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利用情感因素優化學前兒童線描畫教學的研究│宋揚

利用情感因素優化學前兒童線描畫教學的研究│宋揚

2018年第4期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利用情感因素優化

學前兒童線描畫教學的研究

宋 揚

隴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學前教育學院,

甘肅 成縣 742500

摘要

線描是兒童畫重要的組成形式,是兒童最簡單和最直接地表現自我的繪畫語言。從兒童畫中線條的表現特點入手,可以觀察兒童畫中線條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從而剖析在學前兒童線描繪畫教學過程中如何從情感出發,引導、鼓勵兒童發揮想像力,如何採取更加有效的方式保護兒童最原始、最純粹的藝術創造力。這對進一步改善兒童線描畫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學前兒童;情感;線描畫;教學

線條是人們觀察事物和認識事物的主要方式,是人類視覺的普遍性特徵。在繪畫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線條始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繪畫語言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正是由於人們在繪畫實踐中的不斷努力,才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線條語言的容量及線條形式的變化。線描畫是兒童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傳達著兒童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對於兒童來說,線條是不教即會的本能,所有的兒童畫都是從線條開始的,從學會握筆的那一刻開始,兒童就用各類豐富的線條表達著他們心中的想法。因此,線描畫已經是學前兒童繪畫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GIF

一、兒童線描畫教學的

現狀分析

線描畫是最具遊戲性、隨意性和象徵性的兒童繪畫形式,也是最能釋放兒童天性、激發兒童創作力的繪畫形式。然而,反觀我們的作品,死板、單一、缺乏生命力的線條已成為兒童線描畫的普遍特點。這些,與我們的教學現狀是分不開的。

第一,講技法,違背了線描畫的本質特點。當前的線描畫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過於講究技法,注重畫面的安排。教師往往會特別在意線條在畫面當中的粗細、曲直、長短、疏密的對比關係。他們認為只有畫出對比效果,才能體現出線條的豐富性和畫面的完整性。教師一味要求兒童應該如何去畫,卻恰恰忽略了線條的本質特點,即線條的情感意味。德國藝術家保羅·克利的名言「用一根線條去散步」,道出了線條的本質特點,同時也道出了豐富的線條留給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線描畫的美就在於畫家能利用最簡潔的線條來表達精微的感覺和細膩的情緒。過於注重技法,精於安排,只能畫出一條條機械的、「死」的線條,作品往往缺乏生命力。

第二,看范畫,忽略了幼兒的自我感受。除了對技法的強調,最為教師所津津樂道的就是范畫式教學。教師往往會拿著自己認為最優秀的作品告訴兒童,這些線條如何流暢、如何豐富、如何變化多樣……要求兒童應該按照范畫的標準去表現。當兒童隨意去表現的時候,會被認為是亂畫。但教師卻忽略了,兒童面對這樣的范畫,他們是茫然的,不知所措的。他們不知道這些複雜交錯的線條代表著什麼,他們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因為這是別人的,而不是自己的。線條本是兒童表現事物最直接的方式,他們筆下的線條代表著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不同的兒童對於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而這種感受是不能被複制和抄襲的。范畫式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兒童對自我情感的表達。

第三,手法單一,限制了幼兒的創造力。目前的兒童線描畫教學手法相對比較單一,主要表現在內容和材料兩個方面。內容上主要包括黑白線描畫和裝飾線描畫,這類線描畫作品要求在創作時更注重形式感、構圖感和裝飾感,自然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材料主要以彩筆、油畫棒和素描紙為主,單一的材料體驗,會限制兒童自由的表現力,逐漸磨滅兒童的創作慾望。

GIF

二、線條在兒童畫作品中

所蘊含的「情感因素」

當我們欣賞兒童畫時,總會不自覺地被畫面中稚氣的形象、誇張的造型和豐富的內容所感染,仔細觀察卻不難發現,這些作品之所以能打動我們,都離不開線條的生動變化。真正的兒童畫,總是充滿了最質樸的情感。

