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家∣資深潛水醫學人士眼中的普吉島遊船事故救援

獨家∣資深潛水醫學人士眼中的普吉島遊船事故救援

編者按

7月5日17時45分許(北京時間18時45分許),兩艘共載有122名中國遊客的「鳳凰」號和「艾莎公主」號遊船在泰國普吉島附近海域突遇特大暴風雨,船隻傾覆沉沒。截至7月11日下午,遇難中國遊客已升至47人。

事故發生後,交通運輸部和浙江省迅速派遣專業救援隊奔赴普吉開展救援行動。由於事發時「鳳凰」號傾覆較快,造成大量遊客未能及時逃離船艙而不幸遇難。經潛水員確認,目前艙內已無倖存者,搜救行動已經變為打撈作業。因事發地氣象條件及海況限制,現場救援行動進展緩慢,直至7月15日方完成所有遇難者遺體打撈工作。

上海國研院全球治理研究所研究人員劉刊博士長期從事潛水及高氣壓醫學教學、科研及潛水現場醫學保障工作,我院公眾號特邀劉刊博士就該事故的潛水救援情況進行專業性的介紹和分析。

一、水下救援緣何困難重重

在媒體報道中,多次提到中方救援隊在搜救過程中水下工作時間很短,救援存在困難;同時,泰國軍方的打撈行動也再三推遲。那麼,水下救援究竟難在何處?潛水員的水下工作時間為何那麼短?要回答上述疑問,我們首先要了解人進入水下環境後將要面臨哪些問題。

1

影響水下作業安全的因素

潛水作業是人類所從事的最危險的工作之一。潛水員在水下首先要面臨的是呼吸問題,也就是供氣問題。除此以外,水下作業過程中還存在大量威脅潛水員安全的潛在危險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可歸納為以下6點:

惡劣作業環境,如高壓、黑暗、水流、涌浪、有害海洋生物等

生理障礙,如氮麻醉、高壓神經綜合症、高壓性心動過緩、等壓氣體逆向擴散綜合征等

心理障礙,如高壓屏障引起的孤獨、智能降低、恐懼等

設備裝具故障,如質量低劣、維修保養不善、使用或操作不當等

醫學保障失當,如減壓方法或減壓方案選用不當、發生潛水疾病或事故時處理不及時或失當等

突發事件,如母船發生火災、加壓系統設備出現火災、水下爆破等

這些危險因素複雜多變,有時各自獨立,有時互為因果,可誘發潛水事故,導致減壓病、氣壓傷、氧中毒、外傷等潛水疾病,甚至致殘或致死。

2

影響水下作業時間的因素

潛水員的水下作業時間主要與作業深度、採用的潛水技術和潛水減壓有關。由於傾覆的「鳳凰」號沉沒深度為45米,在壓縮空氣潛水作業深度範圍內,而壓縮空氣潛水又分為自攜式空氣潛水和水面供氣式空氣潛水兩種方式,上述兩種方式解決的主要就是潛水員在水下的供氣問題,但是具有顯著的區別。

自攜式空氣潛水

所謂自攜式空氣潛水是指潛水員自己攜帶壓縮空氣氣瓶下潛的潛水(圖1),即通常我們所見到的休閑潛水的主要方式,也稱為Scuba(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自攜式水下呼吸器)潛水。自攜式潛水裝具輕便靈活,易於展開部署,後勤支持要求低,應用非常廣泛。但是,由於氣瓶容量的限制,潛水員在水下的停留時間不能隨意延長。我們看到在救援行動開始階段,中泰民間救援隊使用的即為自攜式潛水裝具,其水下作業時間較短,有媒體報道在45米深度僅停留數分鐘,氣源容量的限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圖1. 自攜式潛水(Scuba Diving)

水面供氣式潛水

為延長水下作業時間,專業救援隊往往採用水面供氣式潛水技術。所謂水面供氣式潛水(Surface-supplied Diving)是指通過供氣軟管給潛水員持續提供呼吸氣體的潛水技術(圖2)。這一技術對水面的後勤支持要求較高,需要作業母船(Supporting Vessel)和水面人員的支持配合。全套系統至少要包括:儲氣罐/瓶,水面供氣控制系統,通訊系統和潛水裝具等,必要時須配備甲板加壓艙和潛水鐘。泰國軍方派出的潛水救援隊採用了水面供氣式潛水技術,水下作業時間大大延長,使後期的打撈工作得以有效進行。但是,該技術雖然解除了氣源供應的限制,卻仍然面臨另外一個影響水下作業時間的問題—潛水減壓。

圖2. 水面供氣式潛水(Surface-supplied Diving)

