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內心過不去的人,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走進生命,打開眼界。
文:穿越君 讀史開眼界特約作家
01
一天,孔子問曾參:
古代的聖德賢王有至高無上的品行,
掌握最重要的事物之理,
以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
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
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的情緒。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曾子覺得道理很深,
但不知道是何原因。
孔子解釋說,
一切的原因在一個字「孝」,
孝是道德的根本。
道德是社會進步的無形之掌,
一切的進步都是道德的進步。
《道德經》中道德是天道規律,
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和能量,
也是人類幸福的根源。
一個內心過不去的人,
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一個沒有愛的人,也不會擁有愛。
作為一個孝子,
這三點一定不能忽略。
孝道聽起來讓人覺得很寬泛,
其實做起來並不複雜,
要懂得愛親,
首先要從珍惜自己開始。
凡是一個人的身體,
哪怕是一絲頭髮、一點皮膚,
都是父母賜予我們的,
身體髮膚都是承受自父母,
我們就應該體念父母對兒女的一片愛心,
保全自己的身體,不敢稍有毀傷,
這就是遵從孝道的開始。
不愛惜自己的身體,
就會損傷父母的恩德,
要想更好更長久的盡孝,
自己必須保全自己的身體。
孝道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是,
俢立自身的崇高品德,
為社會大眾謀福德,
為眾人所敬仰,
使自己的名譽傳頌於當時,
揚播於後世。
這樣父母教養的賢德也會被大加讚賞,
父母的德行也會因兒女而榮耀萬千,
這樣才算完成了孝道。
02
孝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小時候侍奉雙親;
二是中年後為官、創業,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為國盡忠,報效社會;
三是立身功德顯親,讓父母感到榮耀。
當然,
侍奉雙親是第一個階段的陪伴,
這個時期也是培養自己德行的開始。
等到第二、第三個階段時,
兒女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雙親,
主要的孝道體現在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上,
此時個人的功德就是孝道。
當然,
這兩個階段也不能缺少了陪伴,
有時間陪伴就用心的陪伴,
沒時間陪伴就用牽掛和靈魂陪伴。
這樣的孝就是圓滿的,
人生也是最幸福的,
生命才是最有意義的。
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盡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等到後悔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為人處世的第一步,
首先要做一個孝子,
不孝子孫也不會被社會和朋友接納,
孝是人才的第一標準,
也是生命成長的最低底線。
人若不孝,與畜生有何區別?
人若有孝,生命必將綻放異彩!
孝是一切生命幸福的根源,
有孝才有愛,有愛親才有大愛,
如同道德經和愛因斯坦所言,
愛是人類純潔靈魂的能量,
愛是生命無限的力量。
03
六祖慧能聽五祖一言而覺悟,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語出自《金剛經》,
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
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
人慾悟實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
則一切不住,真心自見,即是道心。
道從心生,心由道見,
道心便是道德之心,孝愛之心,
菩薩之心、菩提之心、慈悲之心、
平等之心、利他無我之真心。
佛(人)有三身,當知吾人亦有三身,
所謂法身、報身、化身。
其不住時,空寂靈知之真心,
遍滿虛空,即是法身。
生其心時,善心生得善報,
噁心生得惡報,此時之心,即是報身。
一念思量,種種變化,思邪化地獄,
思善化天堂,此時之心,即是化身。
心如虛空,而不存虛空之量;
度盡一切,而不著一切之相。
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不變即是無所住,隨緣即是生其心。


※人生各年齡段趨吉避凶,麻衣神相均有提示
※有信仰才有未來,解密人類信仰的由來
TAG:讀史開眼界 |