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39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39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原文:

103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大柴胡湯方

柴胡 半斤 黃芩 三兩 芍藥 三兩 半夏 半升(洗) 生薑 五兩(切) 枳實 四枚(炙) 大棗 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

註解:

用了下藥造成誤治,柴胡證仍在的話,先給小柴胡湯。服了小柴胡湯後發生了「嘔不止」的情況。嘔不止是劇烈的嘔吐反應,區別於小柴胡湯的「喜嘔」。且有「心下急」,心下是胃的區域,感覺急結,裡面有食物堵住了。這都是因為病人有柴胡證,本來就上下不能交通,同時又有宿食積滯,堵在了胃腸里,於是形成了少陽和陽明的合病,此為大柴胡湯的方義。

既然是少陽陽明的合病,陽明如何治呢?在方後的加減法里有提到,大柴胡湯是要加大黃二兩,沒有大黃不能稱其為大柴胡湯。枳實加大黃,已經略具承氣湯之意了,只是沒有厚朴,芒硝,用藥的量也輕些。

大柴胡湯的熱是在中下焦,主要表現為便秘或腹瀉,所以只是「鬱郁微煩」,區別於小柴胡證的上熱心煩。

大柴胡湯是小柴胡湯去了党參,炙甘草,加了芍藥,枳實和大黃組成的。

加芍藥是引津血下行,且去腹痛;加枳實,大黃是瀉腸胃之實。

去了党參,炙甘草是因為腸胃有積滯有熱,所以不用這種滋補的東西,只保留大棗和生薑建中。用生薑是因為有嘔,當然也是因為胃虛。大柴胡湯的積滯不同於承氣湯證,大柴胡湯有胃虛,是胃虛不能運化的瘀而生熱,或寒積化火的積滯;承氣湯是真正的實熱證的積滯,所以大柴胡湯里可以有生薑。

在臨證上,如果熱象明顯,生薑可以去掉,甚至可再加生石膏,只留大棗建中即可;如果水飲明顯,則可以將生薑換成白朮;如果腸胃有腐濁,可以將生薑換成藿香,佩蘭。如果有大柴胡證且寒象明顯,是寒積化火的腸胃積滯,則可將生薑換成乾薑。經方要如此靈活加減才更能效如桴鼓。

大柴胡之所以能如此廣泛地運用,是因為有半表半里證,同時有下焦瘀滯的局面非常多見。這種下焦瘀滯不僅限於腸胃積滯,也包括淤血。經方大家胡希恕很擅長用大柴胡治療各種疾病,胡老常用大柴胡治療哮喘,心血管疾病和肝臟的疾病,因為這些疾病往往伴有淤血證,大柴胡里的芍藥和大黃能下淤血。當然,可以再加當歸,川芎,牡丹皮,桃仁類去淤血的葯,顯效更快。

枳實這味葯是橘類的幼果,其味香烈而苦辛,是破氣葯,上能破胸之氣滿;中能消痞導滯;下能破大腸之氣閉氣結。和厚朴作用相近似,只不過厚朴溫厚,枳實峻烈。厚朴味苦走下,氣厚也走下,在經方中主要用於除腹滿;枳實主要用於去胸滿。兩葯常同用。

原文:

104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柴胡加芒硝湯方

柴胡 二兩十六銖 黃芩 一兩 人蔘 一兩 甘草 一兩(炙) 生薑 一兩(切) 半夏 二十銖(本雲五枚,洗) 大棗 四枚(擘) 芒硝 二兩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沒芒硝,更煮微沸,分溫再服,不解更作。

註解:

感冒十三日不好,已經到了血弱氣耗的時候了。「胸脅滿而嘔」,呈現出來的是柴胡證。「日晡所發潮熱」潮熱者,實也,這是說有潮熱的人是裡面有實,有積滯。有積滯的人到了日晡,也就是黃昏的時候,陰氣重了,氣血運行能力弱了,瘀滯得會更嚴重,於是發生這種潮熱,像潮水一樣定時發作。有淤血證的人會睡前煩躁發熱,甚至越睡越興奮也是這個道理,睡前是陰氣最重的時候,內有淤血此時也會瘀滯得更嚴重,於是於而生熱。

