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考古揭秘:上林湖後嶴司發掘現場實拍,很震撼!
秘色瓷,越窯青瓷中的極品,從文獻的記載可知它是皇家的專用之物。就如同它的名字,秘色瓷的燒制從釉料配方、制坯、上釉到燒造的整個工藝都是秘而不宣的,千百年來為人們所追尋。
上林湖後嶴司窯址遠景
窯址航拍全景
2015年到201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對上林湖後司嶴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一批包括秘色瓷在內的大量晚唐五代時期越窯青瓷精品,許多器物為首次出土,不見於公、私博物館館藏與歷年來的考古出土品。
窯址發掘現場
上林湖是唐宋時期越窯的中心窯場,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時期全國的窯業中心,代表了九至十一世紀中國青瓷燒造技藝的最高成就。後司嶴位於上林湖的核心位置,這一帶窯址產品中秘色瓷比例高、質量精、種類豐富,是唐宋時期秘色瓷最主要的燒造地。本次發掘的窯址就位於後司嶴東北近邊緣處。
現場清洗標本
為了配合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探索秘色瓷的產地和唐宋時期宮廷用瓷的來源與生產管理狀況,同時為窯址群的下一步保護與展示、規劃工作提供依據,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於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對後司嶴Y66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秘色瓷與瓷質匣缽的出土
瓷質匣缽層的正攝影像圖
同時聯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於2016年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對包括後司嶴在內的上林湖水域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發掘面積近一千一百平方米。揭露包括龍窯爐、房址、貯泥池、釉料缸、擋牆、排水溝等在內的豐富作坊遺迹,清理了厚達五米多的廢品堆積,出土了包括秘色瓷在內的大量晚唐五代時期越窯青瓷精品。
地層堆積狀況
房基遺迹
後司嶴窯址在窯場格局上是以窯爐為中心進行布局的。窯爐為依山而建的南方傳統龍窯,基本為正南北向,保存較好,保留了包括火膛、窯床、多個窯門、尾排煙室、窯爐兩側的多道擋牆、排水溝、柱礎石等在內較完整的窯場結構。窯爐使用磚坯砌築,而外圍的擋牆則用廢棄的匣缽疊砌。窯爐西邊豐厚的廢品堆積,是傾倒窯業垃圾的主要場所,廢品與窯爐之間使用多道匣缽擋牆隔開。東邊主要是作坊遺址,包括兩座房址、多個釉料缸等。它與普通窯場以窯爐為中心、兩側均堆積廢品的布局有明顯區別。窯爐有多個窯底以及明顯的修築痕迹,可以看出窯爐延續時間較長,推測最後的使用時間已經進入了北宋時期。
原文作者:鄭建明 沈岳明 謝純龍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7年5月刊《上林湖後嶴司窯址出土的秘色瓷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