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傳一刻」第191期:張馳-從《傷寒論》引《本經》葯評解(四)

「真傳一刻」第191期:張馳-從《傷寒論》引《本經》葯評解(四)

「真傳一刻」第191期:張馳-從《傷寒論》引《本經》葯評解(四)

講者簡介

張馳,男,1985年8月生,吉林長春人,民革黨員,現任長春中醫藥大學傷寒教研室教師,世界中醫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術傳承與創新聯盟理事,頤仁青年中醫會理事。師承海外中醫師沈謙益先生,傳承傷寒氣化學派理論。

主要從事《傷寒論》理論教學及臨床應用,臨床主攻方向: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支氣管哮喘、腎病綜合征,在臨床工作中獲得了患者的廣泛好評。

著有《新刊四海同春疏注》,學苑出版社,2012;《傷寒論錢塘章句疏要》,學苑出版社,2017。

中醫家推薦

欲免俗儒需讀史,志成明醫不廢經。《本經》、《內》、《難》、《傷寒》作為中醫經典,本自一脈相承,不意《本經》後世竟近於落沒。堅守在《傷寒》教學臨證第一線的張馳老師每發感慨:《本經》、《內經》所說,句句真實不虛,《傷寒》祖述聖人之意,絕非一紙空話!《本經》載葯三百六十五味,效法周天度數,張馳老師則取《傷寒》中使用最多之十二味逐一評解,暗合小周天之數。前文已分篇散發,今日為最後部分,以成完璧。但這並不是結束,希望以張馳老師本作為引,更多同道賢達投身於中再啟新篇!

■ 溫馨提示:本文約9193字,閱讀大概需20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講稿實錄 ▽

9

黃 芩

黃芩,味苦平,無毒,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一名腐腸。(出現次數16次)

黃芩有一個別名叫腐腸。腐腸是什麼?爛掉的腸子。為什麼叫這麼一個名?很有意思。我跟朱老師就印證過一個問題,我說我在本草書上是這麼看的,我不知道你在野外是不是也這麼看。本草書這麼記載,有兩味葯是有草的狀態,同時有木本植物特徵的木化。哪兩種呢?一種是柴胡,一種是黃芩。朱老師的回答非常肯定,這兩種植物此特徵尤為明顯。這很不得了!為什麼?我們說柴胡的生長在春三月,春天是幹嘛?春三月謂之發陳,那麼它能夠推陳致新吧。不得了的是,地上和地下的部分長度相等,這也是植物學上的說的東西。還有一點不得了,它的根木化速度特別快,其它植物也會木化,但是只有這兩種植物會迅速地木化,木化的很嚴重,甚至是柴胡最後有柴性。我們知道,從古代的數理上來說,木分成甲木和乙木,一個是參天大樹,一個是小草,所以柴胡、黃芩兼具甲木乙木之特徵,得木之全體全用。因此你看,在少陽篇的時候,哪張方能離開柴胡呢?只有一張方,就是黃芩湯。黃芩、柴胡兩味葯互相扶持,貫穿整個《傷寒論》的少陽處方,沒有例外,有柴胡必配黃芩,行甲木、乙木之用。

那麼黃芩和柴胡又有一點不同,黃芩隨著生產和年份,會漸漸形成一種狀態,中間是空的,剩一圈像腸子一樣。所以你看,黃芩所治之熱是什麼熱呢?中空部位之熱。比如,「太陽與少陽合病者,必自下利,黃芩湯主之,若嘔者,黃芩加半夏湯主之」,腸熱,可以吧。胃熱行不行呢?它也行,三瀉心湯,對吧。還有膽熱,膽是不是也像管道一樣中空?因此,在人體之中,中空之部位的熱,如胃、腸、膽等,均可以用黃芩對治。

昨天王老師跟我講了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受益,學《本草》不能停留在紙上,學紙上你做不了上工,你要以大自然為師。這一點我非常認同,那麼我們下面具體地看。

