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疫苗門之後,正是醫藥領域大有可為之時

疫苗門之後,正是醫藥領域大有可為之時

事件一

疫苗問題發酵,葯檢改革勢在必行

這幾天以來,由長生生物引發的無效疫苗事件每天都在發酵,終於在爆出數以十萬計的無效的百日破疫苗之後,憤怒的中國家長們將這波輿論炒到了頂峰。

藥品安全是醫藥行業的一大難題,但限制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的問題還有很多。此次疫苗事件暴露出的「葯企屢教不改」、「監管缺失」、「問責機制」等行業問題都需要儘快解決。2017年美國葯監局的部門預算收入達51億美元(折332億人民幣),僱員人數超過9千人;相比,2017年中國食葯監總局的部門總支出僅為16億人民幣,編製總人數為345名,其中稽查專員10名。在這種相對低劣的人財物的配置水平上,葯檢改革勢在必行。在政策漸釋利好與強監管環境下,經過一輪洗牌,好的葯企價值可期。

事件二

阿里健康2018動作不斷,馬雲「新醫療」旗艦平台已成

作為「萬億帝國」阿里巴巴的掌門人,這位商業傳奇人物曾在阿里巴巴上市後坦言其超越者必在健康產業。

2018年6月25日-26日,阿里健康連續爆出兩筆投資:其一是與漱玉平民大藥房已經正式簽訂增資協議,投資額達4.54億元,股權佔比為9.34%;其二是與華人健康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耕區域醫藥零售市場。

今年以來,阿里健康動作不斷,換帥、收購天貓醫療器械等業務消息接踵而來,加之本輪投資,標誌著阿里及阿里健康對醫藥零售滲透更深,資本及業務層面的合作機會將更多。讓業界對阿里健康的討論熱度持續升級。

事件三

《我不是葯神》引熱議,創新葯研發勢在必行

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我不是葯神》,電影裡面提到了一種治療白血病的抗腫瘤藥物叫格列寧,市面售價4萬人民幣,而走私的印度仿製葯價格是500元人民幣,這就讓許多觀眾抱怨了,覺得這是在哄抬葯價,牟取暴利。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

此次疫苗事件引發了嚴重的影響,但我們也應客觀看待。一方面,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對涉事企業展開調查,疫苗行業也會得到進一步整治;另一方面,醫藥安全進一步被重視,國人對好葯需求迫在眉睫,真正優秀的葯企會留下來,成為投資高價值地,而事實上BAT也已悄然殺入,資本將助推整個醫藥行業健康發展。

上周五,招財貓基金合伙人洪雲峰先生通過線上直播分享了關於醫藥行業的投資邏輯,並向大家介紹了國內少有的原創新葯研發企業,乾貨滿滿分享如下:

洪總認為,解決國家醫藥問題,最重要的一環必然是將創新葯的研發牢牢掌握在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葯——一直是醫藥研發皇冠上的明珠。從中長期而言,可以說創新葯非常有可能成為未來幾年醫藥投資的最大「風口」,他分析有以下原因,也是投資這個行業的邏輯:

1) 中國老齡化時代即將來臨

醫療大健康已經成為抗周期、且穩定增長的空間無限大的產業。馬雲說:「下一個超過我的人,一定在健康醫療行業」,BAT紛紛投以巨資在醫療領域重點布局,在股票市場,A股今年從3500點跌到現在2700多點,唯有醫藥股一支獨秀,多家醫藥股卻創出新高。

2) 國內First-in-class藥物處於發展初期,未來潛力無窮

我國醫藥企業原始創新能力薄弱。受制於資金投入和科研開發水平,我國一直以來, 醫藥研發停留在仿製葯的水平,主要依靠生產和銷售仿製葯,憑藉低廉的價格取得競爭優勢,利潤率較低, 根據IMS統計,2015年全球創新葯市場規模近6000億美元,但我國佔據的市場不足100億美元,佔比僅略超1%。同時,國內仿製葯佔比達到96%,上市的創新葯也多為Me-too藥物,缺乏首創藥物(First-in-class)。根據藥物的創新度,將其分為me-too、me-better、first-in-class,創新程度依次遞增。由於受限於技術水平,目前我國創新類藥物多為me-too(如恆瑞的阿帕替尼)和me-better(如貝達的埃克替尼)類型。Me-too和me-better藥物是在已有藥物的基礎上做些改造,研發難度相對較低,創新度並不高。而First-in-class為全球首創藥物,一般為全新的化合物或是針對全新的靶點。目前國內已上市的First-in-class藥物寥寥無幾,包括石葯的丁苯酞、微芯生物的西達本胺、長春金賽的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等。中國藥品市場與世界主流藥品市場存在嚴重脫節,導致國民和醫保每年必須支付高昂的進口價格去支付國外暢銷新葯,發展我國自主原創新葯尤其是First in Class 新葯成為政府和民眾的迫切要求。

