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的工資哪裡來的?國家稅收並不是皇帝的收入,那麼夠用嗎?

皇帝的工資哪裡來的?國家稅收並不是皇帝的收入,那麼夠用嗎?

這段時間轟轟烈烈的中美貿易戰佔據了大家的視野,一個國家的經濟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強大程度,而國家收入和個人收入如何平衡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中國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歷經上下五千年,特別是古代封建時代,皇帝一人的天下,是怎麼分配國家收入和個人收入的呢?國家的收入是不是可以全部納入囊中,應有盡有的享受呢?其實不然。

俗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從字面意思來看,似乎天下的一切都是皇帝一人所有,但是即使是這樣,這些財富到底是用於個人享受還是用於國家建設,也還是有說道的。在中國古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國家財政和皇帝的私人小金庫是分開的。這些國家收入,並不是皇帝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很多時候他們只能花自己的小金庫。

金元寶

那麼皇帝的小金庫的來源是哪裡呢?從西漢到宋朝,14歲以上的成年人的人頭稅、賣官的收入、鹽鐵專賣的收入都歸國家所有;土貢、山澤園池的出產、關稅酒稅的收入,歸皇家收入。由此可見,皇家的收入並不少,也佔有很大一部分的財政收入。而某些皇帝,比如漢武帝,因為一生窮兵黷武,入不敷出,就把手伸向了國家的財政收入,把人頭稅提前到3歲,這個收入也歸皇家收入。到了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設置了「封樁庫」,每年的國家的財政結餘都會放到這庫里以備不時之需,本意是作為一個後備資金。但是到他的子孫後代,慢慢的就演變成為皇帝自己的小金庫。而到了清朝,為了防止皇帝對自己的小金庫揮霍無度,統治者設立了內務府,朝廷每年給內務府撥給10萬兩銀子,作為皇帝的開銷,無特殊情況,皇帝無權要求戶部供給多餘的銀子。

趙匡胤

如果碰到昏庸或者是享樂無度的皇帝,也會動腦筋侵佔國庫的銀子。當然也有勤勉的明君,會在國庫空虛的時候拿出自己的私房錢或者是縮減自己的開支以支援國庫。比如在明朝,很多皇帝將數十萬的銀子移到了國庫,最多一次居然拿走2400萬兩。而相反,在宋朝,當國家碰到戰爭,災荒之類的大事情的時候,戶部主管也會皮厚臉皮的問皇上討要小金庫里的錢。到了宋真宗下詔「切誡三司,毋得復有假貸」,然後再撥給每年60萬的錢,不要還了。宋仁宗為了減少朝廷的財政壓力,主動放棄了本應該屬於自己的工資,將這些錢用於其他為民辦事的項目,這算是比較體諒民間疾苦的皇帝。

宋仁宗

皇帝小金庫的用途又是什麼呢?在清朝以前皇帝每個月會給自己發工資,宋太宗趙光義的規定皇帝1200貫錢的月薪,摺合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有36萬元。到了清朝,這個錢就歸戶部管理,用於賞賜妃子或者是下人。再有就是消遣的費用,比如乾隆皇帝南巡等等,都是巨大的花費。還有的時候皇帝自己想建個花園之類的,國庫又沒有這個預算,自然就只能從自己的小金庫里調撥銀子。

乾隆皇帝

參考文獻:《宋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崇禎消滅了魏忠賢,但是仍然信任太監,後道出原因:清官不堪重用
南明首輔提拔閹黨,被世人稱作奸臣,從其結局看有點冤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