「已而微利」,潮熱事實上也是人體在亢盛起來調集能量排瘀,所以潮熱之後會有微微的腹瀉。

「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古人行文太簡,聯繫前後文來看,應該這樣解釋:如果是柴胡證的潮熱,用大柴胡下之,應該就不腹瀉了。

為什麼本來有腹瀉,用了大黃這樣的下藥瀉藥反而不腹瀉了呢?這是一個臨證上要注意的問題。如果是腸胃的積滯造成的偏實熱的腹瀉,用了大黃反而會止瀉;如果是偏實熱的便秘,用了大黃就會大便暢通。所以,說一樣藥物止瀉或者通便是容易誤導人的,用這種理解去治病,時效時不效當是常事。藥物只是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只是讓人體回到正常秩序和狀態,至於腹瀉也好,止瀉也好,那是人體自己去協調的事。並不是所有的便秘都能用大黃。後世的醫家總喜歡用藥物直接去通便去清熱去消炎,結果病沒治好,病人元氣大傷,陷入陰證,越發纏綿不愈的比比皆是。

在這種中醫理念被歪曲的時代,做真正的中醫很難,現在的人以為便秘就是上火,上火就要瀉火,你給他開大柴胡,他一見到生薑,大棗立刻就認定你是個庸醫了,有一個痔瘡疼痛大出血的病人,診脈證偏陰寒,用乾薑,桂枝,合了一點點大黃,很快血就止住了。病人之前吃過很多瀉火藥,不但沒好,反而越吃越嚴重。所以辯證辨的是證,不能跟病症扯到一起,不能說出血就要禁桂枝,乾薑,就得用止血瀉火藥,有時候你越用止血瀉火藥越止不住。

「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接著前面的條文說,該吃下藥的吃了下藥會止瀉,如果吃了下藥反而腹瀉加重了,那就是醫生用丸藥下了。何為丸藥呢?在古代指類似於巴豆這樣的溫性烈性的瀉下劑。大柴胡湯是建中疏通為主,瀉下為輔的,用了巴豆峻下當然是誤治,腹瀉當然會嚴重。

下面說解決方法,要先以小柴胡湯解外,再用小柴胡加芒硝湯下之。

為什麼要分兩步治療呢?因為瀉下之後津液脾胃皆虛,此時如果又解表又治里,津液如何能兼顧表又兼顧里呢?所以只能治從少陽。少陽的治法是以建中救津液為主,然後就是疏通半表半里,津液恢復了,樞機通了,人體自己就能解決問題。這就是三陽並病治從少陽的原理。在這種津液傷了情況下,哪怕里有瘀滯,也只能先治少陽。小柴胡湯讓津液復樞機通,人體自己將外證解了,如果里證還有,這個時候就可以兼顧攻下了。於是要用到小柴胡加芒硝湯。

小柴胡加芒硝湯是用約三分之一劑量的柴胡湯,加上芒硝組成的。這個組方也很嚴謹;之前已經用過柴胡湯,津液已復,外證大致已經解了,所以柴胡湯可以減量。為什麼用芒硝而不用大黃呢?因為芒硝雖然也是攻下藥,攻下之力卻不如大黃,其性寒咸微酸,更偏向於去潮熱散堅結。這裡主要是潮熱,用芒硝更合適。

《傷寒論》部分藥物劑量換算備註:

1斤=16兩=248克=液體250毫升

1兩=24銖=15.625克

1斗=10升=2000毫升

1升=10合=200毫升

半夏一升=130克

吳茱萸,五味子一升=50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強烏頭1枚小者=3克

強烏頭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梔子10枚約15克

瓜蔞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實1枚約14.4克

石膏雞蛋大1枚約40克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俠醫世家 的精彩文章: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30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33

TAG:俠醫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