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邪不壓正」的技術支持 I SJ-WORKS背後的努力

「邪不壓正」的技術支持 I SJ-WORKS背後的努力

魔幻時光:最近,你可能被這樣一篇文章刷屏了,來自SJWORKS三界影業的「《邪不壓正》的技術支持 I SJ-WORKS背後的努力」。SJWORKS三界影業,作為國內知名的影視技術流程方案解決與DIT數據管理公司,他們先後服務過《長城》、《乘風破浪》、《流浪地球》、《動物世界》、《邪不壓正》等一線電影。最近,他們事無巨細地記錄了作為DIT方案解決供應商在《邪不壓正》劇組裡的工作歷程,這篇文章既是中國電影工業的一個縮影,也是一篇了解這個行當的良好示範,特此分享給大家。

如果說在我心中有一個期待合作的影人名冊,姜文導演一定是第一個。

起初電影的名字叫「俠隱」,改編自張北海的同名小說。在籌備期間,SJ團隊每人把小說先拜讀了一遍,因為實在想不到導演究竟會怎麼拍,所以我們提前針對電影設想幾個應對方案,做了一些準備。

初期流程準備,右二Paul Morris

姜文導演拍戲風格是獨一無二且與眾不同的,之前雖早有耳聞,但百聞不如一拍。在從頭到尾的拍攝中,我們不僅把之前的工作經驗和技能悉數施展,還特別重新設定新的工作流程,以配合導演的拍攝習慣。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提供了

A.現場色彩調整(Live Grade)

B.現場視頻管理(Qtake Video Assist),

C.現場數據管理(DIT)」三個環節。

A.Qtake Video Assist視頻信號管理:

1.靈活應變完整記錄

在姜文導演拍攝的電影里,不能用「程式化」的方式來簡單套用。在之前的拍攝項目中,我們習慣於在前期計劃好的拍攝方案和統籌下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但在導演面前,傳統拍攝方式有時候不太能行的通。整部電影的拍攝充滿了隨機性和機動性,拍攝計劃也會為了更好的表演而現場調整。尤其是姜文導演不僅需要導戲還需要演戲,大量的外景地拍攝,就這很需要靈活機動的去滿足現場拍攝的要求。我們根據導演的需要隨時調整方案。

我們使用的攝影機是兩台ARRI ALEXA SXT和一台ARRI MINI。SXT是A機Paul Morris,B機大欣哥,C機是Junior Lucano的ArriMINI+STEADYCAM+TRINITY。這事一個標準的電影拍攝機器配置。在磨合的初期,我們按照以往傳統的方式,將Qtake和監視器置放在帳篷內做視頻管理,很快發現這樣並不可行。因為導演也是主演之一,不僅要穿梭現場掌控拍攝和調度,還得調動自己情緒演戲。如果把時間浪費在往返現場和帳篷的路上,也會空耗體能和狀態,為了更好的滿足導演的需求,我們就把Qtake視頻管理的工作整個從帳篷內挪出來,安置在接近導演的合適位置,可以了解現場的需求,從而迅速做出反應。監視器也同樣需要靈活移動,現場基本上使用最多的是Onset監視器,尊正BM210 LCD。AB機SXT有三個獨立輸出的SDI介面,三個介面獨立設置彼此互不干擾。1和2路出Rec 709給攝影組掌機和焦點員,3路獨立輸出Rec709之外的SDI信號(可自定義LUT)。3台攝影機SDI信號接入Qtake,將分屏畫面發射給尊正監視器,並獨立供電。帶聲音的分屏畫面無線發射到atmos小監視器,導演甚至可以不回到大監視器面前,在表演區看回放畫面,回聽台詞。

劇組全程使用尊正BM210

移動式Qtake+移動監視器的組合,無論導演去哪兒,Qtake就可以立刻跟去哪兒。一旦選定位置,監視器會第一時間放在導演面前。這樣導演可以任意選擇他適合的位置進行工作,不受條件的限制。選定一個適合監視器和Qtake的位置,對當天拍攝的內容作出預判,是一個重要環節。

Qtake在房頂世界

再比如藍青峰私宅夜會朱潛龍,照面李天然,亨得利大夫是在園博園的四合院內拍攝,拍攝從起幅和落幅有一段距離,監看的位置需要找到距離居中的恰當區域,以減少導演來回穿梭的直線距離,提高效率。比如在雲南屋頂世界,西安城牆,拍攝區域都在高處,原則是攝影機能上去,Qtake也一樣都要抬上去。飛檐走壁,能上就上,說干就干!