1主諸熱

黃芩「主諸熱」,我就不多解釋了。柴胡的類方、瀉心類都能體現。

柴胡類: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

瀉心類:附子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

為什麼分成兩類呢?很簡單,有外有內,外內之熱,皆能主之。中空似腸,能清少陽膽府之熱,並腸胃熱。

2腸鳴,瀉痢

「腸鳴,瀉痢」,在這兒也有一個比較好玩的湯證。34條葛根黃芩黃連湯,「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誤下之後,這個熱跑哪去了?下到哪就往哪去了。迫了大腸之後,由於大腸與肺是相表裡,出現喘而汗出,《內經》所說真實不虛。在這些年讀《傷寒》以及教學、臨證的過程中,我每每對《內經》有一種感情,原因是不斷印證了《內經》裡頭每句話的真實不虛。

在這裡,表未解之後,喘而汗出。傷寒病中的喘有很多,小青龍湯的喘,麻黃湯的喘,都不一樣。那麼我們這個喘是什麼?熱傷了大腸。怎麼去治療腸中之熱呢?仲景先師在用黃連燥濕止痢的同時,用甘草調中,葛根起陰氣解諸毒以使邪氣外解,與此同時,獨取黃芩以清在腸中之熱。所以我們可以說,每味要葯必有所歸,方方定有所指,非常準確,因此才稱為經方

3下血閉

「下血閉」,這個很不好意思,本人才疏學淺,認識不足,尚且沒有找到《傷寒論》中直接治下血閉的條文,在這引了兩張方,鱉甲煎丸「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和大黃蟄蟲丸「經絡營衛氣傷,內有血結」,非常慚愧地從我隔壁的《金匱》教研室借來的。鱉甲煎丸也好,大黃蟄蟲丸也罷,它們中間都有黃芩。為什麼?仲景先師不會模稜兩可,或者讓某個葯可有可無,那為什麼都有黃芩呢?在這兒要思考一個問題,所謂火之有餘,從已病和未病兩個角度來講都存在,已病有可能會導致未病,未病也必然導致已病,這兩者之間有的時候互為因果。那在這兒來說呢,血脈之閉塞導致氣之有餘而不達則以化火,相反,火氣之迫灼能不能導致血之旁流,血脈傷損而化瘀呢?我把這兩個條文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思考。

當然了,「下血閉」其實在《傷寒論》裡頭還存在一張比較經典的方,我在這補充一下——瀉心湯。但為啥我沒把它放在這呢?因為瀉心湯的組成有爭議,有人認為是大黃、黃連,有人認為是大黃、黃連加上黃芩,所以在這兒我沒把它列進來。但是我個人在臨床的時候是很變通的,需要用的時候就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諸血證效果非常好。

10

茯 苓

茯苓,味甘平,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出現次數15次)

1胸脅逆氣

茯苓,茯者伏藏也,苓者神靈也,使陽氣能夠歸於陰,則為之茯苓。我引用了張隱庵先生的一句話,「茯苓本松木之精華,籍土氣以結成,故氣味甘平,有土位中央而樞機旋轉之妙」。

《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有沒有逆氣呢?必然有,「心下逆滿,氣上沖胸」,既有逆、也有氣,位置在胸脅。仲景先師在用桂枝平沖的同時,怎麼辦呢?平了沖逆之後,是不是得讓邪氣有去路?那麼用茯苓以利水,則逆氣自下。

