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有一位法名悟空的大師,他是孫悟空的原形嗎?

唐朝有一位法名悟空的大師,他是孫悟空的原形嗎?

唐朝歷史上確實有一位法名「悟空」的大師,吳承恩是不是參考了他的經歷不得而知。但這位悟空大師,確有兩點與齊天大聖暗合。

首先,他確實曾不遠萬里赴天竺取經;

其次,漫漫西行路上,他手持一根三十六斤的熟鐵棍,威震宵小。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位取經歸來的大聖!

悟空(731—812),俗名車奉朝,其父姓張、母姓車,為北魏皇室拓跋氏後裔,家住京兆雲陽青龍鄉向義里(今陝西省涇陽縣北部的嵯峨山下雲陽鎮)。

車奉朝之所以會從母姓,可能是因其母為當地望族,故依母姓而榮身。

唐天寶九年(公元750年),罽[jì]賓國(也稱「迦濕彌羅」,在今克什米爾地區)遣使入長安,表示願意歸附聖唐,請大唐遣使安撫。

罽賓國位置

當時,西域各國都已佛教作為國教,但中亞地區恰好是東方佛教國度和西亞伊斯蘭教爭奪的焦點,罽賓國遣使入唐歸附,很有可能是不堪大食的襲擾,想求唐朝的大腿護佑。

次年(天寶十年),玄宗派出以張韜光為首使團出訪,車奉朝以左衛涇州四門府別將的身份負責使團的安全保衛工作(和孫悟空乾的是一個活兒)。

《世德堂本西遊記插圖》

但這時的車奉朝,不但是個俗人,還是吃國家俸祿的公務員,沒有表現出任何遁入空門的念頭。

使團循絲綢之路北道西行,度流沙、經龜茲、別疏勒,越蔥嶺。一路上除了險惡的自然環境,還要面對各路毛賊宵小的窺視。

所幸,負責警衛的車奉朝,手持三十六斤熟鐵棍,在歷時兩年的艱難跋涉中,東擋西殺,護得使團周全。這大概就是,齊天大聖手中那根一萬三千六百斤「如意金箍棒」的出處。

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二月十一日,到達罽賓國冬都犍陀羅王城(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後,受到時任國王的熱情款待。

但很不幸,旅途勞頓的車奉朝確重病不起,使團踏上歸程時,卧病在床車奉朝,只能無奈的滯留在罽賓國。

眼看病勢漸漸沉重,車奉朝便發下誓願,如能痊癒,願捨身求法。大概天道輪迴終有此道,沉湎數載的病體竟漸漸痊癒。

為了還原,時年已經27歲的車奉朝,落髮披緇、皈依佛門,獲賜法號「達摩馱都」,漢語意為「法界」。

這時候,車奉朝已經不存在了,但「悟空」還沒來,青燈古佛之前的那個人名叫「法界」。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 插畫

此後,法界苦學梵文,造詣漸深,他的師傅非常其中這位好學的弟子,在他主持下,請來當時最有名的僧伽,在罽賓國夏都城(箇失密),以「三師七證」的儀軌,給「法界」受具足戒,正式成為僧人。

見諸佛傳之中,於天竺受戒(三師七證)為僧的,只有法界一人。

隨後九年,法界(車奉朝)遊歷各地苦修佛學,聲名鵲起,成為玄奘之後,影響最大的一位高僧。

雖然在天竺各地講法從者如雲,但法界心中一直懷念故鄉,徵得師傅同意後,帶著天竺的梵文經卷和一枚師傅賜予的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踏上了歸鄉的旅程。

陳士斌《西遊真詮》插畫

當他再次踏上長安的故土,已是貞元六年(公元790年)。從當年手持鐵棍的青年官吏,到現在胸挂念珠的老年僧人,白駒過隙間,已過去了整整39年。

在法界別離的歲月里,唐朝經歷了開元盛世的奢靡、安史之亂的摧殘、河隴之爭的離亂。四代帝王在歲月里划過,迎接他的只有父母墳邊的參天大樹和早已傾頹於戰火的故園。

但不管怎樣,故鄉就是故鄉,即便親人已杳如黃鶴,但觸目所及的一草一木,都帶著回憶和馨香。

德宗皇帝將法界帶回的經書和舍利迎入宮中供奉,並請他主持長安章敬寺,賜法號「悟空」。至此,「法界」的法號才改為「悟空」,這才是真正的「大聖歸來!」

壁畫里的悟空大師

在住持長安章敬寺的二十多年裡,悟空大師主持翻譯了多部經卷,並校對、釐定的眾多之前的譯作。

說實話,雖然唐朝和天竺之間一直保持往來,但同時精通漢語和梵文的人依舊十分稀少,人才的缺乏導致漢譯佛多有紕漏。而悟空則是可以比肩鳩摩羅什、真諦、玄奘、不空的譯經大家。

陝西涇陽.悟空禪師塔

唐永和七年(公元812年)正月二十三日,悟空圓寂於長安護法寺,歸葬嵯峨山二台之頂,建振錫寺和悟空禪師塔紀念。

他所攜回的真身佛牙舍利,躲過了唐武宗會昌法難和黃巢之亂,閱歷了五代烽火離亂,經歷了宋世浮華,1994年在山東省汶上縣寶相寺太子靈蹤塔地宮被發現。

他將自己在西域的所見所聞,寫成了《悟空入竺記》流傳後世。不知道這本書是不是觸發了吳承恩的靈感,讓他寫出了不朽的《西遊記》。

既然《西遊記》取材於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那同時參考過《悟空入竺記》,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

當然了,我知道孫悟空的原型還有其他說法,比如胡人石磐陀和印度教的神猴。但我依舊願意相信,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源於高僧悟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海無人對夕陽 的精彩文章:

西藏的廟宇宮殿為什麼建在山崖上?

TAG:四海無人對夕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