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猶太民族國家以色列:但願,悲劇不會重演

猶太民族國家以色列:但願,悲劇不會重演

原標題:猶太民族國家以色列:但願,悲劇不會重演


既然世界已經遺棄了猶太人


猶太人就可以遺棄這個世界


------全文共2700字,閱讀約需7分鐘------


說到以色列,多數人反應是:哦,猶太人。

在很多人概念中,以色列就是猶太國家,但「猶太國家」這一說法,並沒有法律依據,直到2018年7月19日。




這天凌晨,在耶路撒冷西城區的以色列議會裡,100多雙眼睛,盯著主席台上的議長,等著他宣讀投票結果。


幾名阿拉伯裔議員怒氣沖沖,站在議席桌前揮舞雙臂,大聲抗議,還把表決法案撕碎,扔向半空。


議長沒搭理他們,通過現場擴音器,讀出第二輪唱票結果:65票贊成,55票反對,2票棄權。


《猶太民族國家法案》終獲通過。法案規定,「以色列是猶太民族的國家,猶太民族專享以色列的自決權」。



現場響起掌聲,夾雜著抗議者持續不斷的喊叫。


很快,抗議者被請出會場,其中一位議員不願離開,被人從背後駕著胳膊推了出去。

阿拉伯議員團體主席講話時,從懷裡摸出一面小黑旗,邊說邊揮舞:「這是邪惡的法案,黑旗籠罩在這一法案上」。安保迅速上前,奪走他手中的黑旗。


《猶太民族國家法案》,由此成為以色列第14部基本法。以色列沒有憲法,基本法相當於憲法,比其他法案更難修改或推翻。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走上講台,一頭銀髮,襯得他的紅領帶愈發鮮艷。

「對猶太復國運動和以色列國家歷史而言,這是一個決定性時刻。」

《猶太民族國家法案》,真會決定猶太民族,以色列國家,阿拉伯世界,乃至整個中東的走向嗎?




《猶太民族國家法案》早在2011年提出,因爭議不斷,多次討論修正,一直未能付諸投票。


這次「改良版」法案,共11條,大致內容包括:


1、以色列是猶太民族的國家,猶太民族專享以色列的自決權

2、確定以色列國名、國旗、國徽以及國歌;


3、完整、統一的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4、官方語言為希伯來語,阿拉伯語享有特殊地位;


5、國家對猶太移民和猶太流亡者開放;


6、保障猶太人的安全;


7、鼓勵興建猶太定居點


8、希伯來曆和公曆均為官方日曆;


9、獨立日、大屠殺日、英雄紀念日為國家法定假日;


10、國家遵守安息日和其他節日;


11、未經議會立法通過不得修改本法案


法案通過後,各方譴責隨之而來。


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當天發表聲明說,以色列此舉「違反了國際法」,暴露了以色列的「種族主義嘴臉」


土耳其外交部也譴責此法案,指其違背普世法理,損害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的基本權利,呼籲國際社會做出必要反應。


歐盟方面也表示,對這一法案感到擔憂。



以色列國內同樣反對聲四起。有人有說這個法案讓他們對自己猶太人的身份感到羞恥,有人說這個法案將以色列送上種族仇恨的不歸路,就連內塔尼亞胡所在的利庫德集團創立人、前總理貝京的兒子、現議員本尼·貝京,也說沒料到利庫德集團會作出這樣的決定。為示抗議,他投了棄權票。


《猶太民族國家法案》為何引起如此巨大的爭議?