前不久呢,我來了興頭,在中醫家APP發了一篇文章《基於「醫療代價」角度對《傷寒論》奔豚二證的思考》,就論兩個奔豚證,當然主要講的是醫療代價問題。其實本人在治奔豚的時候,經常喜歡怎麼去認知這個病呢?我認為奔豚有兩種,一種為木火之患,《金匱》中有一張奔豚湯,用甘李根白皮降木火之上逆;還有一種為水氣之上逆,在《傷寒論》裡頭有一張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還有一張就是第65條的苓桂甘棗湯,治什麼呢?「臍下悸者」,這個沒有變為奔豚證,但是它也有沖逆之氣機。我們眼下這個苓桂術甘湯,一樣具備沖逆之氣機。我給學生講課的時候,通常喜歡舉一個例子說明什麼叫奔豚,我說你如果坐過海盜船、過山車或者是蹦極,就會明白什麼叫奔豚。那麼什麼時候水氣容易上沖呢?心陽不足的時候。當然,這不是奔豚湯的那個風火之證,風火之證另當別論。我們純從水這個角度來講,坐過山車的時候,下來這一下,失重了,血往這涌過來,人就有這種感覺。我給我的朋友們出主意,我說你們要坐過山車,先喝桂枝加桂湯,之後就沒有問題,心臟不受損傷。所以,胸脅逆氣,除了桂枝的平沖,還要茯苓,你要考慮到水的問題,對吧。

2主諸熱憂恚,驚邪恐悸(寒熱煩滿)

「憂恚,驚邪恐悸(寒熱煩滿)」,這個在臨床上用的最多,從茯苓四逆湯的「煩燥」,到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胸滿煩驚,小便不利」都能看出。邪犯三焦,三焦俱傷,水氣不得宣化,那麼必然要利其小便,用茯苓。包括還有一個加減非常明確的,在理中湯里「悸者,加茯苓二兩」,如果心悸的話怎麼辦?加茯苓。這個加減法是最能說明問題的,為什麼呢?茯苓者,伏靈也。蓋陰陽兆水火而屬心腎,茯苓升清降濁,則心腎安而神志寧。水火是陰陽之徵兆。

3心下結痛

「心下結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這個條文有點意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為什麼這麼講?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在我們傷寒教研講《傷寒論》的時候就是一個難點,為什麼呢?很麻煩。大家都知道,我們講《傷寒論》是一個單元扣著一個單元的,有時候前面剛講完,回頭就自己打自己的臉了。我們在講71條五苓散的時候強調了一個問題,五苓散中有一味葯,一定不能缺席,誰呢?桂枝。而且我們還說得非常明確,是用桂枝氣化以利小便。好了,到28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怎麼回頭我們就把桂枝去掉了呢?而且中間還說主小便不利。這個時候我們太難了,所以當老師有時候是真難過啊。

其實一點都不難過,為什麼這麼講?大家要看到的一個關鍵的問題,這裡是膀胱之氣化不利嗎?不是,它是哪兒呢?當你看到《本經》的心下結痛的時候,會恍然大悟,這是水氣蓄於心下,這個時候的不利不用桂枝之宣導膀胱氣化,反而要加誰呢?加白朮以升清降濁,以斡旋太陰陽明,加茯苓以利其在心下之結。這都說明《本經》所說真實不虛,千真萬確,經得起考證,經得起臨床,經得起爭議的。

4咳 逆

「咳逆」,豬苓湯「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這有點意思,好多人看到這之後,直觀地想像,豬苓湯主咳逆,治心煩不得眠,可能也治濕熱不解小便不利。其實忽視了一個特別重要的細節,「下利六七日」。下利二字非常平淡,仲景先師會說沒用的話嗎?絕不會。下利之後傷的是誰呢?少陰為水火之宅,在其中一分火一分元陽,同樣,一分真陰也是一分命脈。那麼在這,久久之下利,下利多少天?六七天,這麼多天之後,誰傷到了?陰陽。誰剩下了呢?火邪。什麼是邪?無處所用就是邪,正氣不得用武之地就變成了邪氣。現在經常說進補,敢補嗎?不怕補出腫瘤來嗎?就像說什麼是尿液?有真氣的津液是津液,沒真氣的津液到了膀胱就變成尿液了。一個道理,那麼在這兒火邪往上,它找誰呢?找肺,「咳而嘔渴」。現在水陰恰恰又不利了,它不與火去相交通,不能相氣化。所以怎麼辦?用茯苓開水火之結,以治其咳逆。在這兒,用誰都替代不了茯苓。

