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韓國行為藝術教父北京畫「心」

韓國行為藝術教父北京畫「心」

《身體描繪76-3》

「身體描繪」系列是李健鏞將日常行為表演引入了繪畫。在「76-3」系列中,他背對畫布站立,以肩為軸心,左右手分別拿著畫筆蘸上顏料,在畫布上留下行進的軌跡,讓身體在行為表演中去探索自身的局限。他認為,身體就是理解自身與世界關係的核心。

1971-2018,樹,紅土,碎石,沙,水泥,現場裝置,150×150×370cm含底座

7月14日,酷熱。798佩斯畫廊北京空間西面的一面牆邊,人群圍了好幾層,牆上是一張畫布,一位頭髮灰白的老人背對畫布,以肩膀為軸心,畫下左右手自由擺動留下的軌跡。

這位老人就是76歲的韓國觀念藝術家李健鏞——韓國前衛藝術團體「空間與實踐」的創始人、「韓國前衛藝術協會」的領軍人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以簡潔而發人深省的行為藝術表演作品為韓國前衛藝術運動注入了精神力量,被譽為「韓國行為藝術教父」。

此次是他在中國的首次個展,除了展覽開幕當天的行為藝術表演,還展出了繪畫、雕塑、影像、特定場域裝置等作品,回顧其半個世紀以來在觀念藝術中的創作實踐。展覽將展至9月1日。

【人物故事】

7歲畫計程車,被母親打了下頭

李健鏞父親嗜書如命。家有藏書一萬多冊,包括很多文學類、人文學的書。因此李健鏞從小就接觸過東西方哲學類書籍,包括後來對其藝術創作產生影響的維特根斯坦、梅洛·龐蒂、莊子等人的著作。

李健鏞回憶父母親吵架,母親對付父親的辦法,就是從書房裡拿本書從窗戶口扔出去。李健鏞僅搬過一次家,還記得那次搬家,光裝藏書就用了5輛大貨車,而家裡其他所有家當僅一輛小貨車就裝滿了。

李健鏞對藝術最初的印象,來自7歲時小學課本里有張計程車的圖,母親讓他照著畫一個,李健鏞盡其所能畫了一張卻被母親打了下頭。「母親覺得畫得很差,那時我就感覺到畫得一模一樣真的很難」。

為了學藝術,考試故意交白卷

初中李健鏞就開始畫畫。他畫寫實的作品總能得獎,但一旦隨性而畫就名落孫山,他開始思考,藝術到底是什麼?

後來他常去法國、德國在韓國的文化機構找資料,開始接觸西方的藝術思潮,了解到畫畫並不就是寫實的作品,藝術也並不是模式的東西。

那時開始,李健鏞就考慮去法國學習藝術,但是母親不同意,她希望李健鏞長大後能當醫生,所以主張他念普通高中。

為了能去讀藝術學校,在初中考試時李健鏞故意交了白卷。「我當時就是不想上學,打算去法國文化中心學法語、去留學。」最後是母親哭著不讓他去留學才作罷。高中畢業後,李健鏞進入了首爾弘益大學美術系學習西方繪畫。

給身體做限制,將繪畫引入行為表演

李健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行為藝術表演,從1975年後的五年間他連續創作了約50個行為事件性作品。

早期代表作《吃餅乾》中,他坐桌前每吃一塊餅乾就會在手臂上綁一節夾板。當手腕、手肘、肩膀等關節都被夾板固定後,「吃餅乾」這一行為變得越來越難。這個作品向觀眾展示了當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後,人們將面臨的困境。

1976年開始李健鏞將繪畫引入行為表演當中。「身體繪畫」系列成為他標誌性的作品,此次北京現場表演的作品就是其中一個,他有意給身體設置各種條件和限制,在行動中繪下身體的「自畫像」。比如《身體繪畫76-1》,他站在一塊與身高一致的木板後面,手臂越過木板一筆筆在木板正面作畫,直到觸手可及的區域畫滿後,他將塗滿的部分鋸掉,如此反覆。當整個木板被塗滿後,他將所有被鋸掉的木板重新摞起,復原出與自己等高的「畫作」。

【作品解讀】

《身體項》

這是李健鏞的成名作,也是他日後創作的根基。藉助泥土、樹木這些自然材料,李健鏞挑戰了觀眾對於什麼是藝術,什麼樣的作品適合在美術館展覽的固有觀念。

最早創作這件作品是1971年,不過早在1969年他就想做這件作品,只不過一直找不到理想中的樹。上世紀70年代初,韓國開始興建高速公路,在首爾到釜山的高速公路上,他找到了想要的那棵樹。「可能觀眾看到這件作品會驚嚇,可能他們會思考美術是什麼,可能他們會認識到美術其實不只是繪畫、雕塑等那些他們熟悉的表現形式」,李健鏞說。

采寫/新京報記者 何建為 所有圖片由佩斯北京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 的精彩文章: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發布 至2020年地級以上城市優良天數達八成
《邪不壓正》:為什麼這回觀眾對姜文不買賬?

TAG: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