潛水員進入水下高氣壓環境(每10米水深相當於1個大氣壓,45米水深相當於5.5個絕對大氣壓),呼吸氣中的惰性氣體(氮氣、氦氣或氫氣)將更多地進入體內,溶解到機體組織中,這一過程稱為惰性氣體在體內的飽和。當潛水員結束水下作業返回水面時,進入體內的惰性氣體將從組織中釋放出來,如果上升速度過快,上升幅度過大,惰性氣體將在體內形成氣泡,引起減壓病,輕者出現皮膚瘙癢,關節疼痛,皮疹等癥狀,重者可致肢體癱瘓,甚至死亡,嚴重威脅潛水員的健康與安全。因此,當潛水員在某一深度作業一定時間後,返回水面過程中需要在特定深度進行適當的停留,以使體內過多溶解的惰性氣體緩慢釋放,避免形成致病的氣泡,這一過程稱為減壓(Decompression)。減壓過程可以在水下完成,也可以部分在作業母船的甲板加壓艙內完成,前者稱為水下減壓,後者稱為水面減壓。潛水醫學專家經過長期研究,制定了多種減壓方案,彙集在一起構成減壓表(表1),作業人員應根據潛水深度、作業強度和作業條件等因素選擇不同的減壓方案。

表1. 潛水減壓表(部分)

減壓方案決定了水下作業的安全時間和減壓時間,所以我們看到普吉島事故救援時,救援人員多次強調他們的水下作業時間受到嚴格限制。即便泰國軍方採用水面供氣式潛水技術,為預防減壓病,也必須嚴格按照潛水減壓方案進行作業。以筆者對泰國軍方潛水救援船的觀察判斷,這艘船屬於小型潛水打撈船,沒有配備甲板加壓艙(圖3),因此,潛水員只能進行水下減壓,這種減壓方式受海況影響很大,當海面出現4級以上的風浪時潛水員無法開展水下作業,進一步削弱了潛水員的水下工作能力,降低了作業效率。

圖3. 泰國潛水救撈船(舷號772)

事故中,有一具遇難者遺體被壓在傾覆的「鳳凰」號船體之下,泰國官方對這具遺體的打撈一推再推。究其原因,在於泰國當地正值雨季,事發海域氣象條件複雜多變,受印度洋季風影響,海上風大浪急,影響打撈作業安全,特別是潛水員的水下減壓受到嚴重限制,增大了打撈難度。

二、潛水救援技術及選擇

傾覆的「鳳凰」號沉沒深度為45米,採用空氣潛水技術即可進行搜救。所謂空氣潛水是指潛水員呼吸壓縮空氣進行的潛水,是較為常用的潛水技術。在潛水作業領域,根據潛水作業深度和作業性質不同,潛水員呼吸不同的呼吸介質包括:壓縮空氣(Compressed Air)、高壓氧氣(HBO)、氮氧混合氣(Nitrox)、氦氧混合氣(Heliox)及氦氮氧三元混合氣(Trimix),對應的潛水技術為空氣潛水、氧氣潛水、富氧潛水、氦氧潛水(含氦氮氧混合氣潛水)。

其中,氧氣潛水深度僅限於10米以淺,超過10米潛水員將發生嚴重的腦氧中毒;在60米以淺,可呼吸壓縮空氣;超過60米深度,由於壓縮空氣中含有的高分壓氮導致潛水員發生氮麻醉,須將氮氣全部或部分替換為氦氣,即呼吸氦氧或氦氮氧混合氣,稱為氦氧潛水。

「鳳凰」號的船體較小,僅有600餘噸,沉沒深度45米左右(圖4),打撈工程難度相對較小,在後期的打撈過程中可採用空氣潛水技術,用浮筒將船體起吊回水面。但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打撈遇難者遺體,船體打撈工程可待當地氣象條件許可時進行。

圖4. 沉沒的鳳凰號遊船

三、聯合救援行動

中國方面在事發後通過領事館協調,迅速派遣兩支救援隊加入泰方救援行動。中泰雙方相互配合,共同商討救援方案。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救援隊是我國的專業潛水救援隊伍,具有很強的施救能力。但是,由於現場沒有己方大型潛水工作母船支持,只能依靠自身攜帶的裝備搭乘泰國艦艇抵達作業現場,潛水員的水下作業能力和作業時間受到極大影響。儘管困難重重,中方人員仍然積極地開展救援工作,充分利用泰方提供的條件開展作業,為打撈遇難者遺體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圖5)。

中泰聯合救援隊進行了連續9天的潛水打撈作業,其間,3名泰國水警潛水員和來自紐西蘭、英國、葡萄牙、澳大利亞等國的5名潛水志願者多次加入行動,終於在當地時間15日18時35分成功將被沉船壓困的失聯者遺體完整打撈出水。此次救援行動也發揮了國際聯合救援的優勢,為救援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圖5. 中泰雙方的聯合救援

從整個救援情況看,泰國有關方面在事故發生後的救援行動是積極的,從軍隊到地方部門都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國的外交努力下,不斷增派救援力量。但是,此次事故的結果卻令人非常心痛,救援行動沒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事故發生的原因也值得我們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和反思。

作者簡介

劉刊,醫學博士,長期從事潛水及高氣壓醫學教學、科研及潛水現場醫學保障工作。

現為上海國研院全球治理研究所研究人員。曾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級基金4項,任中國應用生理學會及中華醫學會航海醫學分會委員,國際「潛水警報網(DAN)」亞太區潛水醫學顧問組成員。主編及翻譯《潛水醫學》、《新型潛水裝具維護與使用》、《美國海軍潛水手冊》、《歐洲潛水及高氣壓醫學培訓標準》等專著。

- END -

編輯:張珺、葛介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