3) First-in-class高投入高風險,一旦成功上市將帶來豐厚回報。

相比於me-too和me-better藥物,First-in-class藥物的研發難度是最高的,研發耗時也相對更長(10年以上),研發失敗的風險也更高。然而,成功上市後往往有著非常可觀的市場回報。一款創新葯的問世,總是先苦後甜的。由於醫藥研發的難度非常大,加上有20年的專利保護期,在格列衛上市後,為瑞士諾華製藥帶來了長達15年銷售額爆發性增長的可觀收益,從上市到10年後到達頂峰,年銷售額翻了近13倍,截至目前已經銷售了530億美元,第三年就全部收回成本了。剩下的10多年純賺錢為瑞士諾華製藥帶來了無數的利潤。直到2015年專利保護到期,才開始下滑,這個是後話了。

4) 國家政策全方位、大力度鼓勵創新藥物發展

給大家看一下2015年以來,國務院、衛計委、食葯監總局、發改委等多個國家級部門密集發布醫藥研發一些相關政策:

可以看出國家在產業配套、提前批准上市、包括臨床數據保護期(6年)、專利保護期延長(5年)、稅收等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還有我國醫保目錄調整窗口開啟,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國產創新葯成為地方醫保的支付品種,患者支付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推動了銷售的放量增長,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勵了新葯的研發。 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讓中國迎來醫藥研發創新的黃金時期。

同時國內創新葯的標準將會提高,過去創新層次較低的Me-Too甚至Me-Worse葯將受到衝擊,而真正有能力做到全球性創新級別的企業將集中享受政策紅利。

5) 各路資本加大投資,助力創新葯的研發和上市

a. 國內醫藥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2016年恆瑞醫藥和復星醫藥的研發費用已經超過10億元,恆瑞醫藥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已超過10%。另外研發投入較高的海正葯業、科倫葯業、麗珠集團、步長製藥的研發投入已經超過4億元,前三者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已經逐步提高到5%以上。

b. 在研發投入上,「國家隊」資本持續積极參与醫療健康領域投資,已經成為了醫療健康領域投資者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對醫健領域投資生態有重要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國家隊」資本代表了國家意志。據不完全統計,近年共有15家「國家隊」投資機構/基金參與醫療領域投資,涉及近70個項目。投資標的主要分布於生物醫療、醫療器械、基金、醫療AI。其中國投系的『國投創業』就在投了我們的標的公司「澤生科技「,在上一輪的5.04億的投資中,國投創業投了2.5億。

c. 除了「國家隊」資本投資的布局,知名風投機構也積极參与布局:

6)港交所新規,利好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融資

a. 4月30日港交所修改了上市新規。過去港交所是不接受無營業收入的公司上的,但4月30日修訂的上市規則為尚未實現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打開了大門,容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但需滿足三大主要門檻:

1、產品至少已通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

2、上市前獲得過來自資深投資者的相當數額的投資;

3、預期市值不低於15億港元(約2億美元)

港交所上市新規出台後,第一家申請IPO的生物科技公司歌禮製藥7月10日更新了聆訊後的招股書,不日即將登陸港交所。歌禮製藥是專註於一體化抗病毒平台,包括抗HCV、HIV、HBV的同類創新葯的開發,但是尚未有任何商業化產品,所以也沒有銷售收入,2017年凈虧損8693萬元。

b.「新三板+H股」政策正式落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全國股轉公司」)與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21日在京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份備忘錄,雙方歡迎對方市場符合條件的掛牌/上市公司在本市場申請掛牌/上市。同時,全國股轉公司對掛牌公司申請到香港聯交所發行股票和上市,將不設前置性審查程序及特別條件。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邁出了企業內地與香港市場兩地掛牌的第一步。據悉,下一步雙方還將就具體操作層面的問題進行論證和明確。

結合兩個政策來看,H股全流通試點也為新三板+H股後續發展留有一定的想像空間。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除了首家試點企業聯想控股外,H股全流通目前也有兩家試點企業正在準備方案。而首批新三板+H股的企業或將從成大生物、君實生物、仁會生物、神州優車等11家企業中產生,而澤生科技也已啟動了赴港的相關準備工作。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政策、資本、人才等多方因素共同促進下,很多有實力(技術、經驗、資金)的公司將脫穎而出,企業的研發戰略、市場戰略必將迎來大的轉型,創新藥行業也將受益於政策利好從而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8年有望見證創新葯領域成為資本市場新的「風口」。而從長期來看,全新創新(first-in-class)類創新藥物的研發是我國從醫藥大國轉變為醫藥強國的重要途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招財貓財富管家 的精彩文章:

TAG:招財貓財富管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