(一)線條在兒童畫中的表現特點

1.簡潔誇張的概括線條

兒童畫給我們最直觀的印象就是簡潔誇張的線條概括。兒童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方式是簡單明了的,因此,兒童的繪畫不會有太多的鋪墊,他們往往是單刀直入,直截了當。從簡單的形狀,到複雜的組合,他們以最簡單概括的輪廓式線條,表達著對事物的理解。這種展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從簡單形狀到複雜形狀的轉變,是兒童對物象認知的結果。

兒童對事物的觀察是細緻入微的,甚至超出了成人的想像。從一歲多開始,他們已經可以認識到事物的主要特徵以及事物間的區別:太陽是圓的;月亮時而是圓的,時而是彎的;掛在天空中的星星,在他們眼裡就是一個個小小的點;彎曲的胳膊就像挖掘機長長的手臂;又粗又長的「柱子」就是爸爸的腿……久而久之,對於新奇事物的不斷認識,使他們必須藉助某種特定的媒介物傳遞出來,加以鞏固,這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顯著特徵。繪畫是兒童感知世界的方式。兒童感知世界是一種非邏輯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想像、幻覺、直覺、靈感等。在幼兒的繪畫中,幼兒就是這樣憑著想像、直覺去誇張地表現他們的所見所聞。因此,以線條為主要手段的「亂塗」就是最常見的形式,也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那些出現在繪畫中長短不一、粗細各異,甚至顯得凌亂不堪的線條,卻都是孩子們眼中看到的世界。

2.形象擬人的表現線條

兒童畫與成人畫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事物的表現方式不同。兒童的繪畫不是客觀事物的真實再現,而是包含了兒童獨特的審美想像。擬人,是兒童畫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所以,形象化、擬人化的線條便在兒童畫中得以全方位的展現。兒童筆下的小魚,吸引我們的並非是可愛的造型,而是類型多樣、變化豐富、遍布全身的線條表現,只因在孩子的心裡,小魚也會跟人一樣,有著一顆「愛美」的心。於是,小魚有了性別,也會穿著漂亮衣服,長著長長的睫毛;兒童筆下的太陽絕對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太陽的光芒一會兒是小短線,一會兒又變成了卷卷的波浪線,一會兒成了鋒利的折線,一會兒又變成了插滿小花的圓弧線……因為太陽也會有情緒,它們的「外型」也會隨著心情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帶給觀者不一樣的形象體驗。

兒童筆下形象擬人的線條是對大千世界中他們所喜愛事物的生命力的體現。兒童的繪畫是現實與理想的結合,他們希望把心中那個美好、多彩、神秘的世界用他們最擅長的方式呈現出來,那就是「線條」。孩子最擅長捕捉生命最本真的東西,因此他們筆下的線條才充滿了生命力,這也正是兒童畫最珍貴之處。

3.情緒抒發的自由線條

兒童內心的情感是細膩且豐富的,對於外界的變化,他們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皴裂的樹皮會讓他們感到恐怖,小鳥的叫聲讓他們歡呼雀躍,隨風飄動的垂柳讓他們心情愉悅,藍天白雲、鮮花草地讓他們自由奔放。這些或高興或悲傷,或壓抑或豪放的情緒總會通過線條的方式與觀者產生共鳴。優美的線條可以表現事物的精美,雜亂的線條可以表現內心的煩躁,短短的波浪線是鳥兒在歌唱,小小的圓弧線是雨點在舞蹈……這便是情感表現,即把內在主觀世界的狀況(如情感、想像、幻想等)直接表達出來。孩子的「畫」和他們的「話」一樣,無論表達出來的內容多麼令人吃驚,都完全是他們內心思想的真實再現。有了情感的傾注,兒童畫中的線條不再是生硬的堆砌,而是飽含溫度、能使觀者產生共鳴的、發自內心的那份自由洒脫的情感再現。

