痒痒的。直到在廣場踏步沉思兩圈,才豁然開然:偌大一個牡丹亭文化園既然尋覓不到湯顯祖的蹤影,既然找不到對這一千古絕唱式愛情故事的完整介紹。

拋開了湯顯祖的牡丹亭文化難免殘缺不全,難免變成純愛情文化,無法讓遊園者把握住其文化精義。離了湯顯祖的牡丹亭文化園便猶如一位得了軟骨病的美人,再嬌媚也無法長久支撐。

可記得,四百年前的某一天,湯夫人把午飯送到書房,見房中悄無一人,急忙率家人四處尋覓。後來發現從後院一間柴屋裡傳來隱隱約約的哭聲,仔細一聽,還夾雜著念些什麼「賞春香……還是你……舊羅裙……」,念至此己泣不成聲。原來是湯公在《牡丹亭》中寫到《憶女》一場,睹物思人,不禁悲從中來,滿臉淚痕,為了不驚動家人,悄悄跑到柴屋裡來痛哭一場。

可記得,當年《牡丹亭》橫空出世,家傳戶誦,讓稱霸戲壇幾百年的《西廂記》減價而沽,讓婁江女子俞二娘讀《牡丹亭》後哀感身世而亡,讓杭州演員商小玲在演《牡丹亭尋夢》時氣絕而亡。

這,就是湯顯祖用激情和淚水鑄就的《牡丹亭》。但《牡丹亭》魅力不僅在文辭之優美,不僅在寫性寫情寫愛,不僅在為愛而死、又為愛死而復生的離奇情節,更因為這是經歷了宦海浮沉、閱盡了人間滄桑的湯顯祖對統治華夏數百年的程朱理學的一聲叛逆式吶喊。這一喊,道盡了封建禮教對青年男女的百般摧殘;這一喊,引發了無數青年男女對自由對愛情的捨身追求。

一出《牡丹亭》,驚心動魄地寫出了「情」的覺醒,闡釋了「情之至」的力量。湯顯祖通過一系列奇幻情節,把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願望,在超現實的理想境界中實現了,為呻吟於禮教文化鐵幕內的青年開闢出了全新的人生境界,這正是「理之所必無,情之所必有」的奇蹟,也顯現了湯顯祖「情必勝理」的決心和信心。

一出《牡丹亭》,溫暖了多少女性的心房。封建衛道士們痛感「此詞一出,使天下多少閨女失節」,「其間點染風流,惟恐一女子不銷魂,一方人不失節」(黃正元《慾海慈航》),這正是懾於《牡丹亭》意欲解救天下弱女子之強烈震撼力的嚶嚶哀鳴。

一出《牡丹亭》,唱得丫山山頂道源書院的周敦頤、程顥、程頤自感慚愧,掩面而退。潑辣直率的春香看似在亂解「關關雎鳩,在河之洲」,但實際上不要說迂儒陳最良,便是從道源書院請來周敦頤,請來二程,估計也很難對所作註解自圓其說。「關了的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如此天真一問,縱然朱熹在世恐怕也將無言以對。面對這發自生命本能的「至情」,「存天理,滅人慾」的程朱理學和封建禮教終是有些心虛,有些膽怯。

牡丹亭文化實際上是對程朱理學的宣戰書,將戰場選在大余這個理學發源地,湯公顯然是用心良苦。

這也使得《牡丹亭》既屬於它那個時代,又超越它那個時代,而具有不朽的價值。

三 牡丹亭文化

終於領悟到,牡丹亭文化是至情文化,是至愛文化,更是敢於衝破束縛敢於挑戰傳統追求自由的文化。

終於領悟到,湯顯祖才是牡丹亭文化的靈魂,是鎮園之神。

倘若在廣場上再立一尊湯顯祖雕像,甚至於讓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同台,讓《牡丹亭》與《羅密歐與朱麗葉》比肩,無疑將更加凸顯牡丹亭文化之精義,將更加彰顯我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

倘若在芍藥欄九曲迴轉橋一鋪杜麗娘與柳夢梅愛情演變故事,穿越芍藥欄就猶如穿越「愛情長廊」,這必然使牡丹亭中再現杜麗娘,梅花觀內重見柳夢梅。

倘若在梅花觀內共展中國古典四大愛情名劇,華山論劍,《牡丹亭》在中華戲劇史上不可替代的霸主地位將一覽無餘。先問世且獨霸劇壇數百年的《西廂記》因《牡丹亭》黯然失色,仿其而成的《長生殿》、《桃花扇》雖紅極一時,終因政治色彩過濃而無法體味那種酣暢淋漓的至情至愛;唯有《牡丹亭》,獨步天下,藝蓋古今,為愛而死卻不敢復生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自嘆弗如,貴為天子的唐明皇也只敢跟隨楊貴妃還魂陰界屈居天宮。

這樣的牡丹亭文化園才有血有肉,有景有情,有亭有愛,才能冠與文化二字。

好在牡丹亭劇院即將落成,希望下次再來時能有幸觀看一場戲劇演出,親身體驗這千古絕唱。

有了牡丹亭文化園,有了牡丹亭大劇院,巡遊於世界戲劇舞台的《牡丹亭》終於回歸娘家,終於榮歸故里。

後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2018年7月

公眾號號內更多遊記請點擊以下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氏山海經 的精彩文章:

TAG:吳氏山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