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城牆建600年仍固若金湯, 朱元璋憑一招造世界最牛質量

明城牆建600年仍固若金湯, 朱元璋憑一招造世界最牛質量

原標題:明城牆建600年仍固若金湯, 朱元璋憑一招造世界最牛質量


城牆是古代最重要的防禦工事之一,不僅關係到皇家威儀,還關係到社稷安危。因此,歷朝歷代,都將城牆的建造和修葺視為國家頭等要事。然而,歲月變遷,曾經偉岸一時的城牆,大都湮滅在戰火或風雨中,不復存在。


不過,地處南京的明城牆卻是一個例外。這道由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監理的城牆,不僅是當時世界最長的城牆,也是到目前為止世界最堅固的古城牆之一:經過六百年風雨和歲月的洗禮而不倒,「固若金湯」是它最真實的寫照。



早在朱元璋攻打江山之時,這位後期明朝的開國皇帝就聽從了謀士朱升「廣積糧、高築牆」的建議,著手在自己的根據地大規模修建城牆。南京多雨的特殊氣候,以及地勢低洼鬆軟等原因,讓朱元璋放棄了原來夯土或土石混合的方式修築城牆,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牢固的磚石結合的方式。


雖然根據磚石結合的方式所建造的城牆更為牢固,但造價成本也要高出很多。而且此次工程巨大,保守估計要耗費數億塊城磚,南京一地遠遠不能解決,要分別由長江中、下游的江蘇、江西、安徽甚至湖南、湖北等32府148個州縣共同承擔,還包括軍隊衛、所和工部營繕司等也要承擔制坯、燒造的任務。

每個地方的土壤成分不一樣,因此,燒制出來的城磚也各有不同。同時為了防止各地鑄造牆磚的官吏偷工減料、中飽私囊。於是朱元璋想了一個保證城磚質量的辦法:既,令各地方官員、基層組織負責人、乃至磚窯匠人在磚上留下姓名,以便驗收時對不合格的城磚追究制磚人的責任,最甚者,可能要殺頭。



君無戲言,雖然此時的朱元璋還沒有一統天下,但在所管轄的城池,也是早已被公認的「土皇帝」。而且朱元璋脾氣火爆,沒有哪個官員敢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偷工減料、忽視城磚質量。


嚴格把關的城牆也意味著建造時間的拉長:其中僅中華門的興建就前後歷時21年,但質量也是無與倫比的,直到今天依然固若金湯,每個牆磚上的名字還依稀可辨。朱元璋發明的這種嚴酷的「責任制」,對於南京明城牆高質量的保證,無疑是成功的。


朱元璋實行「質量追蹤制度」以確保建築工程質量的辦法,是當時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以至於在以後北京等地修建城牆、宮殿依然延續了這種做法。


現在我們也有質量追蹤制度,要是能有朱元璋這種力度,估計也就不會有那麼多頻繁曝光的「豆腐-渣」工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見了姐姐 的精彩文章:

鄭成功為什麼要收復台灣?
中國十大陵墓, 乾陵排第二, 秦始皇陵排第三, 第一是衣冠冢!

TAG:看見了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