2.保持清醒迅速反應

姜文導演對每個環節每處細節都要求極高,如果你的能力是60分,他會讓你做到100分;如果你的能力是100分,他會push你做到200分。技術是輔助藝術創作的工具,對於技術工種而言,不需要解釋和闡述,只有能還是不能,你行還是不行!

拍攝的時候,每個人在拍攝現場都處於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每天在現場的準備工作、排練時間會比較長,但一旦開始進入真正拍攝後,整個工作節奏就會相當快。我們為了掌握現場情況,聽清楚導演的指令,Qtake的操作都是直接對接導演,離導演很近,所以壓力相對會很大。每天在現場,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狀態,時刻清楚導演的意圖,知道他想要什麼,然後直觀的呈現在他眼前。對於我們來說,工作原則非常明確:在任何時候,爭取不要讓導演對一件事情說兩遍......但一定不能讓他重複第三遍.......

Qtake在外景地

對於視頻管理,其實也需要把自己當作半個場記來對待,因為很多時候,拍攝進度非常快,密集拍攝量很大,導演經常會出現在拍了很多鏡頭,換了很多焦段、構圖後,再返過頭來查看最開始拍的某個焦段的鏡頭。我們就一定要在導演剛說完的那幾秒等待時間裡,迅速且精準的找到所需鏡頭並播放出來。對於挑選鏡頭,Qtake注釋功能就顯得極其重要,我們會把每個鏡頭用了哪個焦段,拍了什麼構圖,拍的哪個演員,拍了什麼內容用簡潔凝練的語句注釋出來。這樣,當導演說諸如此類的「給我看下之前拍的反打的那個寬的鏡頭」,我們也能清楚他想要看哪個鏡頭,並快速呈現出來。

好比在密室里,藍青峰、朱潛龍、根本三人拿出地圖「密謀」抓捕李天然的那場戲,台詞量巨大,拍攝速度極其快,因為空間狹小,使用單機拍攝,導演一開始先拍攝了大約5分鐘的全景鏡頭,將整場戲拍下來。然後再分解拍攝。分解拍攝時,導演說「我台詞里說到『北海』時,手裡的煙是怎麼拿的」...

5分鐘的長鏡頭,一長段的台詞,導演給了「北海」兩個關鍵詞,通過台詞找到畫面In/Out點。這時候,Qtake的時間線功能就起了作用。我們把Qtake聲音畫面同步的錄製文件,通過台詞先後順序,先定位一個大概區域,然後再通過快進倒退功能精確查找,通過台詞快速檢索到需要的畫面。精準而迅速,並用心記下來拍攝的每個內容,機位,台詞,細節,做到了如指掌。

Atomos攜帶型Shotgun監視器

3.古都合成 優化流程

這次《邪不壓正》重現了一座老北京城,特效量也是巨大的,在拍攝現場,Qtake的現場實時合成功能,對整個VFX部門幫助也是非常大的。很多時候,會先拍攝空鏡(比如西安的城牆,圓明園的湖),然後再通過合成的方式,將實拍的橋、車、人等畫面元素(比如北京的古觀象台、拱橋置景)合成進去。為了合成的真實感,就需要將正在拍攝的橋、車、人等元素實時合成至先期拍攝的空鏡中,實時調整拍攝角度、焦段、構圖等。合成之前,會事先跟BaseFX的VFX部門長凱倫指導做溝通和預演。

藍幕CG合成老北平

藍幕合成火車站外城牆

另外,Qtake同時錄製雙視頻格式(Mov+H264)也有輔助作用。很多時候,導演不會過早來到現場,有時在現場的攝影師和副導演則在現場先進行準備和排練,之前使用傳統的工作流程,是用手機在屏幕前拍屏,然後發給導演看,但是這種手機方式拍攝的視頻的清晰度不高。這次我們使用Qtake將錄製下的H264原始視頻文件,Air Drop到副導演手機里,再由副導演轉發給到導演,從而讓導演實時了解到現場的準備情況。同時防止外流,都會在視頻上打上水印。

同時Qtake Monitor App,配合Qtake工作站使用。現場工作人員便可以隨時隨地利用Ipad或者Iphone實時觀看監視器畫面。最初在塞罕壩的拍攝時,因為草原冬夜溫度特別低,導致現場OLED監視器超出最低使用溫度範圍,無法正常顯影。這個時候利用iPad給在房車裡的導演觀看無線的畫面,解決了無法監看的問題。也幫助VFX部門的同事合成畫面進行現場掌控,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B.Live Grade 與Qtake的混合使用

