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對中藥,它們的對手是不幹凈的,髒兮兮的,邋遢的濕氣!
今夜我介紹的這對經典葯對,它們的對手是濕濁內蘊,濁就是不幹凈的意思,濕濁內蘊我們可以理解為不幹凈的,髒兮兮的,邋遢的濕氣。
有這種濕氣的人,經常會有兩類舌苔,一類是腐苔,一類是膩苔。
所謂腐苔,就是指苔質顆粒疏鬆,粗大,厚,像豆腐渣一般,鋪散在舌面,揩之可去,我們將其稱為腐苔,腐苔形成的原因一般是邪熱有餘,胃中腐濁之氣蒸騰上泛,聚集於舌。
而膩苔,苔質顆粒細小,質地緻密,緊貼舌面,擦之不去,刮之仍不易脫落,多由濕濁內蘊,陽氣被遏,濕濁上泛於舌面所致。常見的膩苔有白膩而滑苔,白厚黏膩苔,黃膩而厚苔三種。
濕氣
白膩而滑苔,其病機的主要矛盾是寒濕內阻;白厚黏膩苔,其病機的主要矛盾是痰濁內蘊;黃膩而厚苔,其病機的主要矛盾是痰濕濁邪化熱。
對於白膩而滑苔,光用溫陽祛濕葯就有效了,但是對付以白厚黏膩苔,黃膩而厚苔,腐苔為特徵的邋邋遢遢的濕氣,光用桂枝、生薑、乾薑這類溫陽祛濕葯不行,光用茯苓、白朮、薏苡仁等健脾利濕葯也不行,光用黃芩、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葯還是不行!
得用另外一類葯,我們把這類葯叫芳香化濕葯,芳香化濕藥專門對付的就是那種髒兮兮的濕氣,挖掘出芳香化濕葯是溫病派對中醫的發展所做的巨大貢獻。
這一類藥物氣味芳香,多數含有揮髮油,性偏溫燥,具有化濕運脾之效。
今天介紹的這對葯對是白豆蔻+砂仁。
白豆蔻,辛,溫,歸肺、脾、胃經,功效為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常用劑量為3~6克。
白豆蔻
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功效為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常用劑量也是3~6克。
砂仁
這兩種中藥配合在一起有什麼好處呢?
1、祛濕的作用更加廣譜
白豆蔻入中焦和上焦,砂仁入中焦和下焦,兩者配合在一起適應範圍就更廣了,對於濕濁內蘊引起的胸悶不舒、嘔吐、反胃脘腹脹痛、納呆食少、食積不消,寒瀉冷痢等上、中、下三焦癥狀都有作用。
2、功效互補
白豆蔻止嘔的能力比較強,砂仁止瀉的力量比較強;白豆蔻芳香化濁,退濕膩苔的力量比較強,砂仁理氣行氣,化濕開胃的力量比較強,這兩個葯配合在一起,芳香化濁,開胸順氣,行氣止痛,醒脾開胃,和中消食的作用都大大增強了。
它們是濕濁內蘊的強勁對手!


※中醫中和白髮鬥爭的三種套路
※面對一些疾病,作為醫師,我承認自己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TAG:醫師黃繼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