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躲回舒適圈的蔡當局

躲回舒適圈的蔡當局

蔡當局的期中考

考試時間:2018年底

年底選舉是台灣全體民眾對於蔡英文「執政」兩年的期中考。回想陳水扁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民進黨首次「執政」,8年看下來就是主打「台灣認同」。到了蔡英文,民進黨第二次「執政」,兩年看下來就是主打「財富重分配」。

扁、蔡兩位台灣地區領導人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一開始上任原本都想走稍微中間的路線,陳水扁任命唐飛、蔡英文任命林全為台行政機構負責人,但民進黨的宿命就是發現綠營往中間移行不通,撐不了太久還是默默回到核心選民的舒適圈。

但不管是扁還是蔡,儘管有舒適圈,由於「執政」績效不彰,主要是經濟疲弱,因此舒適圈會慢慢萎縮。扁第二任萎縮到只剩下台灣中南部低教育程度與老年選民支持,最終爆發「倒扁」;而蔡似乎也有這種味道,2016年把民進黨推上台的偏左選民,包括部分中產階級與年輕人,如今已顯著流失。蔡與民進黨深知危機四起,因此力挽狂瀾,把論述從中間急拉回左邊。

近日蔡英文與賴清德分別為民進黨年底選舉定調。

蔡英文說:「救年金、討黨產、減稅金、新能源,這四項改革都是在改變台灣,台灣將因這些改革而進步,拜託大家一起挺改革」。

賴清德的發言則更具刺激性:「年改完成後,蔡英文沒有大肆慶祝,反而向軍公教人員感謝、道歉,也感謝社會支持,如果說這不是謙卑,那什麼才叫謙卑。」聽起來就是一個最不謙卑的假謙卑說詞。

賴清德似乎不認為年金改革所反映的蔡當局財政紀律不彰問題,罪魁禍首就是過去的藍綠當局。同樣一句話,賴清德大可講成:「當局對不起軍公教,過去不管哪一黨『執政』,都沒有將財政紀律做好,年改是我們最不得已的決定,我們同感不忍!」

觀察民進黨久了,都知道民進黨對軍公教的態度就算要裝,但通常裝得都很不像。理由很簡單:反正這些人也不會是我的選民,再怎麼厚道票也不會流進來。但對於軍公教還不得不勉強裝一下,因為這涉及到民眾觀感,要不是有小部分反年改抗爭者的論述與手段都不盡理想,蔡要推動年改還不見得這麼容易。

古今中外,「改革」喊起來本來就容易震天響,但實際執行起來不但腥風血雨,也常捲入許多無辜犧牲者。這時候主政者的心態尤其重要,改革階段主政者若能「視民如傷,刮子民的肉就像刮自己的肉」,改革也許還有可能軟著陸。然而民進黨「執政」最大的問題就是從來不把軍公教當成自己人,甚至有些綠營豬隊友更視軍公教如土芥,認為他們「貪得無厭」與「厚顏無恥」。

但反過來想,民進黨因為改革軍公教年金被罵,被罵得越用力,在選票考慮上反而越有其道理。因為蔡英文「執政」兩年,當初支持她的許多「七年級生」,也就是「太陽花」世代,在台灣生計不易之下,必須遠赴大陸討生活。這些年輕人因為「台灣認同」支持了蔡,卻也因為這個支持,他們必須離開台灣求生。青年對於蔡英文在經濟成長與就業市場上「有感不起來」,這時候蔡就必須在容易有感的「重分配」上加壓。

轉移焦點是所有無能領導人的慣用手段。就像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訴諸反恐就是想轉移大眾對美國國內經濟崩潰的關注。其實蔡英文應該學特朗普,政治語言上儘管兇悍,實質的經濟表現是連民主黨人也罵不下去的。

蔡當局有能耐把餅做大才是真年改。

(本文原載於台灣《中國時報》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新幹線 的精彩文章:

卜睿哲的「籌碼論」蔡英文聽不懂嗎?
年金破產成為歷史 財政揮霍仍未停止

TAG:海峽新幹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