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盛夏時節捉知了

盛夏時節捉知了

蔣福坤,原桐鄉百桃鄉人,數學教師,已退休,現居嘉興。

盛夏時節捉知了

文/蔣福坤 圖/網路

走在運河邊的綠道上,路邊高高的白楊樹上知了的叫聲此起彼伏。使我想起了孩提時在農村捉知了的陳年往事。現在有的地方知了成了吃客的一道美食,那時我們捉來是餵雞鴨的。它們特別喜歡吃,小雞、小鴨吃了長得快。

知了的學號叫蟬,據說有兩千多種,但我們這個地方每年能見到的主要有三種,數量最多的一種是:它(公)的叫聲與「知了」兩個字的發音近似,這也許是被叫作「知了」的原因吧,它的顏色為青灰色,與一些樹的樹皮的顏色差不多,如桑樹,烏桕樹、白楊樹等。這種顏色應該是知了的保護色,它停在樹桿上,不易被人或它的天敵發現。

捉知了,徒手是很難捉到的,它停歇的地方一高,人站在地上,手伸出去夠不到,即使手夠得到,等你人過去,再把手靠近它時,它早就飛走了。弄不好還賞你一泡尿,灑得你滿臉都是。不過有一種情況例外,當一雌一雄兩隻知了在交配時,只要你的手夠得著,那是十抓十穩,而且一捉捉雙。

「小小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把起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是讀小學時課本上的一條謎語,謎底是「蜘蛛」。新鮮的蜘蛛絲的粘性是很強的。我們就利用蜘蛛絲來捉知了。在捉知了之前,找一根兩到三米長的細竹桿,再找一根六十來公分長的粗鉛絲或竹片,把兩頭彎過來,做成一個與乒乓球拍大小差不多的一個圈,當然樣子要好看一點,把兩個頭並在一起插入竹桿細的一頭的竹管中,再用東西塞緊。讓蜘蛛絲繞在這個圈上面,就可以去捉知了了。我們暫且稱它為「知了網桿」吧。

蜘蛛織網是在傍晚的時候,蜘蛛網一般是做在屋檐下、天井角落裡或兩棵樹之間。蜘蛛結好網後,就呆在八卦陣的中心位置,等待飛蟲自投羅網,這時蜘蛛這可以飽餐一頓了。我們家前後有兩個天井,每天蜘蛛都出來結好幾個網,但還不夠多,所以還要到外面去找一些蜘蛛網。繞蜘蛛網要在清晨,因為等太陽一升高,蜘蛛網被陽光一照,就會影響其粘性,再說出門晚了,外面的蜘蛛網就會被人家的孩子弄走了。繞蜘蛛網時,先用知了網桿在蜘蛛網上輕輕一碰,蜘蛛就會沿著一根蜘蛛絲從「中軍帳」中爬出來躲在一個地方。這時你就可以繞了,千萬不要傷著蜘蛛,否則明天就沒有這個網了。繞來的蜘蛛網只能有一天,所以要讓蜘蛛每天為你服務。繞好了蜘蛛網後,要把知了網桿放在家裡一個避光、避風的地方。

到了下午五點以後,就可以拿了知了網桿去外面捉知了了,選擇這個時間原因有三:一是農村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割羊草,不能羊草不割而去捉知了,這要遭家長罵的。所以前面的時間要用來割羊草;二是這時陽光比較弱了,知了網桿上的蜘蛛網不易被晒乾,用的時間可以長一些;三是太陽下山前後是雄知了叫得最歡的時候,我們循著叫聲去找它,容易被找到。知了捉著後,一般是一隻一隻串起來。如果捉得少,只要拔兩根狗尾巴草串串就可以了,如果要捉得多一些,出門前要準備一根細鉛絲,一頭彎一個小疙瘩,或拿一根粗一點的針,穿上一根線,在線的另一頭繫上一段小棒,一定要系得牢固,這樣就可以拿來穿知了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農村的旱地里還有不少烏桕樹和高拳桑,很多知了都是停在這兩種樹上。當我們發現了知了以後,要找好一定的方向,再把知了網桿伸過去,然後用蜘蛛網罩上去,只要薄薄的蟬翼一碰到蜘蛛絲,它就有翅難飛了。把知了捉下來,然後穿好。雄知了一定要從身子兩側的兩個鳴叫器的鼓膜中穿過,這樣不但牢固,還不會弄壞知了,再一個這時知了就不會叫了。抓在手裡的知了如果還讓它叫的話,會驚飛樹上的知了。我們就這樣一個一個地找,一個一個捉。由於野外氣溫高,陽光照,知了網桿上的蜘蛛網絲的粘性會越來越差,這時,把河裡或溝里的水含一口在嘴裡,朝知了網絲上噴極細的水珠,它的粘性就可以強一些,這樣又可以再用一段時間。一兩個小時下來,一般可以捉到好幾十隻知了,甚至上百隻,長長的一串或兩串。這些知了拿回家就餵給雞鴨們吃,它們你奪我搶,一下子就吃個精光。第二天,把知了網桿上幹掉的蜘蛛網清理掉,再去繞新的……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農村發生非常大的變化,莊稼地里已看不到知了棲歇的高拳桑和烏桕樹了,農民的住房都是兩層、三層的小洋樓了,有蜘蛛也找不到結網的地方了,農村孩子也把主要精力放在讀書考大學上了,對捉知了已沒了時間和興趣。

捉知了餵雞鴨已成了一種過去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桂文會 的精彩文章:

回望鄉村四月天,沒有人閑著

TAG:聚桂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