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多少公司折戟沉沙于再发展前夜

有多少公司折戟沉沙于再发展前夜

就像打游戏一样,不换装备,很难做到闯关成功。

公司的命运也是如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显著变化,如果还用过去的一套来应付未来,一定会错失良机、被历史车轮无情碾过。

道理非常简单——赛车场上,你非要赶个牛车参赛,还没出发,就已注定失败了,毕竟龟兔赛跑只是个美好的寓言。

我们要接受一个现实:在这个越变越快的时代,成功瞬间落幕,失败却总近在咫尺。面对挑战与良机并存的黎明,在今夜就要斩断过往,归零一切骄傲,准备在新的一天为“重生、重建”而涅槃。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亲手熄灭昨天的辉煌,不率先顶破认知天花板,不遵循普世治企规律,不实打实创造差异化优势,就真的无法看到明早的曙光。

然而,再凝重醒目的警示也难撼动尘封已久的桎梏,曾经的英雄更易迷途在经验的隧道中。即便营救者告诫他正在原地打转,可他却认为自己正在走向光明的出口。

幸运的是,用户一直给我们机会,对手一直给我们空间,政策也一直给我们支持。不幸的是,我们却不给自己以希望。本来握有一手好牌,却偏要怎么烂怎么打,毫不客气、狂灭自己、绝不手软。

不知这是一种悲壮还是悲哀,是该痛惜还是应痛批,但我们知道这样的一幕时时都在上演,虽剧情各异但结果雷同。

有多少公司是踩在同类余温尚存的躯体上化为乌有的,但源源不断的后来者毫不畏惧,如同鬼魂附体,不停地复演着商界悲剧,仿佛从她成立那天起,就肩扛着多数公司必定短命的魔咒。

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与如何应对挑战相比照,更为重要的是先跳出原来那口狭小的枯井,以自我为非的心态,正视所有短板和差距,并尽快觉醒、幡然顿悟——对公司发展而言,“我”并不重要,舍弃小我、接纳大我、成就团队、造福行业、留下品牌、走向永续,这才是一条富有格局堪称伟大的路线。

然而,实现“我”的转变是最难的,而实现“我们”的共同转变则是难上加难。可是,如今的市场竞争其淘汰法则的核心就是转型的速度、转型的幅度与转型的彻底性,就是看谁醒得早、转得快、二次起跑更迅速!

今天不同昨天,明天不似今天,后天已变得遥远。在既有定数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一切都要随之去转,而且要一转再转,包括理念、战略、组织、机制、人文;包括决策、指导、沟通、协同;包括柔性、敏捷、创造力、自运营;包括“用户+”、“互联网+”、“智能+”。只有持续转型,让转型成为常态,才能应对常态的变化,才能实现技术、产品、交付、服务的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升级或深化。

转型,乃行业竞争的“拉分”考题;转型,乃公司成长的“拔节”动作。

蓦然转身,才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事业部制 的精彩文章:

TAG:事业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