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食神戈爾德與洛杉磯中餐館結下了不解緣

食神戈爾德與洛杉磯中餐館結下了不解緣

《洛杉磯時報》美食專欄作家、普利策獎得主喬納森·戈爾德(Jonathan Gold)突然病逝,讓無論自認吃貨還是讀過他文章的人都感到萬分惋惜。戈爾德是發掘的洛杉磯街頭巷尾不同族裔餐館的美食先鋒,他的文字帶來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菜品描述,而是以美食為橋樑,妙趣橫生地把不同文化介紹給了洛杉磯主流社會。

清真馬家館保留著24年前戈爾德的評論文章。(僑報記者翁羽攝)

芝麻大餅

洛杉磯東區華人聚集地聖蓋博谷(San Gabriel Valley)有數不清的中餐館,戈爾德在幾十年前就成了這個區域的常客。柔似蜜市嘉偉大道(Garvey Ave.)上有著30多年歷史的清真馬家館可能是戈爾德最早點評的北方中餐廳之一,他在1994年5月19日的評論文中寫道:「厭倦巨大的海鮮酒家或典型的新浪潮上海餐廳的話,清真馬家館是柔似蜜市西角一家小而溫馨的餐廳……如果你不預約,可能要等上半個小時才有桌子。」

芝麻大餅。(清真馬家館提供圖)

這則24年前的評論被餐廳經營者裝裱起來,掛在了入門處。時至今日,仍有客人會在進來後仔細閱讀,然後跟隨戈爾德的介紹,點上一份芝麻大餅或者羊肉砂鍋。為了讓不熟悉華人文化的食客不被刻板印象影響而害怕去點不熟悉的菜,戈爾德這樣形容:「芝麻大餅是一厚盤扁麵包,尺寸同芝加哥風格披薩,麵包皮烘培到脆脆的,裹著幾十層濕熱有著斑點蔥段的麵包。」

餐廳現在的經理介紹說,戈爾德文章中提到的所有菜品,後來絕大多數都成了店內的經典菜。經理感嘆說:「雖然馬家館在當時已經很火了,但他的推廣讓主打北方菜的餐廳被更多非華人社區和主流社會所認知。這也是為什麼到今天,店裡還掛著這篇文章。」

牙籤羊肉

戈爾德在2017年寫的《101家洛杉磯最佳餐廳榜單》內,中餐館數量不多,其中川菜館滋味成都憑著戈爾德對牙籤羊肉的熱愛而名列前位。他的推薦帶動著每一個進來的不同族裔顧客去嘗一嘗這道戈爾德之愛。

在阿罕布拉市的滋味成都內,新潮的風格和美味的菜肴吸引了客人在周日下午3點以後依然不停地進來點餐,他們大部分為非華裔的年輕人。而在他們的餐桌上,牙籤羊肉幾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這其實並不意外,只要在互聯網上搜索一下蔥蒜辣類菜,就會有人邊拍出一張報紙圖片邊說:「《洛杉磯時報》的喬納森·戈爾德推薦牙籤羊肉哦!」

牙籤羊肉。(僑報記者翁羽攝)

來到川菜館的不同族裔顧客都要點上一份牙籤羊肉。(僑報記者翁羽攝)

滋味成都的服務生Loey透露,戈爾德確實常來光顧,總是很安靜地坐在那兒,從來不用人介紹,但對菜單非常熟悉。對於他突然去世,所有的人都覺得非常惋惜。

苔條魚

在戈爾德撰寫的《九十九道一生必吃的洛杉磯美食》一文中,蒙特利公園市嘉偉大道(Garfield Ave)上得月樓的苔條魚被他形容為「比法式薯條還要好的油炸料理」。儘管得月樓已經不再經營,但苔條魚這道菜依然吸引不同族裔食客食指大動。

苔條魚。(鹿強提供圖片)

得月樓在停業後進行了改革,最終順應洛杉磯現在的潮流成為高端中餐館上海灘。上海灘的老闆鹿強多次在自家餐廳內見到戈爾德。鹿強回憶道:「他最後一次到新開的上海灘是6月29日晚9點半左右,他進來得相當晚,餐廳已過高峰。他在幾天後就被查出癌症。他的去世對非主流的不同族裔餐飲業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我們很佩服他發掘美食的精神,中餐業都會很懷念他。」

戈爾德6月29日最後一次到新開的『上海灘』用餐。(鹿強提供圖片)

在華人餐飲業者的心目中,戈爾德與現在不少的美食專欄或欄目作家不一樣,他從來不會提前和餐廳打招呼,而是獨立地根據自己觀察進行評論。戈爾德寫到哪裡,他的龐大粉絲群就會跟到那裡,為華人區的餐廳帶來不同族裔的顧客。鹿強說:「他推薦了苔條魚後,很多不是華裔的顧客專門來得月樓嘗試這道菜。他寫的文章會把一些美國人不知道的其它族裔的餐飲給推廣出去,他相當於主流社會來到少數族裔去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僑報網 的精彩文章:

富士康耗資100億在美建廠 特朗普參加動工典禮
單身女性生育權 愛你不容易

TAG:美國僑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