(二)線條所傳達的「情感因素」

無論是簡潔誇張的概括線條,還是形象擬人的表現線條,抑或是情緒抒發的自由線條,歸根結底都是線條的情感因素在兒童畫中的體現。線條具有極強的表現力,運行的方向可以變化出許多的形態,而不同的線條一般會隨著人不同的感受傳遞出不同的情緒。一位美術教育家曾經做過一個有關線條與情緒的四組實驗,結果表明:人在憤怒的情況下所畫的線條多為稜角清晰的凌厲的折線,在興奮喜悅的狀態下畫的線條多為捲曲跳躍會翻滾的波浪線,在平和的狀態下所畫的線條多為水平的直線或平和的水波線,在沮喪或疾病的狀態下所畫的線條多為粗壯濃重的直線或斜線。兒童畫中的線條表現之所以會帶給我們心理上豐富的感受,也正是由於兒童更能藉助線條的情感因素將自己內在的幻想與希望加以傳遞。

1.自我意識的強化

兒童畫中的線條表現之所以簡潔明了,造型誇張,主要是因為兒童自我意識的不斷強化。在兒童看來,他們認為重要的或感興趣的東西便會重點強化,他們認為不重要或不感興趣的東西就會簡化甚至忽略掉。因此他們筆下的線條「是心裡想到的,而非眼睛看到的」。

筆者在課堂上曾給學生欣賞過這樣一幅兒童線描作品《貓捉老鼠》:一隻近乎紙張大小的貓佔滿了整個空間,貓的前爪踩著一隻小小的老鼠,與貓的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貓豎著耳朵,張大嘴巴,面向觀眾,似乎在得意地炫耀著它的戰利品。畫面內容很簡單,沒有多餘的陪襯,但畫面主體——貓的形象卻十分突出,讓人過目不忘。因為幼兒將貓刻畫成了八條腿,腳上尖尖的指甲十分醒目,腿部整體被拉長,線條流暢,用筆肯定,使貓顯得高大威猛。看得出,幼兒是刻意誇大了貓的腿部,在幼兒看來,如果貓長了更多、更長的腿,跑起來就會更快,這樣就會抓住更多的老鼠。

很顯然,這幅最簡單、直接的線描作品正是兒童自我意識強化、表現自我的結果。幼兒將心中的願望通過線的方式,藉助生活中人們最熟悉的場景呈現出來,又能打破常規,這其中蘊含了兒童最寶貴的精神——自信。正如美國藝術家傑克·德·弗拉姆在《馬蒂斯論藝術》中提到:「我有顏色有畫布,哪怕用最簡單的方式去做,比如在畫布上畫上四、五根有表現力的線條,我一定要純粹地表現自我。」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在畫面上,它可以隨著兒童的感情、性格、文化素質和經驗而產生變化。當情感豐富、性格各異的孩子能夠不受束縛,隨心所欲地運用線條自由表現的時候,正是他們展現不同自我最好的時刻。

2.生命力的表現

兒童觀察事物的方式不同於成年人,他們注重的並非事物的外形和結構,而是事物的內在生命力。在孩子單純的內心裡,任何事物都應該和人一樣有思想、有情感、有喜怒哀樂。因此,他們筆下描繪的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任何一個線條的表現都有其中的意義,而非隨意為之。面對天上的雲朵,兒童會以各類線條描繪出各種豐富的形狀,因為在他們眼裡可能「這是神仙,那是妖怪,還有一批大白馬,神仙騎著大白馬追殺妖怪」。由於這種藝術表現是內在於兒童生命的,因此,兒童筆下的線條也一定充滿著生命力。

在兒童看來,會動的東西一定是有生命的,那麼,有生命的東西就一定會動。例如,有一個幼兒在和爸爸討論畫魚,於是爸爸先畫了一條魚,也就是類似簡筆畫式的魚,在其他人看來,這確定是一條小魚沒錯,但是這位幼兒卻說:「爸爸畫的不是魚,小魚應該是這樣的!」於是幼兒在紙上畫了一條波浪線,並解釋說:「爸爸畫的魚是死的,小魚應該是會動的。」不符合畫理,卻符合情理,幼兒把波浪線的情感特徵體現得恰到好處。的確,看著這條波浪線,我們也似乎看到了一條小魚在扭動著身體向前游去。

