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為俠?這兩位用生平告訴你古代俠客的風範

何為俠?這兩位用生平告訴你古代俠客的風範

成為一個俠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但究竟什麼是俠?古代的俠客真如小說中描寫的那樣能夠飛檐走壁、劫富濟貧嗎?答案很多人都知道,不是!可古代的俠客是怎麼行俠仗義的卻不為人知,今天就用兩個俠客的經歷來窺伺一下古代俠客的生活。

從史料資料來看,已知的最早記錄俠客的史料應該是《史記·遊俠列傳》,裡面主要講了朱家、劇孟和郭解三名具有任俠之風的遊俠。

朱家喜歡救人,在他的幫助藏匿之下,活豪士百數, 庸人不可數,就連季布也是因為他請人說情,才被赦免,但朱家施恩而隱,並不張揚,有真俠士風範。劇孟的行為與朱家大致相同,也是扶弱濟貧、藏活豪士、不求報酬,周亞夫曾言「得劇孟如得一國」,可見其影響力!而郭解,只是講義氣之人,其性子暴戾,姦邪犯法,即便交遊廣闊,也非「俠之大者」。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僅僅講義氣是不夠的,還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橫貫兩千多年的歷史,列舉兩位「大俠」的事迹,分別是先秦時期的墨子和晚清的大刀王五。

墨子名翟(dí),春秋戰國時期宋國人,其先祖是殷商王室、宋國公室,但宋國公室何其多,到他這一代,已是徹徹底底的平民。墨子出身農民,早年靠力氣吃飯,所以他後來雖官至宋國大夫,但卻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少年時期做過牧童、學過木工的他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是農民,卻成長為一個哲學家,他創立的墨家學派和儒家學派在法家尚未崛起是當時並稱為顯學,在「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學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並以此形成十大主張,分別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用」和「節葬」。

墨子一生都在踐行自己的理論,他穿著草鞋,步行天下,一邊廣收弟子傳播思想,一邊不遺餘力地反對各國愈演愈烈的兼并戰爭。

為了阻止楚國陽文君攻打宋國,墨子穿著草鞋,徒步十天十夜,趕到楚國,說服楚國停止攻宋,使得萬千黎民免於戰火,其俠之大,極也。

再說大刀王五,他本名王正誼,字子斌,因為拜李鳳崗為師,排行第五,人稱「小五子」,又因為他刀法純熟、德義高尚,人們又尊稱他為「大刀王五」,到後來,這名號就傳開了。

王正誼出身貧寒,練武有成後,經人介紹到一家鏢局當了鏢師,後來他自己開了一個源順鏢局。因為收費合理、德義高尚,德順鏢局聲名鵲起,還得了同行送的兩塊「德容感化」和「義重解驂」的牌匾。

這些只是個人和社會層面,王正誼真正的「俠」體現在他對於國家命運的關心。

甲午戰爭失敗後,御史安維峻上書痛陳戰敗之因,要求嚴懲誤國者,卻遭清廷貶謫。出於義憤的王正誼主動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前往貶斥之地的責任。回京後,他籌辦了「父武義學」,組織人們習武救國。

1898年,譚嗣同應詔進京,參預變法,在此期間,譚嗣同的保鏢和衣食住行,都是由王正誼擔負的,而王正誼為人俠義,跟譚嗣同相交甚歡,兩人以兄弟相稱,王正誼還傳授給譚嗣同刀劍武藝。

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捕,心急如焚的王正誼多方疏通打聽,密謀營救,但當譚嗣同得知後,卻拒絕了,他決心用鮮血來讓大眾覺醒。最終,譚嗣同被問斬。

譚嗣同死後,王正誼繼承了他的遺志,多次組織針對清廷的暗殺,可惜都沒有成功。1900年,義和團愈演愈烈,王正誼率眾參加,結果被清兵圍困於順源鏢局內。為了鏢局裡避難的一百多口人的安全,王正誼主動現身被抓,最後被八國聯軍槍決於前門,年僅56歲。

俠,講義氣可以談之;為知己死者,可以稱之。但大俠,只有為國為民者方能承受,他們的心中,都是裝著百姓、國家、天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莽莽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兩大力量的錯失:李定國與鄭成功約定圍攻新會,鄭成功卻延誤了
奇葩的唐朝將臣:有政績、有戰功、殺驕將、杖奸臣、定嶺南、斂財

TAG:莽莽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