攝影指導謝謝老師在拍攝塞罕壩上的火燒「太行山莊」,是帶密度拍攝,或者等全黑打光拍攝。

火燒太平山莊

ARRI Rec 709自帶LUT在肩趾部和對比度上細節保留太少,只用LogC又沒有色彩還原,為了保留更多細節,但同時有一定程度的色彩還遠,謝謝老師選擇應用ARRI另一個官方 LUT: LCC(Low Contrast Curve)介於Rec709與LogC之間的LUT。有時候攝影指導謝謝老師在某些場景時也會想切換觀看LCC和709的畫面對比。為了滿足現場快速調整的需要,我們選擇了用兩種系統流程完成畫面呈現:

1. Live Grade現場調色系統

攝影機輸出SDI信號給到Live Grade,在現場調色系統上載入ARRI官方LCC,或者Rec709,可以隨時呈現給攝影指導LCC或者709的畫面,而且不用麻煩攝影組的同事去調整機身菜單改編參數。在戶外拍攝的情況下,隨時監看波形,並同時與攝影組助理保持通訊,選擇最佳光孔和安全曝光值。但如上文提到機動性的限制,優先保證靈活多變的拍攝方式,我們很快進行反向調整,進入第二種模式,選擇用Qtake做Live Grade並保留Waveform monitor與攝影組保持不間斷溝通。

檢查waveform

2.Qtake多機位色彩匹配

基本上整部戲都是採用這樣的方式在做色彩處理。因為多機位拍攝,不同機器使用不一樣的鏡頭也會出現色偏。在拍攝朱潛龍槍決鴉片販子的那場戲,混搭了ARRI Master Prime定焦和Angenieux 24-290mm變焦頭,法系鏡頭與德系鏡頭在同樣一個環境下色調差異明顯。為了匹配多機畫面顏色,我們選擇了CDL工作流程,對每個機器的畫面進行調色,統一色彩並進行風格處理。然後保存輸出CDL色彩文件,給到DIT現場數據管理環節進行處理和轉檔。

多機位拍攝

3.色彩校準 保持統一

我們在整部電影里主要使用了尊正BM210監視器,其中一個給導演和攝影師觀看,另一個提供給剪輯曹偉傑老師,以保持前後期色彩的一致。之所以選用LCD+經典白色LED背光顯示技術的監視器作為主控監視器,是因為在日常大量使用和測量校準中我們發現:OLED因為是自發光技術,所以在黑位上和影院投影差異較大。而LCD則因為是背光技術,更為接近影院投影的黑位,在反差控制上更加接近最終影院投放。另外我們給監視器準備個夠深的遮光罩,這樣才能盡量屏蔽外界光線的干擾。高亮監視器適合跟焦或者構圖之類的應用,但是精準的Grade One技術監看還是要按照EBU-3320標準,調整亮度至100nits。在拍攝過程中,監視器也會逐漸出現一些色彩偏移,儘管偏移的參數並不是非常大,但在這樣一部重要的電影裡面,我們會定期提供監視器色彩校準。校準使用的是「柯尼卡美能達」工業級高精度色度儀。

尊正監視器定期色彩校準

每次完成校準,會生成PDF report,跟攝影指導謝老師確認校準結果。

通過提供標準監視器和色彩校準兩個步驟,確保攝影師和導演觀看的監視器的精準度。通過waveform monitor的監看與溝通,保證曝光在安全範圍內,保證畫面拍攝的品質。

攝影謝老師也很認可BM210監視器提供的可定製False Color功能,極大方便了DP的曝光評估,這樣尊正的這款監視器成為諸多場景的畫面監看的一個參考標準。

C.DIT現場數據處理

在以往的DIT數據管理中,通常會有Onset Data Managment(現場數據備份)和In House DIT(駐地數據處理)的工作組合。一人在現場offload和backup素材,一人在駐地負責轉檔,調色處理原始文件。在「邪不壓正」的拍攝中,這種組合的方式明顯不再適用,因為大量的外景地拍攝會出現兩個情況:一是會經常轉移住宿的賓館,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工作環境,二是每天去拍攝現場要開比較遠的路,會耽誤DIT素材交接時間。這種拍攝情況下,In House DIT的工作條件已經不再滿足,於是立刻調整工作的模式。變成第三種形態:Nearset DIT(近現場素材處理)。

DIT Grace在車內進行工作

Nearset與我們採取Qtake的工作方式非常類似,就是把固定的工作模式變成隨機靈活的現場工作。

SJ-WORKS的設備都自行設計和組裝,針對不同拍攝環境有不同的拍攝解決方案。用這樣的一套Nearset設備出現在現場可以同時完成諸多工作內容:

Offloading SSD倒卡校驗

Backup Raw素材到三份硬碟拷貝

Transcoding素材轉檔Avid MXF格式

Grading一級調色

Deliver Dailies交付剪輯素材

1.極限物理速度的邊緣

從進入拍攝現場下第一張SSD卡開始,到晚上睡覺之前,要完成全部工作。需要科學的流程統籌和頂配的硬體支持。因為是3台機器拍攝,劇組並沒有從設備公司拿到足夠支持拍攝的SSD卡和cfast 2.0卡,每台SXT只有3張高速512GB和1張普通256 GBSSD卡;MINI只給了4張256GB Cfast卡。對於這個電影的拍攝風格,一張卡在瞬間就會被拍滿。如果DIT沒有辦法完成快速的素材備份,就會無卡可用,導致嚴重的耽誤現場工作的流程。所以一定要達到Alexa SSD卡的讀取峰值速度,壓縮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那麼速度和容量就是一個關鍵。容量夠大,速度夠快,結構夠穩的陣列是首選。有兩場戲的拍攝接近了物理極限:

第一場是在「六國會館」的拍攝,ABC三機同時拍攝,24fps開始拍攝,一路變成96fps.機器不停機,一條鏡頭不NG,接近10分鐘,ARRI Raw 4:3 Open Gate的格式下,一張卡拍完兩條就滿了。在完成Checksum校驗的前提下,用ALEXA SSD卡的極限讀取速度進入二級緩存,並以超real time的速度進行Raw素材的轉檔,通常轉檔的速度在接近3倍於real time的情況下快速完成。如果不能以物理極限速度爭分奪秒,那幾張卡就會非常快的拍滿,不僅產生無卡可用劇組停拍等卡的情況, 也極其容易出現管理混亂的情況。那一晚的素材量達到6TB左右。

六國會館拍攝

第二場是DJI團隊航拍夜戲車隊行駛。機器是ALEXA MINI,飛機飛上去轉一圈下來,一張256GB的卡8分鐘就滿了。航拍團隊迅速更換電池,迅速起飛,整個過程在15-20分鐘左右。Cfast2.0 256 SD卡的極限速度是550Mb/s,在有checksum校驗的前提下,最快要基本上也要15-20分鐘左右能夠完成一張卡的offloading。在達到Cfast2.0卡的極限讀取速度滿負荷的情況下,跟時間賽跑。那場夜戲拍滿了8張卡,我們手裡有隻4張卡,平均每張卡有2次的使用頻率,Data Wrangler站在邊上,一旦有cfast卡完成拷貝,立刻拿走跑到現場待命,保證拍攝的流暢度不在我們這裡受限。

類似這樣兩場戲的拍攝還很多,在一整部戲裡,不停的在對硬體和流程做升級和調整,打破了以往的經驗,跟隨著拍攝不停的改進。

2.大數據量處理

機器設置:

初期塞罕壩拍攝選擇的是Anamorphic變形寬熒幕鏡頭,通過倍率拉伸變成寬幅畫面。因為電影的特效量很大,Ana的鏡頭在上下有遮幅,導演希望保留上下畫面為後期預留空間。在塞罕壩的拍攝完成之後,全部換成Master Prime,機器格式也由2.88K變成3.4K 4:3 Open Gate。Qtake每日現場完成的CDL會一併交付給DIT Grace,在Davinci Reslove裡面完成色彩的細節匹配,之後進行轉檔輸出。

剪輯交付:

對接的剪輯是曹偉傑老師,他使用Avid流程,我們將ARRI Raw轉成Avid MXF格式並添加Burnin,進行每日的交付。

後記

有機會參與姜文導演,謝老師攝影的電影「邪不壓正」,是人生中非常難得的閱歷和體驗。借著電影拍攝,窺見了姜文導演的絢爛的想像世界,跟著他一起在裡面上天入地,天馬行空。在漫長的電影拍攝中,我們有時候也會遊離於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狀態中,常常會覺得之前拍攝積攢的技術和經驗儲備不夠用,也不夠好。這主要是因為導演專業度和要求非常之高,跟隨著劇組拍攝,每天都是提升,每天都是挑戰,每天都是極限突破。在這裡要感謝謝老師對SJ的選擇和幫助,感謝Paul Morris和大欣哥對SJ的認可,感謝阿標的協調。繼「長城」,「乘風破浪」之後,第三次與彭老闆參與同一部電影拍攝,借彭老闆的一句話「這是對我,非......常重要的一部電影!」,也是對於SJ-WORKS最重要的一部電影。

借電影破4億之際,寫下此文,祝福這部最「硬」的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幻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魔幻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