幼兒就是這樣,無論是藝術感受還是藝術表現,經常對對象不加過多的分析和綜合,而是憑藉第一印象與直覺反應,直接以清新、強烈、活躍的感覺來做解釋與判斷。在他們的眼裡,事物都是具體的、生動的、有趣的、充滿了生命力的。對這些充滿了生命力的事物,兒童也會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現它們的特徵:或長或短,或方或圓,或粗或細,或跳躍或平靜,或暢快或凝重……兒童賦予線條以靈魂,使它們有生命力,而這些有生命力的線條組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充滿了生命力的兒童繪畫。

3.情感的傳達

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情感的表達」,在繪畫中,「線條」又是傳遞情感的重要因素。我國著名美學家宗白華這樣描述線條在繪畫中所起的作用:「抽象線紋,不存於物,不存於心,卻能以它的勻整、流動、迴環、曲折,表達萬物的體積、形態、與生命;更能憑藉它的節奏、速度、剛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態,寫出心情的靈境而探入物體的詩魂。」。可見線條的情感因素在繪畫中的地位。兒童的繪畫卻輕而易舉地達到了這個境界。在他們的繪畫中,不會考慮「應該畫什麼,應該如何畫」,而是「我想怎麼畫」,他們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用線條在畫畫,實際上是兒童用線條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例如,一位4歲孩子的作品《媽媽抱我,爸爸逗我》中,幼兒用極其簡單的線條描繪了爸爸、媽媽和「我」的形象。畫面中,爸爸媽媽的頭部較小,用圓圈代表,五官只有眼睛和嘴巴,嘴巴以弧線表現,佔據了整個臉部,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爸爸媽媽在面對孩子時會心的微笑。爸爸的身體呈長條狀,微微靠向媽媽,媽媽的身體則比爸爸的還要寬大,呈三角形,表現了媽媽寬厚溫暖的懷抱,孩子的形象用兩個圓圈代替,藏在媽媽的懷裡是那麼安全。整幅畫以粗線條為主,鏗鏘有力,儘管寥寥數筆,卻將孩子心中那份濃濃的親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藝術想像始終伴隨著飽滿的審美情感,對於藝術家來說,塑造形象與表達情感實則是統一的,若把二者分開,就失去了藝術形象的感染力。」兒童的繪畫之所以更能打動我們,正是因為在他們的作品中,每一個線條的運用、每一個形象的塑造都飽含著真摯、自然、毫不做作的情感。

GIF

三、情感因素對兒童

線描畫教學的啟示

在了解了兒童畫中線條的「情感因素」後,不難看出,如此簡單的線條,背後卻蘊含了無比豐富的情感內容。每一根線條都代表了兒童對事物獨特的觀察、感受和思考。然而,每一位兒童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情感和思想是不能被複制,也不能被替代的。因此,在線描畫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遵循兒童的情感規律,做出正確的引導。

(一)以大自然為師,喚起兒童最純真的情感

陳鶴琴指出,「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里選出來」。他主張兒童學習的內容應該是他們身邊的一飲一食、一草一木。的確,大自然是最神奇的造物主,它賦予自然界太多的不可思議。就線條而言,黑白相間的斑馬紋,粗獷且具有裝飾感;掛滿露珠的蜘蛛網,細密卻富有張力;劃破夜空的閃電,急速且遒勁有力;彎曲延綿的梯田,稚拙卻柔美流暢……這些豐富的直線或曲線,讓人們感受到或廣闊、寧靜,或升騰、挺拔,或急速、變化,或跳躍、急促,或柔和、輕巧,或輕快、愉悅。

幼兒在童年時期認識世界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各種感官單獨或相互參與完成的。一般情況下,幼兒對事物的認識都是通過親身體會才得出對事物的大體認識與印象。想讓兒童創作出有情感的線描畫,首先要讓兒童去感受充滿生命力的線條,最好的方法不是讓幼兒欣賞多麼優秀的范畫作品,而是讓兒童回到大自然當中,去用心感受,喚起他們內心最純真的情感。那麼,他們筆下的作品自然會豐富而精彩,因為那不再是毫無目的的複製,而是對生命的感受。

