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們真的了解「國學」嗎?

你們真的了解「國學」嗎?

「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

它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旁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

「國學」這個名詞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但是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批判胡適洋奴買辦哲學和資產階級唯心史觀,以及歷次的文藝批判運動,「國學」作為一個口號或名詞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隨著「愛我中華」 之風日熾和「中國崛起」 口號之響起,尤其是「孔子學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國內的連續上演,「國學」方在海內外以前所未有的熱度火起來。

但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挾泥沙俱下」。一些文化投機者也看準這個「牛市」,將陰陽八卦、讖緯迷信、星相占卜、特異功能、巫婆神漢、建陰宅、拜神廟,乃至恢復繁體字,倡導小學生讀經,都貼上振興「國學」的標籤。

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社會科學知識,以及醫家,農學、天文、曆法、演算法、術數等自然科學知識,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

國學的分類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它把國學分經、史、子、集四大類。「經」是指儒家經典,如《詩經》、《論語》等,後來又增加一點語言訓詁學方面的著作,如《爾雅》;「史」指一些史學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馬遷的《史記》、鄭樵的《通志》,斷代史,如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歐陽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專詳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等;以地域為記載中心的方誌等。

「子」是指中國歷史上創立一個學說或學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論語》、《孟子》、《荀子》,法家的《韓非子》、《商君書》,兵家的《孫子》,道家的《老子》、《莊子》,以及釋家、農家,醫家,天文演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皆入「子部」。「集」是歷史上諸位文人學者的總集和個人的文集。

個人的稱為「別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等;總集如《昭明文選》、《文苑英華》等。四庫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戲劇作品如《長生殿》、《西廂記》也屬集部。

另一種是按內容分類,開始分為三類:義理之學,闡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學;考據之學,從事歷史研究,也就是史學;辭章之學,從事詩詞散文以及章奏、書判等實用文體創作的,就是文學,及今天所說的文史哲等社會科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那幸福的角度 的精彩文章:

佛系店員嚇傻劫匪:你自己來拿好不好?

TAG:仰望那幸福的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