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追憶李敏與北大荒的故事

追憶李敏與北大荒的故事

原標題:追憶李敏與北大荒的故事


情灑北大荒


——李敏在梧桐河的記憶


驚悉李敏先輩去世後,難過之餘,不禁憶起許多李敏的故事。


李敏與北大荒有不解之緣。1924年11月5日,李敏出生於黑龍江省湯原縣梧桐河村(現梧桐河農場 )。翻開梧桐河農場史第一章歷史的回顧,就是李敏和李在德的回憶文章《梧桐星火》部分,就可以發現,在北大荒還沒有被開墾的時候,李敏就與抗聯戰士一起戰鬥在這個地方。後來,她又把抗聯文化播種在北大荒。

北大荒因李敏而驕傲。





李敏為梧洞河農場場史題字


革命人永遠最年青


李敏7歲在梧桐河村松東模範小學校讀書時加入列寧主義兒童團,12歲參加東北抗日聯軍,1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2歲那年,她正唱著「張學良精兵20多萬,全不抵抗只會繳槍」,「若要收回我們的東三省,全把日帝殺個光」的歌曲時,日本騎兵衝來,大家趕緊分散開跑,李敏走投無路之時,遇到了北滿省委地下交通員李升,他帶領著李敏走上革命道路。當時李升已經67歲了,李敏問:「爺爺,您那麼大歲數了,能行嗎?」李升答:「革命人永遠是年青。」李敏和李升就是著名歌劇《星星之火》主題曲《革命人永遠是年青》的原型,影響和激勵了一代人,一直流傳至今。


李敏懷著一腔熱血,她唱救亡歌鼓舞士氣,給戰友做軍裝、做飯,抵禦饑寒,也曾隻身一人站崗守護傷員戰友,勇敢帶領隊伍與敵人激戰。在漫天飛雪的林海雪原,她曾整整走了三天尋找抗聯隊伍,喝過雪水、吃過老鼠肉……那時,三萬東北抗日聯軍抵禦外侵,最後僅剩七百餘人,他們親歷了戰爭的慘烈,見證了戰友的鮮血染紅了白山黑水。



2007年,李敏上梧桐河老等山故地重遊


有情人沙場結姻緣


相識於松花江畔,相知於抗日救亡,相戀於槍林彈雨。攜手相伴,風雨同舟56年,愛情之花卻是歷久彌堅,愈開愈盛,這就是李敏和陳雷的愛情之緣。陳雷出生在松花江南岸,與梧桐河農場隔江相望。那時的陳雷是「軍中才子」, 1941年3月的一天,正在護士排上課的李敏收到一張紙條,看到熟悉的字體她面露微笑。傍晚,李敏按照約定的地點,踏著深一腳淺一腳的積雪向距離大宿舍不遠的樹叢走去。李敏一眼就看見過去給六軍教導隊上課的陳教官站在一棵樹旁跺著腳,呵氣像一縷炊煙,從嘴中吐出。3月的西伯利亞,依然冰封雪裹,出奇的冷。陳雷和她相愛了三年,都是靠秘密的遞紙條來表達愛情。1943年,旅領導同意她們結婚,並在大地窨子中分出一間作新房。那一天大雪紛飛,陳雷接到命令後匆匆告訴正在學習的李敏,她一時被突如其來的喜訊驚呆了,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婚後是幸福的,夫妻倆互敬互愛。對於這一段頗具浪漫色彩的生活,陳雷有詩為證:異國他鄉結小家,心花怒放樂無涯。縱有困難憂心事,自能克服自能剎。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9月3日,中國戰場上的戰事基本結束。沒幾天,陳雷、張光迪、王鈞等率三個小組乘飛機回國。從此,陳雷和李敏攜手開始了新的征途,陳雷後來成為黑龍江省省長,李敏成為省政協副主席,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她們用心靈、用行動續寫著忠貞不渝的愛情。