(二)欣賞美的藝術,增強兒童對藝術的感知力

激發兒童的情感,其中關鍵的一點還在於如何激發兒童對藝術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審美。具體來說,審美心理是指人們美感的產生和體驗中的知、情、意的活動過程,具有一定的個性傾向規律,以及一定程度的環境影響因素。審美心理包括審美知覺、審美想像和審美情感三個方面的特點,兒童的審美心理亦是如此。也就是說,當兒童感受到對象的形狀、色彩、光線、空間、張力等要素組成的形象後,在頭腦中加工改造,並在此基礎上創造新的審美意象,最後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才能創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培養兒童線描畫的創作能力,除了以大自然為師之外,還應該讓兒童學會欣賞和感受不同的優秀藝術形式。例如,在一次線描畫教學中,筆者沒有急於讓兒童去創作,而是先讓他們去欣賞感受一些優秀的音樂,如梁祝、賽馬,以及幼兒熟悉的流行音樂,如小蘋果等。每欣賞一曲,就讓兒童先說說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孩子們討論得熱火朝天,歡快的、輕鬆的、急促的、有力的、跳躍的、高興的、悲傷的、難過的,每一位兒童都興高采烈地表達著自己的感受,最後讓他們將自己的感受用線條的形式描繪在紙上,再加入裝飾,一幅幅生動的線描作品就完成了。每一位兒童由於性格、想法不同,對藝術的理解也就不同,創作的作品才會充滿情感而更加生動。

(三)採用多元模式,融入生動的教學方法

兒童繪畫活動不應該是孤立的。我國現代幼兒園課程理論與實踐的先驅者陳鶴琴就創造性地提出了課程結構的「五指活動」理論。他認為,五大領域的活動應該是相互聯繫的。那麼,在兒童線描畫教學中,也應該融入其他領域的內容,採取多元化教學模式,來激發兒童的學習和創作慾望。

筆者在某幼兒園看過一次有趣的教學活動,叫做「神奇的線條」。教師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一,以提問的方式導入,問題是「有沒有見過爸爸媽媽煮麵條」;二,讓兒童分別敘述煮之前的麵條、下鍋後的麵條、煮開翻滾的麵條和出鍋後的麵條分別是什麼樣子的;三,選幾位兒童結合音樂用身體來表現麵條的幾種狀態;四,結合音樂用線條在紙上表現快慢節奏及曲直的變化;五,活動拓展,讓所有兒童圍成圈,由一位兒童頭戴廚師帽,手拿大漏勺,集體表演。整個教學活動教師用了語言講述、音樂、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兒童沒有安靜地坐著,而是一直在活動,在愉悅的氣氛中完成了充滿情感的線條表現。

(四)不斷創新,激發兒童的創作熱情

線描畫雖說能變換出豐富的形式,但單一的內容和材料,久而久之難免也會讓兒童感到乏味。繪畫本身就是不斷體驗的過程,「兒童在接觸各種繪畫手段和材料的過程中,探索感受顏色、材質、運動方式以及空間構圖蘊含的美感,獲得感官體驗的愉悅。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觀察、思考、互動與交流。新萌發的心理能力在繪畫活動中得到運用和增長,想像力、創造力得以發揮,進而不斷地深化和擴展他們的學習空間」。因此,在線描畫教學中也應該不斷創新。比如,在材料上可以突破傳統的白色,利用黑色或彩色卡紙,結合各色彩筆作畫,也會產生獨特的視覺效果;在方法上,可脫離傳統筆類,選用牙籤、火柴等在塗滿油畫棒的紙上刮出彩色的線條,也別有情趣。總之,儘可能運用創新手法,不斷激發兒童對於線描畫的興趣與熱情。

GIF

四、結語

線描畫是兒童記錄情感的重要手段。在以線條的方式記錄他們的情感體驗時,由於不同的兒童都有其成長的具體環境,及環境所塑造出的不同性格,因此,每位孩子的繪畫都是與眾不同且獨一無二的。我們要用欣賞的眼光和兒童一起去觀察、去思考、去想像、去創作,去反思我們現行的教學手段與觀念,才能更好地去體會兒童線描畫的真諦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育學刊 的精彩文章:

論藝術博物館「公共性」的張力│徐一超

TAG:美育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