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敢於擔當,所向無敵:作為石頭崇拜的「石敢當」

敢於擔當,所向無敵:作為石頭崇拜的「石敢當」

石敢當,也叫做泰山石敢當,因碑上刻「石敢當」字樣而得名。

一般立於橋道要衝的位置或砌於和嵌入房屋門牆之上,可鎮壓一切不祥之邪。作為民間鎮宅、護路、守村、衛橋的辟凶法物的「石敢當」,在民間甚為流行,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石敢當(資料圖)

1

「石敢當」信仰的起源和發展

關於石敢當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西漢元帝時代史游編纂的《急就篇》中。

《急就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識字啟蒙課本,其中說道:「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殃。」唐人顏師古注曰:「敢當,所向無敵也。」

由於「石敢當」有「所向無敵」之功,故後世將其人性化,便又有「石將軍」、「石敢當將軍」之謂。

最早的『石敢當信仰』應該是起源於「靈石」崇拜,在上古時期,石頭崇拜就已存在。在所有最有名的有關「石頭」的神話故事當中,最為人所熟知以及最具代表意義的無疑是「女媧用石補天」的傳說。

《淮南子·覽冥篇》中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這正是漢民族遠古崇石觀念的表現。

女媧鍊石補青天(資料圖)

石頭是一種最普通的東西,但這種最普通的東西,卻在世界各類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中佔據著特殊的位置。這是因為人們普遍相信自己生活周圍的所有的自然現象及自然物也應該擁有與人類相似的生命和意識。

在人類早期,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包括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鳥蟲草木等都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人類的莊稼收成和漁獵活動對自然事物都有著強烈的依靠,所以人們就普遍把它們看成是具有靈性和意志的生命存在。

這些事物參與到人們生活中,甚至被看成是支配人們的旦夕禍福的主要因素。這也是人類圖騰崇拜的起因之一,石頭崇拜也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壴謚泄,從石頭崇拜到石敢當的出現,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通過翻閱文獻可得知,石敢當作為鎮物應該不晚於唐代。

北宋慶曆四年福建莆田縣令張緯,曾掘得一塊唐大曆五年(公元770年)的碑石,其銘文曰:「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

可見具有「鎮百鬼」之性的「石敢當」,與官民、風教、禮樂的福康昌盛相聯繫的信仰在唐代已經成熟。

為了加強辟邪效果,還經常在石敢當上方加上虎頭形象(資料圖)

2

「石敢當」的類型與功能

從古至今,「石敢當」的表現形式和符號非常多樣。鐫刻「石敢當」字樣的石碑是最常見的,有時石敢當的頭部被雕刻成老虎,是為了加強辟邪的作用。

還有全身或半身圓雕的「石人」或「石將軍」立像,以及屋角處、大門邊未作雕飾的大石塊。

在蘇南等地,還見有石敢當的變體形式———石磨盤,以砌築在家宅的外牆中。

在山東,有「泰山石敢當」圓雕石像的廟祀,還有以刻著「泰山石敢當」五字的山石作為家宅的室內鎮物;其多形制的廣泛應用,表明石敢當在民間具有深厚而悠遠的信仰基礎。

至於石敢當之前加泰山,即「泰山石敢當」,則始於明代,流行於清代,達於今日。石敢當前加泰山,用意是借泰山之力以增威。泰山之泰字,古為「太」也就是「大」,廣義的太山就是大山,大山可以壓妖鎮邪。

狹義的太山是指東嶽泰山。泰山巍峨高大,為歷代帝王封禪告祭之所,是一座神聖的山。

五嶽獨尊的泰山(資料圖)

漢武帝劉徹讚歎泰山「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明太祖朱元璋謂泰山「根盤齊魯兮,不知其千百里;高聳入雲兮,不知幾千萬初」。

民間亦流行「唐太宗被泰山石敢當阻」的傳說。在道教信仰中,作為泰山主神的東嶽大帝,掌管冥府鬼神。同時還有道教神仙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故泰山有無量的神威不言而喻,因而在避邪厭殃的石敢當前加泰山以期再增威力不難理解。

3

石頭信仰形式的在不同地域的表現與延伸

當今,石敢當的信仰和俗用仍很普遍。石敢當在中國主要流佈於東部沿海地區,集中於台灣、江蘇、山東、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在日本也非常盛行。

在日本琉球一帶出現的石敢當(資料圖)

石敢當還只是豐富多彩的靈石崇拜中的一種,石頭信仰會在不同地域以不同形式而出現。

例如,在沿海一帶有些地區的農村裡,有一種被當地者百姓稱為「石頭公」或「石乾爸」、「石乾媽」的石神。

在山東魯南地區有石婆婆的石雕像,當地老百姓為了小孩子長命首歲,要在二月二或三月三、清明節敬石婆婆、拜石婆婆。在連雲港海州灣一帶的漁民中間有著久遠的傳統。

在漁民的心目中,石頭是天意神造之物,不怕風吹浪打,拜石頭為父母,得到石頭的保佑,能使自己象石頭一樣平安免災。漁民們把這種雕琢粗獷、受人們崇拜的男女石像,叫做石乾爸和石乾媽。

沿海一帶的石頭公、石婆婆、石乾爸、石乾媽信仰,其功能類似石敢當,又區別於石敢當。

石頭信仰是環太平洋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因子。在東南沿海一帶,巨石崇拜、山嶽崇拜異常普遍,而這類石頭公、石乾爸信仰,無疑也應該是石頭崇拜和信仰的一個組成部分。

鑒於石頭公、石乾爸、石乾媽的職責,也主要是保佑居民和村寨的平安順遂,因此,可以認為是石頭信仰與崇拜的在不同地域的表現與延伸。

新形制的石敢當(資料圖)

「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習俗為中國廣大地區和眾多民族所認同並遠及海外,其傳承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文明的歷史延續性。因此,它具有見證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生命力的獨特價值。

「石敢當」的信仰就是一種「敢於擔當,所向無敵」的精神信仰,也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精神和性格。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張正常:龍星再集於亥,大振玄風
修道苦寒,你可願守得下一個花開時節?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