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旬蘇軾海南儋州興文脈

六旬蘇軾海南儋州興文脈

本報記者余如波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東坡曲折的被貶經歷中,最後一站是今天的海南省儋州市。從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7月至元符三年(1100年)6月,年過六旬的蘇東坡在海南島度過了近3年時光,後來在大赦北歸途中卒於常州。

如果說黃州見證了蘇東坡的文學創作巔峰,惠州留下了他關注民生、體恤民情的熱腸,儋州則至今傳揚著蘇東坡熱心教化的美名,它們共同構成了蘇東坡的多元才華和多彩人生。7月19日,四川人藝話劇《蘇東坡》劇組赴瓊演出,記者走進位於儋州市中和鎮的東坡書院,感受蘇東坡在此開壇講學、傳道授業的不朽功績。

帶頭挖井,不改民生情懷

東坡書院所在的中和鎮為古代儋州的主城區。駛離海南環線高速不久,在中和鎮外一片農田、椰樹、棕櫚樹和各種盛放鮮花的環抱中,古色古香的東坡書院悄然出現。

如今的東坡書院環境雅緻,可在北宋年間,海南島卻地處邊陲、閉塞落後,毒蛇猛獸遍地皆是,瘴癘和瘧疾也時時威脅著人們的生命。

公元1097年,朝廷將蘇東坡貶為瓊州別駕(知州的佐官),昌化軍(今海南儋州中和鎮)安置。他在一封信中表示「首當做棺,次便做墓,死則葬海外」,做好了死的準備。

不過,蘇東坡不改隨遇而安的本色,以至寫下「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的詩句。蘇東坡不能住在官舍,人們便在桄榔林中為他蓋了一間草房,還送來食物和粗布供其飽肚禦寒。看到人們多取積水飲用,他親自帶領鄉民挖了一口井,此後大家紛紛挖井取水,減少了當地疫病的發生。如今在中和鎮西南角,還有一口名為「東坡井」的古井紀念。「古代傑出的士大夫即使貶謫遠荒,也想著要儘力為當地人造福,但像蘇東坡那樣將貶居之地視作故鄉的士大夫仍屬罕見。」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景凱旋評價道。

住在桄榔林中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東坡書院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一天,昌化軍軍使張中邀蘇東坡同訪當地逸士黎子云,眾人提議集資為蘇東坡建屋落腳,後者欣然同意,並取《漢書·揚雄傳》中「載酒問字」的典故命名為「載酒堂」。幾經興廢之後,「載酒堂」於明嘉靖年間正式更名「東坡書院」。1949年後,東坡書院還維修、增建了大殿、載酒堂、載酒亭、廊廡等建築,並豎立起東坡笠屐銅像和倚坐銅像等。

據統計,蘇東坡在海南共創作詩歌170餘首、各類文章160餘篇,同時續寫完成了《易傳》《書傳》《論語說》3部經學著作。

開壇講學,力促人文興盛

不過對於儋州和海南而言,「載酒堂」的意義不止於此,它更是蘇東坡開設講壇、推行文教的重要場所,有效對接中原文化,是海南文明進程的重要標誌。

走進「載酒堂」大門,遊人便可見蘇東坡持卷講授,好友黎子云認真聆聽,而兒子蘇過則恭敬地站在一旁的場景。蘇東坡開壇講學之前,海南一直無人在科考中中舉,中原地區也一直沒有海南人為官。

蘇軾通過「載酒堂」,培養了不少令自己滿意的當地學子。姜唐佐是當地學堂的一位老師,他一面認真教書,一面潛心讀書,可惜屢試不第。得知蘇東坡被貶儋州,姜唐佐便帶著老母親趕來拜師,深得蘇軾真傳。去廣州應考前,蘇軾在他的扇子上題寫詩句「滄海何曾斷地脈,珠崖從此破天荒」,並鼓勵他「異日登科,當為子成此篇」。

第二年,姜唐佐北上參加會試,途經河南汝州拜會蘇轍,得知蘇東坡已在北歸途中去世。蘇轍在哥哥題詩的摺扇上補寫出後兩句「錦衣不日人爭看,始信東坡眼力長」,姜唐佐當即表示不再參加任何考試,回到家鄉開辦學堂,把蘇東坡播下的中原文化火種繼續播撒下去。宋元明清幾代,海南共出舉人767人、進士97人。《瓊台紀事錄》稱讚,「宋蘇文忠公之謫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之盛,實自公啟之。」

蘇東坡也因此被儋州民眾世代紀念。東坡書院內有一座「欽帥堂」,系1595年由儋州知州陳榮選修建,用於當地文化人瞻仰、懷念蘇東坡功績。據悉,歷史上的「欽帥堂」,陳列了不少蘇東坡的手跡墨寶,以及他當年在儋州生活使用的物品。「蘇東坡把黃州、惠州、儋州三個貶謫地當成自己的功業,其實心情是很複雜的,是帶著一種自嘲的口吻說的。」不過,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教授、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理事李景新也認為,「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其實也包含著蘇東坡對自己的肯定,蘇東坡晚年在儋州三年,為海南的民生、文教等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本報海口7月22日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暴雨沖走摩托車 綿陽消防全力搜尋駕駛員
背鍋、填坑、救火……這款火箭為應急發射而生

TAG:四川廣播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