2008年,李敏參加梧桐河農場老等山密營遺址揭碑儀式


戰友情始終重如山


1992年以來,在梧桐河附近時常徘徊著一位老人,她漫步于山林之中,表情凝重,似乎在找尋著什麼,這位老人就是李敏。梧桐河這塊往昔的抗日戰場,這麼多年來一直是李敏心頭的痛。1942年2月12日,她的老上級趙尚志就是在這裡犧牲的。更令她無法釋懷的是趙尚志犧牲之後,據說頭顱被敵人割下,之後就下落不明。時間的流逝依舊無法沖淡這一切悲痛的記憶,她深深地了解,幾十年來多少人在苦苦尋找著趙尚志的遺骨。也許這是人們緬懷這位抗聯英雄的最好方式。

李敏找到了趙尚志犧牲前血染的更生毯。她也通過各種方式尋找頭骨的下落。有一天,李敏家來了一位異國的客人。來者叫做山崎枝子,是一位從事戰爭史研究的日本學者。從日本東京到佳木斯,從佳木斯到哈爾濱,她一路尋訪著當年抗聯戰士的足跡。李敏緩緩地敘述著那段遠去的歷史,她的內心無法平靜,六十多年前在沙場上與日軍進行殊死搏鬥的她,怎麼也想不到會有機會同來自日本的學者講起那段悲壯的往事。她突然想可不可以通過這個女士打聽打聽,趙尚志的頭骨在哪裡,沉默許久後這位女士說可以。就這樣將尋找趙尚志頭顱的重任寄托在了山崎枝子的身上。儘管李敏知道希望非常渺茫。但不久後,山崎枝子從日本的寄來的一封信給李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趙尚志的遺首被埋葬在長春市的護國般若寺內。


2004年6月2日,趙尚志的頭骨在長春般若寺被發現,李敏得到消息後在第一時間驅車前往。李敏和趙尚志的親人在尋找頭顱時的心情是非常急迫的,然而找了一天也沒有找到,正好是在晚上的6點20分左右終於發現了這顆頭顱。返程路上,李敏就唱歌,眼睛看著窗外,嘴裡唱著趙尚志作詞的歌,她不停地唱,和誰也不交談。2004年9月28日,她在景德鎮為趙尚志將軍定製了將軍罐。2004年11月29日,趙尚志將軍的頭顱經過國家公安部的科學鑒定後得到確認。隨著英雄的魂兮歸來,她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失蹤了62年,趙尚志將軍頭骨的意外發現,引起了社會的轟動。2006年12月8日中央決定將趙尚志將軍頭顱骨安葬在他的出生地——遼寧省朝陽市尚志鄉尚志村。2016年李敏把將軍罐捐獻給梧桐河抗聯紀念館收藏。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畫上了一個句號,但對他事迹的尋訪和傳頌卻不會停止。





2010年,李敏參加梧桐河農場場慶


抗聯14年寫入教材


「有生之年,夙願實現,我當然最高興!」3月4日是春季開學第一天,李敏來到了哈三中的歷史課堂上,放聲地歌唱,激動地傾訴。為推動將「抗戰十四年」歷史寫入教材,她堅持不懈,執著宣傳了14年了。


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洪袁舒是梧桐河農場知青,她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抗聯老戰士李敏從2002年開始,就成立了一個『抗聯小分隊』,穿著抗聯的衣服到處宣傳表演,弘揚抗聯精神。不僅因為她是親歷者,這更是她畢生的心愿,去年九月份,教育部的答覆拿到我這裡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拿給她看,她非常激動。李敏拿到教育部的回復後複印了很多份送人,因為當時有很多人幫她做這個工作。」


「我們中國抗戰儘管有局部和全面之分,但我們中國抗戰從來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如果說中國抗戰是從1937年『七七事變』開始的,那就等於抹殺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一開始東北人民長達數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中國抗戰時間不準確的提法必須要改過來!」關於抗聯14年的概念,李敏一直斬釘截鐵地呼籲14年。

