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歲之前做好這4件事,孩子就不會輸在起跑線!

7歲之前做好這4件事,孩子就不會輸在起跑線!

Professor一直相信中國的一句古語:「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很有道理。

英國未成年兒童協會早在2002年就對2-10歲的孩子的大腦發育、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展開了調查;而在15年後的2017年跟蹤發現,兒童在3-6歲時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大致決定今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孩子7歲前,可塑性是極強的,關鍵在於父母怎麼去塑造。今天,Professor來講一講孩子7歲前,家長該做到的4件事——

玩耍是增長智力的溫床

在下班後回家的時間裡,家長們可以和孩子進行唱歌、跳舞、講故事等互動,不僅能增強親子關係,更有益於孩子們的大腦健康發育,這應該慢慢成為一種家庭儀式。

考上國內知名音樂學校的江蘇徐州市的李一帆在畢業典禮上講道:感謝父母給於快樂的童年時光,在他的童年時代,最喜歡聽爸爸彈鋼琴,每次都想自己去嘗試,直到他年滿5歲,人生中第一次觸摸鋼琴,竟對他產生無窮的吸引力。

童年時代和爸爸媽媽互動的經歷,不僅讓他掌握了鋼琴10級的水平,獲得諸多榮譽,更重要的是還幫助他考上了理想的音樂學院。當他鞠躬致謝的那一刻,他真正感謝的是父母給於他的快樂時光、聰穎明慧和強壯健康。

Professor特別看重這個方面,因為在孩子童年時期,培養一個聰穎的大腦對今後的智商和情商都有極大的提升,家長朋友們要倍加重視。

交流和關注

搭建孩子心靈的港灣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呀?」

「這次媽媽想聽你講故事。」

家長主動和孩子「搭訕」能讓孩子獲得自信和自尊,哪個孩子不喜歡自己被關注呢?每一位家長都知道,小寶寶常常會通過哭鬧博取爸媽的目光,稍大後可能總要爸媽「抱抱」,當父母忙著玩手機時會故意搗蛋……

但是在有些家庭里,鮮有和樂融融的晚餐時間、睡前時間及聊天時間。於是乎,你會發現,孩子在你面前話越來越少,久而久之,你對他也越來越陌生。很顯然,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比方說,孩子會告訴你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最常被罰、誰功課最棒等等。當然,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就能窺見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對同學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然後了解孩子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是用什麼樣的身心狀態去處事。

而你對孩子的這些表述給予什麼樣的反應,是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的。丹佛大學心理學家Susan Harter也說,被父母關注的孩子長大後就會更積極的關注內化,用家長對自己的態度來對待自己。

當孩子與你分享自己的生活時,父母要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並不斷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比如孩子在講述班級里有人破壞公物時,父母可以詢問:「這位同學這樣做對不對呀?那你有沒有勇敢的阻止他呢?」等等。

自理是成長的基礎

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利於孩子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獨立性、創造力、自我價值感等的提高。

孩子在做事過程中,鍛煉了意志,學會承擔責任,在事情完成後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這對孩子身心各方面的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培養孩子的自理意識和自理能力非常重要。

這些自理能力,包括吃飯、刷牙、洗澡、穿衣、折衣服、整理床鋪、收拾玩具等跟孩子成長最相關的生活技能。別看這些是小事情,但能直接影響小朋友的自信。

美國媽媽Kevin的孩子就喜歡做家務,尤其是整理床鋪,這是因為有一次Kevin和孩子比賽疊被子,媽媽故意放水,讓孩子勝過了自己,這讓孩子獲得了很大的信心。

從此,Kevin便開始對家務產生了極高的積極性,慢慢擔負起家裡洗衣服、洗碗、打掃衛生、倒垃圾和做飯幫廚等工作。

「Assign the family chores to the children, and he will become the little master in the family.」Kevin說道。換言之把家裡的家務分配給孩子,他就會成為家裡的小主人了。

用閱讀營造家庭氛圍

很多家長們在睡覺前,都喜歡躺在床上刷手機,不到閉上眼睛絕不放下,而孩子們也有樣學樣,睡覺前抱著手機打遊戲、看電視劇……家長和孩子各玩各的,誰也不理誰。一天中最美好的交流時刻就這樣被浪費掉,實在太可惜了。

其實,家長們應該利用好睡前的半小時時間,和孩子進行一次親子共讀,可以是讀一本故事書,或者看看繪本,在讀書中拉近彼此的距離,增加彼此的交流。

當然,閱讀的書籍,要結合孩子的年齡段來進行選擇。在讀書過程中,家長應該適當起到干預和引導的作用,教會孩子認識一些較為繁雜的字,邊讀邊交流閱讀的感悟和收穫。

家長每天的行動是孩子未來的縮影,好習慣對孩子未來的性格和命運的影響不容小覷。我們要相信習慣的力量,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同樣,一個壞習慣的養成,也會給孩子的人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就像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習慣是很難打破的,誰也不能把它從窗戶里拋出去,只能一步一步地哄著它從樓梯上走下來。

瑞思學科英語Professor點評:

家長朋友們,Professor說的這四件事,宜早不宜遲!

7歲是一個分水嶺,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極為重要。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趕緊行動起來,為了孩子的美好未來努力加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瑞思學科英語 的精彩文章:

這3本英文旅行繪本,讓你盡覽萬里山河!
10年後,這4種孩子最沒出息!有你家孩子嗎?

TAG:瑞思學科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