5口焦舌干

口焦舌干,在這兒我不多詮釋。

五苓散:小便不利,微熱消渴(71);煩渴(72);汗出而渴者(73);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74)

豬苓湯: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223);咳而嘔渴(319)

評:膀胱者,州都之官,氣化則能出

無論是五苓散也好,豬苓湯也罷,說的都非常確切,關於這一點,當代很多醫家闡述已經很透徹了,在這兒不多說。

6利小便

利小便也不多說了。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小便不利

小柴胡湯加減法: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

五苓散: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

豬苓湯: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

四逆散加減法: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小青龍湯加減法: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

評:升清降濁,氣化州都

11

麻 黃

麻黃,味苦溫,主中風,傷寒,寒熱,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出現次數14次)

下面著重說說麻黃。我列了一句話,張隱庵先生說的,「植麻黃之地,冬不積雪,能從至陰而達陽氣於上」,前半句,作為東北人的我不認同,在我們東北不是的,但是如果在中原,我相信它是千真萬確的。為什麼?說明麻黃秉地之陽氣積累才得以生長,所以麻黃才能達陽。那麼它必然能幹什麼呢?散陰結,麻黃必然能散陰寒之凝結

1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

麻黃「主中風,傷寒,寒熱,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這一部分它有諸多運用,在《傷寒論》中很多,不止一處。

麻黃湯:頭痛,發熱(35)

桂枝麻黃各半湯: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23)

葛根湯: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31)

大青龍湯: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38)

評:散寒凝

2止咳逆上氣,除寒熱

「止咳逆上氣,除寒熱」,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汗出而喘」,小青龍湯「乾嘔,發熱而咳」。無論是麻杏甘石的在表之寒在里之熱,還是小青龍湯的在表有寒在里有濕邪,皆能主之。在後世臨證中則往往配杏仁宣肺,配桂枝則能發散。但是小青龍湯有一個變化,麻黃杏仁永不相見——「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表裡體用之變。

3破癥堅積聚

「破癥堅積聚」,我在這兒沒有條文可以給大家列,列舉一個我自己的病案吧。

患者齊某,男,57歲,吉林省長春市居民,於2016年5月20日來我院就診。主訴:患者約一個月前沒有徵兆突然倒地抽搐,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家人懷疑是癲癇病,未予足夠重視。之後每天抽搐癥狀發作,漸漸一日多次發作,遂到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檢查,發現顱腦佔位性病變。大約一個月後複查,發現病灶增大近四倍。根據4月22日吉大一院頭部磁共振所見:右側基底節區、額葉、顳葉見類圓形異常信號,邊界不清,大小4.8×4.9×4.8。考慮為膠質瘤,懷疑惡性。

那麼有這麼一個腦癌的患者,2016年的時候到門診,為什麼舉這個病案呢?很有特徵。他剛來的時候,之前這個腫瘤有指甲蓋那麼大,一個月的時間,拳頭一樣了,那麼半側的腦室就是擠到一半了,每天發作三次以上,倒地不知人。患者家庭條件很貧苦,最後說這個患者就快走了,咱們沒有條件手術,就給他吃點中藥,少遭點罪吧。就這樣,到我這兒來。

1、首診主證:患者六部脈俱弦兼緊象,脈位略沉。下肢惡寒明顯,口渴。每日癲癇發作數次,抽搐伴嘔吐、視物模糊,頭痛、噁心發作有時。

筆者思考脈弦為木郁之象,木郁化火則消渴,下肢寒體現命火不足,斷為上熱下寒證,處方以烏梅丸打底。又因腦為髓海,腎主骨髓,該病主要發病機理為大腦、脊髓膠質細胞癌變,中醫角度理解為腎經受邪,邪氣循經上行於腦腑日久發病,因此當兼顧發散少陰經邪氣,前方基礎上合麻黃附子細辛湯:

烏梅90g、當歸24g、党參30g、桂枝24g、制附子24g、乾薑24g、細辛18g、蜀椒9g、黃連16g、黃柏6g、生麻黃30g、粳米12g。七劑水煎,日一劑。

2、複診5月27日,患者主訴服藥一周癥狀大為好轉,癲癇僅發作一次,原因系用藥後頭痛、噁心、視物模糊等癥狀緩解,心情好轉於是獨自外出散步,碰巧因瑣事與人劇烈爭執而誘發。患者脈弦仍偏沉,弦緊象較首診緩和,脈形偏細,乏力,惡寒。處方以理中丸、苓桂術甘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三方合用化裁:

党參30g、生白朮30g、乾薑24g、炙甘草30g、茯苓30g、桂枝30g、生麻黃24g、制附子24g、細辛18g、酸棗仁18g、浙貝30g、全瓜蔞60g。囑七劑水煎,日一劑,並再三告誡切勿情緒激動,注意調攝起居飲食。

3、三診6月3日,患者自述癲癇癥狀未發作,微惡寒,時常自覺胸悶,多痰而難咳出。

後略

這個就是前三診的證治,第一張方烏梅丸,我們不能說講誰就吆喝誰,那樣不是做學問的方式,他素有厥陰的脈證,那麼在這兒厥陰方必不可少,烏梅丸當家。與此同時,30克麻黃,我覺得在這兒少不了了,散其寒凝之結。效果怎麼樣呢?一周之後複診,告訴我,大夫,這周只犯了一次,我說那不錯,之前每天三次。我說你為什麼犯?他說我身體好了之後,出去走道兒,在公園跟人打架後犯了。所以在外頭不要一言不合輕易跟人起衝突,你不知道對方有什麼情況,這個很麻煩,當時對方就嚇傻了。之後再經過了幾診,後續患者在我這陸陸續續調了三個月以上,最後去看影像的時候,病灶比指甲蓋還小了。再後來,到今天患者的情況都非常好。他的一個親屬跟我是朋友,我也側面地表達了,我說能不能再來調一下,我覺得治療還沒有結束。患者得自己身體都很好了,他就不想再來治療了,沒辦法。

12

大 黃

大黃,味苦寒,無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出現次數14次)

最後講一下大黃,大黃很有意思,它的名字為什麼叫大黃呢?又大又黃,真的是這樣的。我們說一般高寒地方的植物出於自我保護,為了含蓄陽氣,一般會長得個頭比較小且緊湊。最好的大黃是哪兒的呢?我們都知道青海西寧大黃最為道地。你想想,青海這個地方海拔很高,四千米以上,但它能長得那麼大,黃色正得土之正色,對吧?這麼高的地方能長這麼大,說明它不是那種非得要聚點熱量保護自己的植物。相反,它既然聚斂不了陽氣,就要反過來順應高寒的環境,產生了通上徹下的能力。因此大黃能幹什麼?盧芷園先生說過一句話,「火有用而靈,正當生土;火無用而息,正當瀉土」。當這個人的心火有所用,那麼火能生土,對吧?是為火之正用。相反,火如果無用之後,反而能瀉土。火主苦味,大黃是不是苦的?是呀,苦則能瀉火。我們說大黃其形大,其性寒,正有其瀉陽之用,同時又兼具苦味,這是瀉火之不二人選。

1主下瘀血,血閉

仲景先師有沒有說一上來就是拿它通大便?《本經》也沒一上來說大黃「主便秘」,而開頭說「主下瘀血,血閉」。比如《傷寒論》中治血閉的兩張非常經典的方,桃核承氣湯、抵當湯,這兩張方裡面都少不了大黃。另外,桂枝加大黃湯治「大實痛者」。