從2002年開始李敏先後把宣傳抗戰十四年的材料,分送給進京的陳雲林、陳俊生、邵奇惠、周鐵農等這些當年陳雷省長的老部下,呼籲他們利用一切機會向中央最高領導反映東北人民的強烈意願。2002年春節,胡錦濤總書記到黑龍江省視察,在登門走訪省級老紅軍、老抗聯時,陳雷李敏夫婦特意把一份宣傳中國抗戰十四年的材料面交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終於,李敏拿著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的單行本,逢人就說:「胡總書記講話啦!他從抗戰一開始就講到了『九·一八』,講到了抗聯。」2002年開始,她開始委託全國政協駐黑龍江委員,在每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建議將十四年抗戰史寫入教材」的提案。經過14年的呼籲,李敏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



梧桐河抗聯紀念館


抗聯人終將會永恆


屈指算來,李敏為梧桐河抗聯紀念館捐贈抗聯文物也有10年多了。在她家有一個小小的倉庫,筆者看到了這些年來她用心搜集的陳年舊物,每一件都可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見證:1943年從日軍那裡繳獲的手榴彈,當時被作為戰利品埋入地下,解放後她在鐵力故地重遊,根據記憶挖掘出來。抗聯戰士曾經用過的手槍、子彈和鍋碗瓢盆,用柞樹和黃柏樹皮將白布染成黃綠色後縫成的軍服,為紀念1939年樺南和雙鴨山交界處七星峰一役而賦詩其上的樺樹皮,在梧桐河老等山挖出的槍彈,她用生命保護下來的一台縫紉機,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贈送給她丈夫陳雷的一套銀質餐具,還有一雙靰鞡鞋和鐵桶,在梧桐河抗聯館裡有一個場景還原「煮個靰鞡過大年」,就是戰士們在雪地里日夜行軍的見證,也曾是戰友用生命守護的「年夜飯」…… 她都捐贈給了梧桐河農場抗聯紀念館。許多抗聯文物都是她藉助探測器在30餘個抗聯遺址組織人一鍬一鍬挖掘出來的。為此,她走遍了松花江兩岸60個市縣,有時一個遺址要找尋多次。雖然辛苦,但她樂此不疲。她說,睹物思人,看到這些東西,她感覺就是跟戰友們在一起! 2008年梧桐河第一次建館,李敏來了。2014年梧桐河抗聯紀念館異地重建,李敏也來了。




李敏與作者合影


她曾是抗聯隊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當年的她和趙尚志、李兆麟等抗聯將士們一起,高唱著抗聯歌曲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1993年李敏同志離休以後,想到的是那些朝夕相處的戰友,那些血染黃沙,英年早逝的英靈。幾十年如一日,宣講抗聯英雄。幾十年如一日,弘揚抗聯精神。在李敏的家裡,筆者曾問李敏,您都這麼大歲數了,為什麼還熱心地致力抗戰的宣傳?她說,東北抗聯絕地抗戰14年,從開始的5萬多人,到後來不足千人見到了抗戰勝利的曙光。那麼多人犧牲了,他們有的凍死了,有的餓死了,有的死於日寇的槍口下。有名的、無名的,總是聽到他們在問自己:「你們過得還好嗎?你們還記得我們嗎?」2010年梧桐河農場場慶60周年時,李敏將抗聯三路軍第陸軍大旗授予抗聯第六軍建軍地梧桐河農場。2013年,梧桐河抗聯宣傳隊與李敏的省抗聯精神宣傳隊會師農墾職業學院進行紅色記憶專場演出。就在她去世的10天前,她還來到寶泉嶺宣傳抗聯精神。

北大荒,已是李敏不能割捨的牽掛。


梧桐河畔女英雄風雪征程壯懷千古;


抗戰歲月革命人永遠年青名垂史冊。


李敏走了,帶走了一個時代的傳奇。聽她身邊的人講,她的離去十分突然,直到最後一天,還精神矍鑠地在對人講她深愛的抗聯。在北大荒梧桐河還有一支她的抗聯宣傳隊,我們將繼續擎起,宣傳弘揚抗聯精神的大旗,成為隨時都可以出征的部隊。沿著她的足跡一路向前,將偉大的抗聯精神宣傳不斷發揚光大!


文章來源:濃情黑土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團委 的精彩文章:

TAG: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