2011年,巴以問題「兩國方案」前景依舊迷茫,周邊有阿拉伯國家虎視眈眈,伊朗也一度聲稱「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以色列一直擔心國將不存,猶太人將再無立足之地;而且阿拉伯人生育率一直很高,猶太人在以色列的人數優勢,或將被逐漸削弱。


顛沛流離、被驅逐屠殺的苦難歷史,讓猶太人一直心中惶恐,因此欲以法律形式確定以色列為猶太國家,保障猶太人的利益。


但在其他族裔看來,以色列的這一法案,卻是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



以色列現有人口約845萬人,猶太人佔75%,阿拉伯人佔21%,其中大多數是巴勒斯坦人或親巴勒斯坦,餘下4%為其他族裔。


雖然阿拉伯人在法律規定上和猶太人並無區別,但現實中,阿拉伯人一直抱怨自己是「二等公民」,在教育、就醫、住房等方面遭受區別對待。


法案表決前,阿拉伯人和反對法案的猶太人,在特拉維夫舉行了大規模抗議。在他們看來,這是赤裸裸的針對阿拉伯人的種族隔離


1、最具爭議的耶路撒冷,再次被認定為以色列一國的首都


2、規定希伯來語為官方語言,也就取消了阿拉伯語此前的官方語言地位


3、興建定居點的說法含混不清,不排除繼續在佔領的約旦河西安地區興建

4、以色列是猶太民族國家的說法,更坐實了以色列種族歧視的罪名


尤其是「以色列是猶太民族國家,猶太人專享以色列的自決權」這條,更讓巴以和解的曙光愈發暗淡。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為巴以和解開出的條件之一,就是巴勒斯坦必須承認以色列是猶太國家,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明確拒絕,稱已經承認以色列國家,內塔尼亞胡的要求,根本就是得寸進尺,對阿拉伯人極不公平。


阿拉伯人的反對不難理解,但《猶太民族國家法案》,將把以色列帶向何方,卻令人不得不擔憂。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動幾乎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進行閃電式襲擊。六天後,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以色列大獲全勝。


就在猶太人舉國慶祝之際,已退居幕後的建國之父大衛-本·古里安,罕見發聲,堅持要以色列撤出佔領土地,並警告說,如不撤離,這個新生國家將從此走上歧途



在古里安等以色列建國者的設想中,以色列不僅是猶太人的國家,更是一個民主國家,這裡的民主,不僅是制度、立法和國家決策等方面,也包括社會包容方面。

如今的耶路撒冷,完全由以色列實際控制,但在這裡,猶太人、阿拉伯人、基督徒和亞美尼亞人,依然同處一城,和睦相處


以色列1948年建國時,先驅提出「猶太國家」和「民主國家」的概念,但兩者不分輕重、先後,也未在以色列引發大範圍討論。


但隨著巴以雙方衝突加劇,哈馬斯襲擊頻發、中東地區局勢動蕩升級,以色列感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大,這進一步刺激了猶太人的民族身份感。


馬里蘭大學一項針對以色列人的研究發現,恐怖襲擊相比黨派主張對猶太人的影響更大。如果人們認為自己會因自己的族群身份而遭受襲擊,那他們對自己這種身份的認同感反而會更強烈,更傾向於只容忍同一族群或相近族群的人,對其他族群的包容度則會減弱。


由此不難理解,為何「猶太民族國家」在以色列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並最終在議會通過,以法律形式被固定下來。




將「民族國家」置於「民主國家」之前,並不代表以色列的非猶太人族群,一定會受到歧視和排擠。


但是,這是否會讓以色列更容易滑向種族仇恨的道路,卻很難說,畢竟,猶太人正是因為自己的種族身份,才遭遇排斥、驅逐、囚禁和屠殺。


舊的傷疤,是苦難的印記,卻也可能是「仇恨」的種子和「復仇」的誘因。


1969年,梅厄夫人以71歲高齡出任總理。三年後,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11名猶太運動員官員在奧運村中被殺。


以色列舉國哀慟,梅厄夫人說:「在德國的土地上,一邊是猶太人遭到綁架、屠殺,而另一邊卻在觀賞體育盛舉;猶太人永遠是孤獨的,沒有人會保護我們,只有猶太人自己保護自己。既然世界已經遺棄了猶太人,猶太人就可以遺棄這個世界。

但願,猶太人的悲劇,不會在巴勒斯坦人身上重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交叉點 的精彩文章:

美國又退群?莫慌,反正能退的群也不多了!

TAG:環球交叉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