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順為資本孟醒:無人駕駛領域的風險在哪裡?

順為資本孟醒:無人駕駛領域的風險在哪裡?

獵雲註:無人駕駛領域的機會是什麼?順為資本孟醒認為繼續持續差異化的角度是市場的機會,無論是你的商業模式,還是你切入的賽道,還是你招聘的人才,還是你的技術路徑。守正出奇,我覺得今天出奇的價值要大於守正。文章轉自:順為資本(ID:shunweicapital)。

今天順為君與大家分享的是TechCrunch 峰會上一次關於無人駕駛領域的投資人對話,來自順為資本執行董事 孟醒 ,與紅點創投執行董事 劉嵐,主持人為 TechNote 記者 柳鵬。

在對話中,兩位投資人都談及了自己對於行業投資機會的看法,以及對未來行業發展前景的見解。

例如:

以後會關注哪些無人駕駛投資機會?

行業細分領域中更側重於哪一個?

為什麼今年無人駕駛看起來好像沒有那麼「熱」了?

如何看待無人駕駛領域的投資風險?

……

下面是順為君與大家分享的兩位投資人對上述問題的獨到觀點,也歡迎在留言處與我們一同分享你對於無人駕駛領域的思考。

從個體的需求來看,短期內大眾對於自動駕駛技術更多是屬於微觀的觀看之中,但是對於資本而言自動駕駛的意義則顯得更為重大。尤其是中國作為為數不多在無人駕駛領域出現創業熱潮的國家,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又扮演什麼角色呢?

參與本次對話的嘉賓是順為資本執行董事 孟醒、紅點創投執行董事 劉嵐 ,本次主持是柳鵬。

柳鵬:我們聽了一下午關於無人駕駛的內容,接下來我們就簡單聊聊資本,聊聊錢的問題。我們今天討論了這麼多場景和不同的細分領域,兩位在投資這一塊比較關注哪些方面的機會呢?

孟醒:

真正系統性的看這個領域大概是從16年夏天的時候開始的,但是有意思的是這個領域從16年夏天一直到現在,關注核心點是在變化的。

大家知道無人駕駛的技術棧包括感知,決策,控制,還有離線的地圖和模擬。16年這個時間點的特殊性在於,之前在國內做無人駕駛的團隊主要都是汽車系和自動化系出身的,以控制見長。

而16年的時候突然有一波計算機系的,以前做機器視覺出身或者做深度學習出身的人,突然殺入到這個領域,他們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在無人駕駛感知系統層面的改造和升級。

之前大家都被貧窮限制了想像,並不認為一個完整的無人駕駛系統是一個創業公司應該做的方向。後來通用汽車收購Cruise給行業里的人巨大的振奮,所以投入的多了。

回到你的問題,大部分在16年的時候殺入這個領域,都是看到了車廠和Tier 1合作的機會,所以開發針對於乘用車的整個無人駕駛系統,試圖把產品或者公司賣給車廠。但是到了17年的時候無論是創業者還是VC都開始感覺這條路走下去風險很大,完成大業之前基本要靠VC撐一路研發,中間沒有產品化的階段。17年以後大家覺得這件事不太行,開始探索一些在研發過程中可以落地的方向。

18年的時候行業繼續分化,很多以前做一樣方向的無人駕駛公司開始做不同方向的細分領域,比如特定場景的物流環保,比如幹線物流,也有一些公司今年會看到比較多的在小局部物流和幹線物流的場景。

所以從16年到18年,我們雖然說一直關注無人駕駛,但是其實每年關注的東西對應焦點是不同的,我們從關注無人駕駛系統的單點技術能力,到系統完整度,到落地場景的可執行度,到場景的創新,一直在變化和演進。

劉嵐:

跟孟醒經歷的差不多,作為投資人最初關注的自動駕駛可能都是從整個決策,整個視覺,再加上激光和解決方案去切入看這個事情,到後來看細分的功能。再往下看整個產業鏈打開以後,會看它的上下游技術,包括剛才說的感測器,包括雷達,發現這些是制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因素,看這些比較多,所以基本上沿著這條鏈一直往下看。

柳鵬:剛才我們聊到,從前兩年到現在自動駕駛好象沒有前兩年那麼熱了,你們覺得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劉嵐:

我覺得從今年的感覺,因為我們是投早期的,會發現這些項目成長之後,投資也是隨著這個周期,大家去年和前年年底人工智慧這波熱潮出來的時候,資本都往裡湧進。當資本進去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這件事情可能周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快去實現,雖然有一些方案,我們看到包括無人清潔車已經開始商用,訂單已經出來,但真正的自動駕駛它的路途很長,包括大家在路上看到無人駕駛汽車的時間比較長。

所以資本經過一個過程之後會冷靜下來,也許頭部的公司還會持續的再融資,但是我們發現一是從速度上,另外一個是從資本的規模上逐漸在下降。可能大家等著技術和產業不斷成熟之後,會再進一步熱起來。