桃核承氣湯的特點,「但少腹急結」,它裡面有承氣,有一個通腑瀉熱的作用,而到抵當湯的時候,這個血近乎於死血,它已經不是在外頭堵得很厲害很疼痛的血,就像我們摔傷之後,剛摔的時候很疼,摔傷一段時間之後瘀住了,這時候不疼,所以它的感知是什麼樣的呢,抵當湯裡頭原文是這麼講的,「少腹當硬滿」,硬滿是疼嗎?不是,它這個血已經變成了血痂,沒有知覺了。這時候桃核這些葯已經不夠用了,所以怎麼辦?仲師用了兩味葯,虻蟲、水蛭,一物擅飛,一物擅潛,專門收斂吸食在上在下之血瘀,以暢誰之用呢?大黃之用,大黃跟在後頭。如果沒有大黃,桃核承氣和抵當湯就沒有瀉土之用,則瘀血無所從去,沒有地方走了。

就像我的師父沈謙益先生講過一句話,姜子牙有三寶,有打神鞭,有封神榜,還有杏黃旗。他的打神鞭用的最少,相反用的最多的是封神榜。你把邪氣打掉之後沒問題,但是不是要給邪氣一個去路?這個很重要。你光打了他卻不給封神,後續麻煩很大。所以從這個角度上,大黃在治療瘀血之中不可或缺,臨證我每每治瘀血之證,常以大黃相為佐用,取仲師之法。葉天士有一個補充,「大黃入心,味苦下泄,故下瘀血」,在這兒不多說了。

2寒 熱

「寒熱」這一點非常明確,打一比方,調胃承氣湯證有「蒸蒸之熱」,它不等同於大小承氣,我在平時講課的時候給大家說的很清楚,三承氣各有不同。調胃承氣治胃中之郁滯,所以它能見蒸蒸之熱,如蒸籠一樣;小承氣湯,小腸非常長,七到九米,形又很細,最怕氣滯,不怕熱,所以小承氣湯裡頭去甘草之調中,去芒硝之瀉熱,獨留厚朴枳實,以行氣導滯;唯獨到大承氣的時候,痞滿燥實,皆能主之,主大腸之實。調胃承氣湯的病位居上,所以熱證尤明顯,印證了「火曰炎上」。補充一下,在三承氣湯之中,大黃的量都是一樣的——四兩。

有這麼一個條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瀉心湯有好多種,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三瀉心,皆有不同。這裡面連必備,但是大黃有何不同呢?你看三瀉心的時候,把誰拿掉了?大黃。我們說痞證,什麼是痞證?緊反入里是為痞。緊為寒,里為陰,正常人的氣機在上為陰,在下為陽,水火既濟為泰卦之象,天地交泰,天在下、地在上。相反,痞是緊反入里,寒氣在下,是地在下、天在上這種狀態,天地分離。那麼怎麼辦呢?三瀉心湯可轉否成泰。大黃黃連瀉心湯跟它們有所不同,大黃黃連瀉心湯有一個什麼病機?「其脈關上浮」。什麼叫關上浮?打個比方,精神神志類疾病算是內熱,所以在臨床上我經常拿它治療急性的精神狂躁症,效果非常好。包括治療一些陽明發熱的體征,或者類似於我們南方說的比較多的溫病。

3破癥瘕積聚

破癥瘕積聚,大黃蟄蟲丸「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大黃牡丹湯「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這個我就不過多的解釋了,它跟我之前講的「下瘀血,血閉」的概念其實如出一轍。

那麼我在後頭引了《靈樞·水脹》篇的一句話,「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衄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在這兒不多說了。

4留飲宿實

「留飲宿實」,這個有點意思。第一個方是大陷胸湯,治「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啥叫留飲呢?食物吃了之後不能排泄,對吧?最後在裡頭形成了很多惡臭宿便。而且它的顏色有時候是青色,有時候紅赤黏膩,不同於一般的大便狀態。用陷胸湯也好,用承氣類也罷,大黃能夠去留飲宿實,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取這麼一個作用。

