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鰲拜在皇太極順治朝「謹守臣節」,為何在康熙朝變得飛揚跋扈

鰲拜在皇太極順治朝「謹守臣節」,為何在康熙朝變得飛揚跋扈

其實,鰲拜在皇太極、順治時期,早就現出「飛揚跋扈」的品性了,只不過大家沒有注意到罷了。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鰲拜劇照)

鰲拜在皇太極期間,他主要是作為一名將領,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他在戰場上,就有過多次自作主張的表現。比如崇德六年,鰲拜在隨皇太極攻打明軍洪承疇的時候,他就有過不待皇太極下命令,就領兵衝殺的現象。不過,因為他最後都打勝了,而且五戰五捷,因此戰後,皇太極並沒有認為他是違抗軍令,反而認為他是靈活機動,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因此戰爭結束後,皇太極大大地表揚了他,給他晉爵一等梅勒章京。

從另一方面來思考,如果自作主張進攻的鰲拜,最後打敗了,皇太極是不是就會以他違抗軍令而處置他呢?

咱們再說說鰲拜「謹守臣節」擁立皇太極兒子的事情。

皇太極因為生前並沒有確立皇位繼承人,便猝死盛京。因此皇太極去世後,皇位歸屬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因實力強勁,戰功顯赫,試圖攫取帝位。但是以鰲拜為代表的一班大臣,卻堅決反對多爾袞當皇帝,他們打著效忠皇太極的旗號,在鰲拜的家裡盟誓,表示要擁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並把軍隊調動起來,一旦多爾袞要自立為帝,鰲拜等人就會舉兵和他對抗。

鰲拜等人的強力對抗收到奇效,最終迫使多爾袞放棄立刻登位的打算。鰲拜做的這一件事,被認為是他忠誠於皇太極的表現,也是他「謹守臣節」的體現。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皇太極生前並沒有確立皇位繼承人。那麼,他會把皇位給誰呢?他一定會給長子豪格嗎?我看未必。

(豪格劇照)

其實,皇太極生前,非常不滿他的長子豪格。因為豪格娶了莽古濟的女兒為妻,而莽古濟是皇太極的異母姐姐,她和皇太極的關係勢若水火。這就影響到了皇太極與豪格的關係。後來豪格為了表明立場,殺了自己的妻子、莽古濟的女兒。但是這樣的做法,並沒有喚回他父親對他的信任,反而讓他在整個家族中留下惡名。再加上豪格性格荏弱,所以皇太極會不會把皇位傳給他,還真不好說。而從皇太極一直沒有立儲(皇太極去世前,已經50多歲了),也可以看出,他對豪格並不滿意。否則的話,他會非常乾脆地立他為太子。

那麼,皇太極有沒有可能把皇位傳給多爾袞呢?這種可能並不是沒有。其一,按照漢人的傳統,「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都是可以的。其二,按照滿人的傳統,皇位繼承應該是要選舉的。如果選舉,戰功顯赫的多爾袞肯定更容易獲勝。因此,並不能說皇太極沒有打算把皇位傳給多爾袞。

後來的傳說中,有人認為,當年皇太極讓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隨努爾哈赤殉葬,是矯詔行為,目的是打擊多爾袞,避免多爾袞繼位。但這只是後來的傳說,並沒有根據。事實上,在皇太極當皇帝期間,他對多爾袞非常信任,把很多軍政大權都交給他。(否則,多爾袞也不會成為皇太極去世後滿清最強勁的力量。)

既然皇太極並沒有說一定要把皇位傳給豪格,甚至還有可能傳給多爾袞。那麼,鰲拜等人擁立豪格,就屬於自作主張。而且,他們之所以選擇豪格,更重要的,還在於豪格性格荏弱,容易控制。

事實上,鰲拜擁立豪格,不但是自作主張,而且是一廂情願。最後豪格不願意當傀儡,自己說自己「德小福薄」,退出了競爭。

豪格退出後,皇太極至少還有兩個皇子是十多歲的。如果鰲拜是忠誠於皇太極的,他就應該申請立皇太極比較大一些的皇子,為什麼反而要立5歲的福臨呢?就算是多爾袞的意見,鰲拜也應該反對啊。很顯然,鰲拜也認為,立一個小孩為皇子,自己的機會大得多。

(多爾袞劇照)

順治性格更加柔弱,他後來親政以後,一切大小事依然是鰲拜等人做主。最後順治選顧命大臣,把鰲拜排在最後一位。其實也是對其會幹政有懷疑的表現。

所以說,鰲拜並不是在皇太極、順治期間「謹守臣節」,是一直都有很大的權力慾望。只不過在康熙這個小孩子當皇帝的時候,集中表現出來了而已。

(參考資料:《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史料中沒有老十三犯錯誤的記載,為何康熙對他的處罰那麼嚴厲
宰相怕皇帝知道,想和太后撇清關係,為何最後落得被逼自殺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