柳鵬:這種情況下投資機構會不會顯得比較謹慎?或者在選擇標底層面上可能會看更多案子才會去選擇。

孟醒:

是的,整個肯定會變得更謹慎,但不是因為變得不熱了。

今年軟銀給Cruise投的錢比之前整個行業融資總額都多。行業還是很熱的,只是適合早期投資人的案子少了。

無人駕駛這個行業,包括我個人,其實判斷挺失誤的。比如17年初的時候,同樣一個這樣的論壇場合,我們說17年下半年肯定有一批無人駕駛公司會破產,但這個事兒到現在依然沒有發生,無人駕駛第一輪融的時候通常是幾百萬美金,小一千萬美金的規模,這個比其他行業多一些,單大家也還能接受。但是第二輪融資規模就會很大,會把還沒進入的企業甩的很遠。

所以當時推演,後入場的這批公司就算能拿到第一筆錢,從人才數據商務積累也會很被拉開很大的差距。今天反過來看,雖然行業有梯隊了,但是依然17年有一波新出現的公司,也是在資本市場很成功的融資,所以有頭部了,但是頭部戰爭在繼續。所以並不能說資本在這個行業里真正冷了,包括現在在海外,美國以前比較冷的現在也不是特別冷了,做得也還可以。

所以基於這樣的大假設,投資人就要很謹慎了。本來這個戰役可能在頭部公司到達獨角獸規模的時候,累計融資到1億美金規模的時候就結束了,但是現在看呢?

現在市場上第一梯隊的公司很快就要過了獨角獸階段了,依然在bangbangbang融資,兩、三個月一輪,而行業依然在早期,還沒有到決勝階段。你如果是個一般的早期基金,可能你跟一個早期項目進去很開心,完了沒一年你發現把基金的錢都投進去可能都不夠pro rata跟投了,你沒看到決戰就已經退出遊戲了,這是很可能的。

所以現在投資人,尤其是早期投資人更需要謀定而後動。你再賭一個新的公司,你要想想有沒有機會把他送到決戰的那一天。同時如果新公司沒有巨大的差異化,一定會被這些頭部公司橫向擴張吃掉了,因為它們也不會只干一個方向。

所以這幾個風險我們會考慮,但是反過來說,這個行業的投資總量比去年我猜想的反而更大,主要集中在了頭部公司身上。

柳鵬:現在越來越貴,對投資機會來說是不是也是一個挑戰?或者風險可能會變大,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劉嵐:

去年看下來這些項目,的確估值就像孟醒說的,第一輪剛出來的時候,大家心態還都比較好,三、五百萬美金;第二輪一下子很多機構會殺進來,馬上把估值抬高了。

再看下來,這些公司發展之後,AI相關人才工資水平都有一個巨大的提升檔次,原來我跟我們這些CEO們聊的時候,他們說現在一個跟AI相關的碩士畢業,起薪就是60萬,這個在我印象里倒推到我們畢業的時候是想都不敢想像的一個薪水。

所以這也導致了一個現象,就是資本競爭之後最後變成了頭部的公司可以獲取更好的人才,團隊可以建的更完善,即便我從某一個技術領域去殺入的時候,可以逐漸把這個技術做豐富了,再出來的創業公司就很難去趕。

所以我們覺得與其賭一個頭部的,未來可能跑出來的概率會高,那你是不是賭一個早期的創業團隊,可能他們的融資還是在天使輪階段。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於投資機構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最後選擇的結果必然是一個資本聚集效應。

柳鵬:對於你們來說是投看起來有前景的公司,還是看你的賽道,不管多貴都投?

劉嵐:

當然要看投資產出。但同時我們另外一個思路,也是盡量往早走,去找一些團隊做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做不太一樣的事情,去差異化競爭這個市場。這也是當時我們投無人清潔車的時候,就是因為它做差異化的事情,別人沒有關注到這個領域的事情它先在市場上去進行廣而告之,能夠獲取包括政府,包括市政的支持,這時候它就能拿到一些訂單,它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頭部企業。

孟醒:

第一,估值提升對於VC階段投資挑戰很大。好的標的16年、17年沒有進的話,對於很多VC機構來講都超出射程範圍了。

第二,作為絕大多數不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今天新出來融資的公司,比如做路測的門檻越來越低了,原來都是頭部公司能做的事情,現在剛入行不久的公司也能做了。這對於普通投資人判斷難度也會提高,原來有一個很硬性的門檻,你做到這個場景就行,而現在大家可以用投資人難以辨別的方法去做出來。

第三,除了完整的無人駕駛系統公司,其實在無人駕駛這個賽道裡面還有很多其他值得關注的方向,比如針對於無人駕駛的專業模擬模擬器,很多專業的公司做的比無人駕駛公司自己做的好。比如上游感測器,比如火爆且大家都熟悉的激光雷達。但是如果你繼續拆分,其實可以做的東西還很多,比如慣導,比如模塊間的通訊系統和介面,比如智能網聯的模塊。這裡面很多機會處於比較早期的,也處於定義的時期。

柳鵬:剛才談到後期大的基金,現在整個產業除了VC還有產業,甚至車廠都在布局這個市場,怎麼跟它們合作以及競爭呢?