在這兒我還有一個補充,就是茵陳蒿湯,治「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將息有「黃從小便去也」。為什麼拿它說事兒呢?茵陳蒿湯里三個葯,梔子、茵陳蒿和大黃,茵陳也是因陳而生,能夠推陳,不同於柴胡,雖然有相似之處。大家發現一個細節沒有,非常有意思,大黃用進來之後,有沒有說大便?黃從大便奔瀉而出?沒有。邪氣從哪兒解呢?茵陳蒿湯的邪氣居然從小便而解,這個可不簡單,給我們很多思考。而且是怎麼個解法?「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那麼又引伸的一個問題,是否大黃一定要跟大便有關呢?非也。再打個比方,我們看大柴胡湯的時候,也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大柴胡湯里沒有說過大柴胡證有便秘,但是我們後世林億補註說,沒有大黃恐怕它不能稱之為大柴胡。我們也認為大柴胡湯是有大黃的。那麼這裡頭有什麼癥狀?嘔不止,鬱郁微煩,或心下痞硬,下利不止。同樣有這種下利之證。「黃從小便去」,所以我們說大黃能輔助,有去飲之效。

5蕩滌腸胃,推陳致新

「蕩滌腸胃,推陳致新」就是以行土用,咱們這兒可以說的很清楚,三承氣類,皆是這樣。

調胃承氣湯:胃氣不和,譫語者(29)

小承氣湯:胃中燥,大便必鞕(279)

大承氣湯:若有燥屎者(238)

評:行土用

6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這裡舉出麻子仁丸「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摶,大便則鞕,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說到這兒就有一個好玩的事,我們臨床上有的時候甚至把麻仁丸當成通便藥使用,對不對?其實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說在《傷寒論》中陽明之證有三陽明,太陽陽明、少陽陽明、正陽陽明,正陽陽明是胃家實,太陽陽明是什麼呢?脾約。少陽陽明的原因,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脾約是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在經過了發汗之後,發得太多了,最後導致了一個問題,脾是給胃行津液的,最後津液沒了。打一個比方,人體跟國家一樣,有一天可能發生了戰爭,國防部長跟財政部長要錢,財政部長能不能說不給?要多少給多少,對吧?給多了之後,最後可能農業部部長說我們今年要干點什麼事兒,財政部長苦笑了一下,不好意思,你找國防部要去吧,錢都在它那兒。這和脾約是一個道理。

發汗太過,津液耗散太過,導致一個問題,那麼這個時候大便下不來了,由於不是陽明自己的問題,我們不能稱之為腑實證。要行脾之津液,對吧?所以這裡頭有麻仁滋脾,有杏仁以宣通肺氣。肺和脾它倆之間有點聯繫,為什麼?它們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寢室,開個玩笑,它們都屬太陰,你借氣血借什麼也好,得跟熟悉的人借吧,你沒錢,到馬路上轉悠跟人借錢,借不出來,不是跟親戚就是跟朋友借。那麼脾有難,這時候調水,跟誰借調呢?跟肺調。巧了,肺還正好現在是水利部部長,專門管津液之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它專管這個,故此能幫脾。與此同時,在這裡頭依然有一些葯不可或缺,那就是我們說的小承氣湯的組方,在其中取大黃的通利水谷,調中化食,才能安和五臟。你不把燥結通下去,僅解決一時之問題,那麼五臟不得安寧。

◎ 結 語

今天講到這兒呢,我準備的十二味葯相關內容就圓滿結束了,也完成了去年的諾言。那麼在講的過程中,有的內容尚需完善,不成系統,由於我個人學識等等方面力所不逮,很多地方有缺憾,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提意見,讓我能夠提高,共同將我們的《神農本草經》學好用好,傳承發展。謝謝大家!

「真傳一刻」第191期:張馳-從《傷寒論》引《本經》葯評解(四)

整理校對:采采 楊夷君 陳劍城

審核:張馳老師

編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根據 張馳老師2018年05月在「 「全國《神農本草經》與經方臨床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的學術報告整理,由「中醫家」協助整理編校。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 歡迎投稿:bianjibu@zhongyijia.com.cn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原創專欄|從「天人相應」看夏季病時病特點及治療原則
「真傳一刻」第185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下)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