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或許,你只知道烈士公園,它還有個名叫虎頭寨!

或許,你只知道烈士公園,它還有個名叫虎頭寨!

山境

 東方炫

平遠 

00:00/04:35

作者 | 宋春暉

1

在汝城縣城的西邊,有一座山,很多年前,它叫虎頭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這裡開闢成烈士公園,現在,很多人反倒不知它原來的山名了。只有上了年紀的,在記憶深處還為它留下了一個空間。

遠望虎頭寨

2

這座山我無數次的登臨,我在這裡散步賞景,我在山上休閑歇涼。早些年,山上光禿禿的,在山頂看日落日出,盡收眼底。看縣城日新月異的變化,一覽無餘。現在的虎頭寨,滿山青翠,綠樹成蔭。參天蒼松,遮天蔽日,游道被濃密的樹枝覆蓋著,漏下斑斑點點的陽光。這裡遠離街市的繁華和喧囂,清靜又清新。蟬嗚鳥叫伴著市民的歌唱聲和樂音機放出的曲調,顯示出生氣昂然。

被樹蔭覆蓋的公園

3

這座山曾經是一座墳山,遍地墳冢,陰森可怕,每到清明時節,人聲鼎沸,香煙繚繞,鞭炮聲不絕於耳。這山也是縣城的一處制高點,據傳,解放初期,新成立的縣人民政府在山腳的小郭場廣場(現汝城劇院旁的燈光球場)召開公審公判大會,因人群擁擠引起騷動,架在山頂上的機槍朝人群開火,造成死傷數十人的慘劇。文革期間,佔據縣城的造反派,在山頂上修建了戰壕、地堡工事,但現在已見不到任何蹤跡。

汝城縣烈士公園

4

走進烈士公園大門,有三條道路可登山頂,左右兩條道路平坦而曲折,中間一條石階道,筆直又徒峭。老年人常走左右兩條道 ,而年輕人喜歡走中間這條道。人生何不如此,事業也亦如此,要達到人生和事業的輝煌頂點,可以通過不同的路徑,有人喜歡平穩,有人善走捷徑。我或許是性格使然,幾十年的工作和經歷,讓我每次登山都選擇左右兩道,以圖安全和穩妥。今天,也許是心血來潮,儘管有些力不從心,還是邁向了中間這條道。

徒峭的石階

平坦的步道

5

我踏著石階,拾級而上,走進了半山腰的一座亭子,這亭子叫「英烈亭」,在亭子兩旁的柱子上掛有一幅楹聯,上書:義膽照日月祈當年遍酒英雄血,忠心襯山河引今朝憑弔烈士魂。亭子旁,安葬著汝城縣最早的黨組織領導人朱青勛烈士。朱青勛生於1890年,是汝城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群眾領袖,1926年,任汝城縣共產黨特別支部書記,1927年8月,所率農民自衛軍遭范石生部隊的襲擊,在突圍途中,慘遭嚴霸何晉卿家人謀害,年僅32歲。我駐足烈士墓前,靜靜地為烈士默哀。

綠樹叢中的英烈亭

朱青勛烈士墓

6

走出半山亭,路過一片松樹林,這松樹林里的每棵松樹都粗大挺拔,直參雲天,2008年的那次冰凍嚴寒,連續十幾天的大雪,把滿山的樹木摧毀得遍體鱗傷,經過十年的恢復,現早已不見殘枝敗葉,反而更蒼勁,粗壯,滿目翠綠,展示著它強大的生命力。陳毅元帥詩曰:大雪壓青松,青松且挺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在松林間,稀疏地長著幾棵其他樹種,青松霸氣十足,獨享著陽光、雨露和養分,其他樹木顯得格外弱小和嬌嫩。每到秋風乍起,紛紛揚揚的桔黃色松針落滿地上,像輔上一層厚厚的地毯,遊人或坐或卧在上面,也別有一番情趣。

蒼勁挺拔的青松

7

我登上山頂,茂密的翠柏環擁著一座巍峨的紀念碑,屹立在烈士公園的主峰。這是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金色大字在朝陽中閃閃發亮。在汝城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後有四百多位汝城兒女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代表人物的雕像分別安放在公園四處,他們的英名被雕刻在花崗岩上,與天地長存,與日月同輝。名字中也有我的大姨,1942年犧牲於陝北的葉明珠(白皓)烈士,我永遠懷念她。我站立在紀念碑前,深深地為先烈們躹下三個躬。

革命烈士紀念碑

我的大姨白皓烈士英名永在

8

在主峰的西邊,是一片公園擴容後新開發的游區,我順著新輔的游道,邊走邊看。我登上最高的一個山頭,山頭上新建了一座亭子,視線很好,極目四周,群山逶邐,峰巒峻秀,平汝高速公路像一條巨龍,依著山谷,旁著山崗,由北而南地飄了過來。

群山逶邐,峰巒峻秀

在這裡,每到深秋季節,那紅的是楓葉,青的是松柏,綠的是山下的浙水,還有藍天和白雲,綠襯著紅,紅映著綠,這色彩斑斕的世界,人在其中猶如置身於一幅山水畫。在峽谷對面的山頂上,太極亭在晨霧和光暈中時隱時現,有如仙境,與我所在的亭子似乎在彼此遙相呼應。我想,如果在這深深的峽谷之上拉上一座懸索橋,輔上玻璃,不失為汝城又一美景,為遊人增加一個好去處。

遠眺太極亭

9

在山腳下的浙水上,一座攔河壩改造而成的風雨橋橫在江中,這是多年前汝城的一處水利工程。當年,斷江蓄水,水泵將河水輸送上山腰的水渠,灌溉著縣城周邊的萬畝良田。至今,水泵房不見了蹤影,水渠早已廢棄,良田成了開發商的房地產。一切都在改變,惟有這山下的浙水河,依然奔騰不息,日夜向西流。

浙水上的風雨橋

10

我緩步下山,走近了山邊的濂溪書院。周敦頤,又稱濂溪先生,是中國理學的開山鼻祖,在他33歲時,擔任了四年的汝城縣令。在這期間,清政廉潔,民風純樸,社會清明,汝城人民為了紀念他,興建了這所近九百年歷史的濂溪書院。在汝城,他寫下了《愛蓮說》、《拙賦》、《太極圖說》等千古名篇。我漫步於濂溪廣場,靜坐於書院門前那幾株古樹下,心裡在聆聽著那古老的建築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予獨愛蓮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在古樹下聆聽《愛蓮說》

作者在濂溪書院留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豆傳媒 的精彩文章:

好想有一座這樣的小院,聆聽歲月的迴響……

TAG:豆豆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