孟醒:

跟車廠談不上競爭,我們合作挺好的,比如我們投了Momenta,在我們投資了之後介紹了蔚來汽車,戴姆勒賓士等等一些汽車廠商都後續進行了投資。

我也盡量多和車廠的朋友們保持聯繫,了解他們的業務動向和需求,也輸出對早期創業公司的觀點,使得我們保證能夠互通有無。我們在戰略合作、業務合作,到目前感知上還挺好。

我們投的智行者是做無人駕駛項目直接落地的公司,我們投完百度又去跟進,所以由於階段不同能夠合作的概率遠遠大於競爭。最主要的是要在投資階段上錯位。今天我們一個早期VC基金在大項目上是無法和戰略或者PE投資人競爭的,你抬頭看見的都是DST,戴姆勒,BAT這樣的巨頭。

我更願意幫助他們營造早期生態,而不是考慮怎麼競爭。

柳鵬:除了剛才前面說的,包括百度、釘釘、美團都在布局這一塊,我們投了公司再賣給公司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劉嵐:

我覺得還是看退出的時候創始人和資本的選擇,有些巨頭確實在這裡面布局,但是從我們來看,特別是在國內環境下,很多巨頭購買這些技術的應用,其實比它單純的播撒種子布局的意願要小。

最後的發展,有時候巨頭是雙刃劍,比如你跟百度合作以後是不是BAT就沒有辦法合作了?這也是我們跟創始人都要考慮的事情。包括整車廠也是,整車廠雖然積極在看,其實我們也是歡迎整車廠去投資,但是我們看下來,整車廠一家一家支持以後,跟其他家的合作是不是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就會考慮。

柳鵬:所以除了跟誰站隊以外,什麼時間節點站隊也很重要。從你們投資經驗來看,目前比較成功的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這個公司或者團隊有沒有一些特質?

劉嵐:

我覺得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只能算是頭部的公司,但這件事情肯定是長跑,跑在頭部的一些公司,第一它真的是做的早,第二團隊在過往經驗上有很深厚的經驗,不管在整車這一塊還是AI這一塊,有很深入的經驗,包括融資比較順利的都是百度無人車出來的團隊,幾個團隊都比較不錯,包括其他幾家偏視覺的,基本上都是在 AI研究院做過很多年,有很深入的圖象處理方面經驗的團隊。所以從這些可以看出來它們的特質。

當然最近的確有一些團隊出來之後,沒有多久就上路了,能夠幾十脈的速度在規定的區域跑,其實細分下來後發現,這裡頭很多代碼可能在這些公司跑了,這時候要去甄別,你到底在這個領域做了多少時間,到底在這個領域你起到的核心是什麼樣的?這時候才能判斷這個團隊是否真正掌握了技術,還是只是在裡面做了一段時間,知道了一些代碼,就能把這件事情攛在一起。

柳鵬:你覺得今年的機會在哪兒?尤其是對於創業團隊的特質,第二是你覺得機會在哪裡。

孟醒:

優秀的創業團隊,我個人是有偏好的,無論我投資還是我自己創業。我比較偏好的就是劍走偏鋒型的,有一些非常不一樣的路徑,或者不一樣的思路和側重。

舉個例子,比如北醒光子使我們投資的一家做固態激光雷達的公司,在我們投資他的時候,幾乎所有其他在做無人駕駛配套的激光雷達方案的廠商都在模仿美國成熟的旋轉機械師的激光雷達方案,而北醒是唯一一家直接 all in固態激光雷達的公司,且有量產方案。

再比如Momenta這家公司,在我們投資的時候,別的無人駕駛公司都在花所有時間做 demo 車,因為demo 車給投資人看起來比較直接。但是 Momenta 花了很多時間在考慮系統工程問題,

比如針對於高精地圖和感知系統的數據採集成本的驗證,

比如規模化量產後的晶元算力對於演算法的支持度的驗證……

這些工作後來都幫助它迅速在產品工程化上超越競爭對手。

比如智行者對於汽車決策和控制的理解深,率先看到和想到了無人物流的落地方向,在我們投資幾個月的時間後就和京東一起拿出了無人物流解決方案。

今天的機會是什麼?

我覺得繼續持續差異化的角度是市場的機會,無論是你的商業模式,還是你切入的賽道,還是你招聘的人才,還是你的技術路徑。

守正出奇,我覺得今天出奇的價值要大於守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流量霸主Instagram如何才能掙大錢?
SEC高官稱:比特幣、以太幣並不屬於證券類,但首次代幣發行可歸入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